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裕庭

羅裕庭,1888年出生於湖南省寧鄉縣道林鄉梨園世家。從小耳濡目染,隨父羅德明學唱湘劇,吹拉彈唱,無一不精。他有天賦的洪亮噪音,專演以唱工見長的紫臉戲。。羅裕庭的唱腔雄渾高亢,表情豁達大度,動作穩健優美,善於把人物悲歌慷慨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形成湘劇紫臉獨特風格而馳名三湘藝壇。曾與他的老藝人談起羅裕庭的演唱技巧,總是津津樂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裕庭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省寧鄉縣
  • 出生日期:1888
  • 職業:革命者
  • 信仰:共產黨
簡介,發展,

簡介

抗日戰爭初期,湖南文化藝術界特別活躍,僅湖南文化界抗敵後援會下的抗日團體就有數十個。羅裕庭是湖南戲劇界抗敵後援會常務委員併兼任戲劇編纂委員會委員。他憑著精通湘劇藝術的有利條件,編輯了十餘個湘劇劇本,其中最有影響的是小戲《討學錢》。
原本《張先生討學錢》是湘劇、花鼓戲常演常新的地方戲,在湖南城鄉流傳最廣,羅裕庭以《張先生討學錢》的表演藝術、唱腔,配上抗日救亡的新詞,形成新劇《討學錢》。戲劇作家田漢對此劇本很欣賞,特發表在他主編的戲劇月刊《戲劇春秋》創刊號上,推薦給各地抗日宣傳隊演出。

發展

自編自演,是湘劇抗敵宣傳隊的特色,尤以羅裕庭、徐紹清領導的湘劇第二隊,更為突出。第二隊的劇本,幾乎全是田漢、羅裕庭新編或改編的劇目。經他們改編演出的劇本有《琵琶記》中的“鬧荒”,《白兔記》中的“打獵回書”,《目蓮記》中的“老漢馱妻”,都加上了抗日的新內容;
舊劇《世隆搶傘》改編為《罵漢奸》,新劇《土橋之戰》是田漢根據明末清初史可法督師揚州的故事編寫的,全劇充滿了愛國主義的激情。羅裕庭在戲中扮演鎮守使黃德功的母親,向兒女曉以民族大義,外侮當前,不應同室操戈,引古喻今,情真意深,場場獲得觀眾的喝彩。
羅裕庭率領湘劇第二隊在湘桂城鄉轉戰5年,宣傳抗日,振奮民族精神,做出了貢獻。1944年農曆四月,羅裕庭在耒陽涌金戲院演出時,突遭日軍和漢奸圍困,整個戲班和他一家全被扣留。日軍強迫他刪掉戲裡的反日唱詞為其演出,遭拒絕。漢奸供出羅裕庭是編寫抗日劇本的作者,是戲班的領班人,遂遭日軍嚴刑拷打、關押。羅裕庭在日本強盜不屈不撓,他不但沒有屈服,而且橫眉怒罵,繼而絕食抗議。兇殘至極的日軍將他及侄兒羅洪元(湘劇著名老生)慘殺,他的妻子、侄媳也病逝於日軍監獄。
1948年6月,田漢回湘探訪湘劇老藝人,聽了羅裕庭犧牲的慘狀,淚如泉湧,揮毫賦詞:“梨園自有寸凡丹,百戰羅、吳數二難;歌舞何須唱消歇,精忠今已照人間”。
事後又作《湘劇憶事》:“日寇侵中國,鐵蹄入庭戶。作為全民戰,動員到鞠部。武漢方不守,長沙委一炬。文章下鄉村,戲劇結隊伍,舞台作講席,振耳發聵鼓。飢餓與轉徙,曾不以為苦。淺識狃小勝,摧殘新樂府。……寇氛逼耒水,裕庭罹肉罟。罵賊長橋畔,生氣猶虎虎。普林歸醴陵,遇賊板杉鋪。鐵鏟何足懼,劇人不可侮。……”字裡行間,羅裕庭等著名湘劇演員的崇高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懷躍然紙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