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羅納里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雲南
- 面積:7.43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地圖信息,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10.00畝(田191.00 畝,地 819.00 畝),人均耕地1.13畝,主要種植水稻、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10,136.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9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0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沒有水面面積、草地、荒山荒地、其他面積和礦產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117戶通自來水,沒有農戶飲用井水,有 12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有241戶通電,沒有農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9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0.0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22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18戶(分別占總數的 94.61%和90.46%);該村到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5.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5.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8輛,拖拉機3輛,機車81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91.00畝,有效灌溉率為26.2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86.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9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0戶;建有小水窖237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7戶,占農戶總數的7.05%;有1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沒有自然村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沒有居住磚混結構住房、磚木結構住房和其他結構的住房;全村241戶均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40.3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1.00萬元,占總收入的59.07%;畜牧業收入124.00萬元,占總收入的36.44%(年內出欄肉豬893頭,肉牛140頭,肉羊85頭);沒有漁業收入;林業收入11.30萬元,占總收入的3.32%;第二、三產業收入4.00萬元,占總收入的1.18%;工資性收入9.82 萬元,占總收入的2.89%。農民人均純收入2,610.00元,農民收入以烤菸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9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3人(占勞動力的16.09%),在省內務工69人,到省外務工24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20.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4.27%。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菸、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養殖業、中藥材產業。該村沒有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41戶,共鄉村人口981人,其中男性 529人,女性452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3.92%和46.07%。其中農業人口981人,勞動力578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875人,彝族106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6人,占人口總數的8.77%;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81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6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5公里。該村沒有公廁、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和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93戶,占農戶總數的38.59%。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550.00平方米,擁有教師5人,在校學生84人,距離鎮中學5.0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13人,占總人口的11.52%,其中小學生84人,中學生29人,入學率均為100%。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241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65.00畝,沒有土地流轉面積。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但沒有一事一議籌資額和一事一議籌勞。無集體總收入、固定資產和集體收益,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糧食直補。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9 人,占總人口的3.98%,少數民族黨員9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8.49%,其中男黨員32人、女黨員7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呂忠華、副主任陳厚學、文書李平組成,下設7個村民小組大石頭、大獨田、羅納里、小麥地、木瓜者、舊村和長地7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78人,占總人口的7.95%。
人文地理
羅納里村委會的彝族民眾生活在冷涼高寒的山區,農作物種植主要以洋芋、大白豆、苦蕎、大麥為主。飲食特點,有火腿、骨頭生、蕎粑粑蘸蜂蜜、烤洋芋等。生活用具有木瓢、葫蘆瓢、石磨等。有部分彝族民眾家裡至今還保留著竹木製的織布機,質料主要為麻布、藍布、青布。男服一般分為上衣,衣褲,外穿羊披。女服上衣一般為大面巾衣裳,其領口、袖口、大面襟邊,衣尾部繡各式花樣,下著長褲,衣裳穿上後在繫上大小圍腰。彝族民眾熱情好客,有遠道而來的朋友在進家門時必須喝上三碗酒後方能進入。改革開放以來彝族民眾的生活也有了飛速發展。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該村雖然還沒有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但所有民眾都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努力。
地圖信息
地址: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羅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