羅貝托·弗蘭西斯科·奇亞里·雷蒙

羅貝托·弗蘭西斯科·奇亞里·雷蒙

羅貝托·弗蘭西斯科·奇亞里·雷蒙(Roberto Francisco Chiari Remón)(1905年3月2日——1981年3月1日)巴拿馬商人、政治家、總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貝托·弗蘭西斯科·奇亞里·雷蒙
  • 外文名:Roberto Francisco Chiari
  • 國籍巴拿馬
  • 民族:白人
  • 出生日期:1905年3月2日
  • 逝世日期:1981年3月1日
  • 職務:商人 政治家 總統
  • 出生地:巴拿馬 巴拿馬城
  • 信仰:天主教
  • 主要成就:擔任巴拿馬總統
    任內與美國就運河問題進行談判
早年經歷,總統生涯,為政舉措,運河爭端,趣聞,卸任後,

早年經歷

奇亞里1905年出生於巴拿馬共和國的巴拿馬城,他的父親羅多爾弗·希亞里·羅伯勒斯在1924年~1928年擔任巴拿馬總統,奇亞里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早年在家中的甘蔗種植園工作,上大學時積極參與政治,1940年當選為國民議會的議員,後被總統里卡多·阿道爾弗·德拉瓜迪亞·阿朗戈任命為公共工程部長,1949年擔任副總統,同年11月20日~24日擔任臨時總統,1952年競選總統失敗,之後擔任全國反對派聯盟領袖。
羅貝托·弗蘭西斯科·奇亞里·雷蒙
羅貝托·弗蘭西斯科·奇亞里·雷蒙

總統生涯

1960年,奇亞里被全國反對派聯盟推舉為總統候選人並參加了當年的總統選舉,奇亞里成功當選為巴拿馬總統,他是巴拿馬第一位當選總統的反對派候選人。

為政舉措

奇亞里上台後,在全國開展疫苗接種工作,改造醫院,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全國居民總體健康水平。他曾構想巴拿馬實行某種溫和的改革,卻遭到立法機構多數議員的反對。
在外交政策上,奇亞里要求進一步修改關於運河區的安排。1962年6月,奇亞里赴美期間,與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達成協定,委派兩國高級代表討論兩國在運河區的爭端。1963年7月,雙方發表了聯合公報。根據美巴兩國新達成的協定,將成立一個兩國勞動顧問委員會,負責處理運河當局與巴拿馬雇員之間的糾紛。美國答應將巴拿馬雇員繳納的稅款匯至巴拿馬政府。美國還答應給巴拿馬雇員與運河區美國公民相同的健康和人壽保險。但該協定還有許多有爭議的問題沒有解決,例如美國答應增加運河區巴拿馬雇員工資,但與巴拿馬方面所要求的增加幅度有差距。雙方未就巴拿馬政府要求在運河區開闢一條有管轄權的走廊以連線被分割國土問題達成協定。
羅貝托·弗蘭西斯科·奇亞里·雷蒙
羅貝托·弗蘭西斯科·奇亞里·雷蒙(1962年)
60年代初,美國甘迺迪政府發起了“爭取進步聯盟計畫”,向拉丁美洲國家提供幫助,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這一計畫的實施使巴拿馬分得一些用於資助住房建設的資金,但巴拿馬人民要求修改條約的願望以及對美國的憎恨並沒有消失。

運河爭端

1964年1月,運河區內一所美國高中的學生們在成人的唆使下,在學校的門前連續兩天單獨懸掛美國國旗,訊息一傳出,導致運河區懸掛巴拿馬國旗爭端又起,反美運動烈火再一次被點燃。有200名巴拿馬學生手持巴拿馬國旗沖入運河區。雙方爆發衝突,巴拿馬國旗被撕毀。這又激起了更大規模的騷亂,連續三天有數千巴拿馬人衝擊運河區,造成了20多人死亡,數百人受傷,財產損失達200萬美元。
衝突爆發後,奇亞里譴責美國為侵略者,並決定斷絕與美國的關係,並將這一事件提交給美洲國家組織聯合國。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在安理會上敦促在地區論壇上解決這一問題,反對聯合國介入。因此,根據巴西大使的建議,安理會主席發表講話呼籲雙方克制,此後聯合國未再採取進一步措施。最終美巴雙方接受了由美洲國家組織所任命的調查委員會提出的聯合聲明,雙方恢復了外交關係。但巴拿馬人民的不滿和怨恨卻難以平息。

趣聞

奇亞里執政期間,每天都勤奮的工作,他總能早上7點之前到達辦公室,比其他所有人都早。他還把他的工資捐贈給巴拿馬紅十字會。

卸任後

1964年奇亞里卸任,卸任後從事商業活動,1967年~1969年曾擔任工會主席,1981年在巴拿馬城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