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農業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人民生活,社會保障,郵電事業,交通,民族風情,旅遊資源,名優特產,奇石,羅甸玉,榮譽,
歷史沿革
在羅甸境內始有建置史載於,唐
貞觀三年(629年)置莊州,下轄樂安縣(系今羅甸境內)。
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置定遠府,領五州七縣,其轄樂安縣改稱羅博縣。
明代,今羅甸縣隸屬廣西布政司泗城府西隆州羅博關巡檢司;清
雍正五年(1727年)八月二十日,置永豐州,設羅斛州判(今羅甸境內),下轄九甲半,分為六十一亭三屯四村。
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五日,羅斛州判改隸定番州,劃入貴陽府;光緒六年(1880年)八月改州判為同知;光緒七年(1881年)三月一日,羅斛同知升為羅斛廳。
民國二年(1913年)羅斛廳屬黔中道(駐貴陽)管轄;民國三年(1914年)一月一日,羅斛廳改稱羅斛縣,設縣公署,縣知事;民國四年(1915年)廢土司、屯、村建制,實行區、團、保、甲制,羅斛縣下設七個區;民國六年(1917)四月二十八日,羅斛縣屬貴陽地方審檢廳;民國九年(1920年)廢黔中道,羅斛縣隸省直管;民國十六年(1927年)三月一日,縣公署改稱縣政府,知事改稱羅甸縣;民國十九年(1930年)四月二十八日,羅斛縣改稱縣長;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二月,縣長劉澤民將縣政府從老城搬遷至大羅田(今縣政府駐地)處建新城;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羅甸縣轄七個區,三十四個聯保;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羅甸縣改稱隸貴州省第二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三月,羅甸縣劃第七區四個聯保歸望謨縣。同年九月四日,羅甸
與望謨兩縣劃定縣界;民國三十年(1941年)冬,羅甸縣將30個聯保合併為20個聯保;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三月撤區設署、鄉、鎮、廢聯保,羅甸縣設一個直轄區,三個區署,瘵原20個聯保改為2個鎮,18個鄉,140個保,1301個甲;民國三十年(1945年)三月,羅甸縣政區編劃為四個區署,二個鎮,十七個鄉;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秋,羅甸縣又將四個區署調整為二個區署;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羅甸縣政區調整為一個區署,2個鎮,16個鄉,121個保和1032個甲。
1951年3月23日羅甸解放,次日成立羅甸縣人民政府,隸屬貴陽專區。是年廢除保、甲,改設行政村組。此時,羅甸縣設6個區,18個鄉、鎮,121個村。1952年12月改隸貴定專區。1953年3月撤村建置,將18個鄉、鎮調整為80個鄉、鎮。1954年6月26日,羅甸縣人民政府改稱辦羅甸縣布依族自治區人民政府。1955年11月5日,羅甸縣布依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又改稱羅甸布依族自治縣人民委員會。
1956年5月,羅甸改屬安順專區管轄。同年8月8日,羅甸改隸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同時取消布依族自治縣名,更名為羅甸縣至今,並將原80個鄉、鎮調整為50個鄉、鎮。1958年10月,將50個鄉、鎮建成18個人民公社。是年12月,撤銷區公所,改為以區為單位組成一區一社的6個人民公社。同年12月29日,撤平塘縣,將其原管轄的3個公社(區)劃歸羅甸縣管轄。此時羅甸縣共轄9個人民公社。1
959年2月,以原鄉、鎮為單位組建生產管理區共78個。1961年8月,恢復平塘縣,將其原划過來的三個社(區)回隸平塘縣,這時羅甸縣所轄6個公社,52個管理區。同年12月恢復6個區公所,將52個管理區建成22個人民公社。
1962年11月,重建
龍坪鎮,此時羅甸縣共轄6個區,53個公社,1個鄉級鎮。1967年3月18日後,各區、公社相繼統稱革命委員會,同年8月22日羅甸縣人民政府改稱羅甸縣革命委員會。1969年秋羅甸縣撤區並社,將原54個公社,鎮並為22個公社。1970年羅甸縣恢復區級建制,把22個公社調整為51個公社。
1979年1月,各區革命委員會,改稱區公所,同年底各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稱公社管理委員會。1980年1月恢復羅甸縣人民政府,撤銷革命委員會。1984年4月,撤城關公社,建立龍坪鎮。撤邊陽公社,恢復邊陽鎮。羅甸縣調整後所轄6個區,1個區級鎮,49個鄉,1個鄉級鎮,271個村。1990年11月,羅甸縣區劃調整為26個鄉(鎮),271個村。至今未有變更。
行政區劃
2007年,羅甸縣轄6個鎮、19個鄉:龍坪鎮、邊陽鎮、逢亭鎮、沫陽鎮、羅悃鎮、
紅水河鎮、板庚鄉、雲乾鄉、八總鄉、栗木鄉、羅沙鄉、交硯鄉、董王鄉、木引鄉、納坪鄉、董當鄉、
董架鄉、平岩鄉、
鳳亭鄉、大亭鄉、班仁鄉、羅蘇鄉、羅暮鄉、
溝亭鄉、羅妥鄉。
龍坪鎮:轄原龍坪鎮、雲乾鄉、板庚鄉、八總鄉,鎮人民政府駐城東社區;
沫陽鎮:轄原沫陽鎮、董當鄉、董架鄉、平岩鄉,鎮人民政府駐羅溝村;
邊陽鎮:轄原邊陽鎮、栗木鄉、羅沙鄉、交硯鄉、董王鄉,鎮人民政府駐下壩村;
逢亭鎮:轄原逢亭鎮、納坪鄉,鎮人民政府駐逢亭村;
羅悃鎮:轄原羅悃鎮、溝亭鄉、羅蘇鄉,鎮人民政府駐河東村;
紅水河鎮:轄原紅水河鎮、羅暮鄉、羅妥鄉,鎮人民政府駐羊里村;
茂井鎮:轄原茂井鎮、大亭鄉,鎮人民政府駐茂井村;
鳳亭鄉:轄原鳳亭鄉、班仁鄉,鄉人民政府駐鳳亭村。
2014年2月,撤銷羅甸縣
木引鄉,設定木引鎮,鎮人民政府駐木引村,所轄行政區域不變。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羅甸縣地處雲貴高原南緣向桂西北山區與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呈階梯式下降,縣境內西北、北、東北和東南等地帶為環行山地的基本輪廊,使其縣境略呈“撮箕口”朝南地形。境內以山地為主,山地占總面積的85.8%,
丘陵占9.7%,盆地占4.6%。河流在境內穿插、切割,更使地形複雜、地貌多樣。總的特點是:山巒起伏、溝谷縱橫、地面破碎、山地特色明顯。北部、東北部以岩溶、丘陵、盆地,及石炭岩低中山地貌為主,海拔在600-1000米之間,岩溶發育,多溶洞、溶丘、暗河。中部、南部以沙頁岩低山、河谷、盆地為主,海拔多在300-800米之間。耕地面積占總面積的6.5%;草山草坡占28.24%。森林覆蓋率為12%,宜林荒山占總面積的33.1%。
氣候
境內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春早、夏長、秋遲、冬短的特點,
日照為1350-1520小時,年平均溫度達20℃,極端最高氣溫40.6℃,極端最低氣溫零下3.5℃,年均降雨量為1335毫米,無霜期長達335天左右,有“天然溫室”之稱。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境內河流屬
珠江流域紅水河水系,流域面積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紅水河、瀠河等22條(界河除外),總長度482公里,年平均徑流量17.78億立方米。蘊藏著豐富的
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48.27萬千瓦,可開發量為12.6萬千瓦。地表水總流量35.82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生物資源豐富。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有:蟒蛇、紅腹錦雞、白鵝、紅隼、白冠長尾雉、獼猴、穿山甲、水獺、大靈貓、小靈貓。水產動物有珍貴的團魚(鱉)。國家保護的樹種:一級有
桫欏;二級有野荔枝、黃杉、楠木、麻楝、紅椿、杜仲、銀杏、鵝掌楸、福建柏、心葉硯木。野生藥材100多種,主要有金銀花、桔梗、大小黃草、半夏、通草、何首烏等。
礦產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矽礦和輝綠岩礦。矽礦儲量78.4萬噸,遠景儲量大於300萬噸,輝綠岩儲量較大,色澤美觀,石質精密,無孔隙,板材磨光面光潔度高,可雕刻性能好,其遠景儲量在3000萬立方米以上。還有煤、銻、褐鐵、銅、砷、汞、冰洲石等礦藏。
農業資源
羅甸素有貴州“天然溫室”和貴州的“
西雙版納”之稱,是貴州省蔬菜、水果主要產區之一,是貴州省最大的桐油產地,有著貴州省品質最好的黑山羊,是貴州省條件最好的柑桔基地縣,臍橙、大葉果在國內聞名遐邇。羅甸柑桔在清光緒年間曾作為貢品。“新橙”、“錦橙”、“雪柑”、“椪柑”四個品種獲國家級農產品優質獎和金杯獎, 1989年被農牧漁業部列為國家柑桔基地縣。
艾納香提取的冰片是貴州省名優產品之一,產品遠銷東南亞和美國。植物動物種類繁多,有不少稀有物種。羅甸縣有動植物2200多種,珍稀動物20多種。
人口
2018年,羅甸縣總人口363396人,增加3472人,少數民族人口255035人,城鎮人口126320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36.44%,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常住人口城鎮化率33.53%,比上年提升2.66個百分點。年末常住人口26.17萬人,流動人口1.2萬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羅甸縣地區生產總值(GDP)為82.37億元,增長11.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7.74億元, 增長6.7%;第二產業增加值28.6億元,增長10.4%,工業增加值21.67億元,增長10.4%;建築業增加值6.93億元,增長10.5%;第三產業增加值36.03億元,增長13.8%,其他服務業增長17.3%。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1.53:34.72:43.75。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1523元,增加3178元,同比增長10.6%。
2018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1%。其中:工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1.5%,產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18.6%。
2018年,全縣財政總收入10億元,增長10.9%。公共財政收入4.21億元,增長11.7%。稅收收入8.77億元,增長9%。公共財政支出29.12億元,增長3.2%。一般公共服務、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農林水、資源勘探、住房保障等方面分別增長24.9%、12.4%、17.1%、27.9%、72.5%、24.7%。
第一產業
2018年,羅甸縣完成玉米種植面積5.61萬畝,同比下降41.2%,調減了3.93萬畝。農業實現增加值18.73億元,增長6.7%。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8665.6公頃,下降10.3%;油料作物面積44745畝,增長0.47%;蔬菜種植面積328263畝,增長5.5%;茶園面積76412畝,增長36.6%。糧食總產量75329噸,下降3.8%。
2018年,羅甸縣完成營造林4.28萬畝、義務植樹1.34萬株;全縣292.25萬畝森林資源得到有效管護;國家級生態公益林93.83萬畝、地方生態公益林56.21萬畝得到補償。
2018年,羅甸縣畜牧業增加值完成4.12億元, 增長4%。肉類總產量19262噸,下降3.7%;豬出欄數172896頭,增長5.4%;牛出欄數18741頭,下降11.6%;羊出欄數46025隻,下降28.6%;家禽出欄數511841隻,下降58.2%。
2018年,羅甸縣農機總動力達22.31萬千瓦。完成機耕面積2.54萬公頃,機播面積0.05萬公頃,機收面積0.5萬公頃。
第二產業
2018年,羅甸縣工業增加值21.67億元,增長10.4%。規模工業企業31戶,增1戶。規模以上工業(2000萬元以上)總產值比上年增長22.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7%。全縣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9.15%。主要工業行業中,非金屬礦採選業、精製茶製造業、醫藥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總產值,分別比上年增長8.7%、7.8%、23.3%、78.7%、9.5%。
2018年,羅甸縣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長較快。精製茶、中成藥、水泥、商品混凝土、鐵合金、滾動軸承、自來水生產量、發電量分別比上年增長7.8%、22.1%、120.2%、73.6%、36.4%、25.0%、13.9%、21.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7.7%。
2018年,羅甸縣工業園區新增入園企業15戶,建成標準廠房累計達1.26萬平方米,新增工業就業人員508人。工業園區面積2262公頃,全年上交稅金2.1億元。
截至2018年,羅甸縣建築業增加值6.93億元,增長10.5%;資質內建築企業總產值8.41億元,上升201.4%。商品房銷售面積36.75萬平方米,增長6.2%;商品房銷售額13.44億元,增長13.2%。
截至2018年,羅甸縣房地產完成投資12.78億元,增長72.2%;商品房銷售2594套,商品房銷售面積367535平方米,增長6.2%;商品房銷售額13.44億元,增長13.2%。
第三產業
2018年,羅甸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9億元,增長8.1%。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1.07億元,增長8.0%;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3.83億元,增長8.3%。從消費形態看,批發業零售額4.81億元,增長7.8%;零售業零售額8.06 億元,增長8.3%;住宿業零售額0.58億元,增長8.0%;餐飲業零售額1.45億元,增長8.2%。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1億元,同比增長16.1%。
截至2018年,羅甸縣完成進出口總額42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81.98%。
截至2018年,羅甸縣完成旅遊綜合收入16.17億元, 增長47.53%,接待遊客177.99萬人次, 增長47.87%。
截至2018年,羅甸縣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80.21億元,比上年增長2.9%,住戶存款46.88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各項貸款餘額80億元,比上年增長20.3%。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8年,羅甸縣有高新技術企業1家,完成高新產值11.85億元,同比增速40.7%。全縣專利申請量達70件,其中發明專利17件、實用新型45件,外觀設計8件;授權量達113件,發明專利3件,實用新型105件,外觀設計5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0件;全年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完成55.5%。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羅甸縣教育支出6.32億元,同比增長12.4%,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達21.7%。全縣教職工數4284人,專任教師數3893人。幼稚園教職工956人,專任教師658人;國小教職工1619人,專任教師1564人;國中教職工1081人,國中專任教師1050人;普通高中教職工462人,專任教師459人;中等職業學校教職工136人,專任教師133人;特殊教育教職工數19人,專任教師19人;工讀學校教職工11人,專任教師10人。
文化事業
2018年,羅甸縣開展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等演出活動、總計演出20餘場次,觀眾達9萬餘人次。完成廣播電視“村村通”免費調試、維修111餘台次,培訓民眾27餘次50餘人,上門為“村村通”用戶調試、維修服務8次。 完成農村電影公益放映2148場,完成多彩貴州“廣電雲”戶戶用工程新建通組光纜784.32公里,入戶光纜966.88公里,完成69個行政村的光纖入戶建設,完成14087戶安裝任務,開通用戶9948戶,舉辦非遺保護傳承培訓班1期,布依族服飾製作技藝培訓班1期,共培訓人員145人次。 圖書館資金投入40.5875萬元,購置新書2428冊,新增報刊雜誌108冊,電子圖書 1.2 萬冊,收集地方文獻20多冊,共辦理借閱卡 3800 張。裝訂館藏報紙 22320 份,期刊170種。
體育事業
2018年,羅甸縣組織運動員參加省第十屆運動會舉重、完成國家生態體育公園創建及驗收工作。組隊參加貴州省第三屆“茅台王子杯”廣場舞黔南賽區半決賽榮獲三等獎的成績。籃球隊、田徑隊、足球隊在參全州青少年錦標賽中取得了17金、9銀、8銅的成績,縣舉重隊8人7次代表貴州省參加全國U11-U18舉重錦標賽、冠軍賽、累計獲得了26枚金牌、7枚銀牌、1枚銅牌。
醫療衛生
2018年,羅甸縣投入1228.03萬元,為鄉鎮衛生院配置遠程醫療設備13種241台, 萬元以上設備170台。建成衛生院14所,建成中醫館鄉鎮衛生院18所,完成衛生院等級創建4所。全縣累計補償建檔立卡貧困戶44.09萬人次,發生醫療總費用14045.71萬元,新農合補償9612.13萬元、大病保險補償1270.53萬元、民政醫療救助1261.36萬元、醫療扶助兜底238.07萬元,合醫二次補償1388.22萬元。投入946.01萬元,用於貧困人口醫療救助保障資金。投入1145.05萬元,為121431名貧困人口繳納參合費用。
人民生活
截至2018年,羅甸縣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41元,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397元,城鎮居民家庭擁有家用汽車43.2輛, 機車71.5輛, 電冰櫃106.8台,洗衣機104.1台,行動電話309.3部。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66.53平方米。
截至2018年,羅甸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3元。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042元。農村每百戶居民家庭擁有機車、家用汽車、空調、熱水器、行動電話數量分別增長19.6%、39%、405.9%、25.7%、17%。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52.42平方米。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羅甸縣基本養老、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基本醫療、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5150人、7571人、11295人、25530人、10225人,征繳收入分別為1.98億元、0.0571億元、0.0463億元、0.6622億元、0.0365億元,享受待遇人數分別為3729人、84人、52人、9335人、718人,保險支出分別為1.47億元、0.0065億元、0.0144億元、0.3488億元、0.0255億元。
截至2018年,羅甸縣城鎮登記失業率3.4%,城鎮新增就業2877人,增長1.4%。貧困勞動力累計實現就業創業12168人,幫扶已搬遷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實現就業創業3635人;組織開展就業創業培訓9519人,職業技能培訓8704人,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培訓9358人;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13365人,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420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339人。
郵電事業
截至2018年, 羅甸縣郵路總長度2197.4公里,增長162.9%;郵政業務收入2738.8萬元, 增長3.1%。郵件1037718件,同比增長5%。電信業務收入1.77億元,增長1.1%。 電話用戶277223戶,增長12.4%,固定電話用戶6472戶,行動電話用戶270751戶。
交通
羅甸縣公路通車裡程實現2300公里。其中通往省府貴陽、州府都勻省道四級油路2條150公里,通往各鄉鎮縣鄉道四級公路21條449公里,通村公路227條1496公里,移民機耕道及其他通道64條205公里。羅甸縣有大中橋樑8座。羅甸縣26個鄉鎮除大亭鄉通鄉公路待組織驗收外,所有鄉鎮已通客運車輛。羅甸縣268個行政村實現227個村正式通公路,23個行政村基本通公路。羅甸縣已有1147個村民小組通簡易公路,占羅甸縣1765個村民小組的65%。羅甸縣26鄉鎮已通油路13個,在建9個,其餘4個鄉鎮預計在2012年建設。建設規模為500噸級泊位、投入8000多萬元的羅甸和羊里港口正在建設,其中羊里港口建設已完工。進入縣城主航道的
霸王河流域航道3.2公里已完成治理。羅甸縣有等級(6級)航道里程61.6公里,有大小船舶500餘艘。
截至2018年, 羅甸縣境內公路通車裡程2256.85公里, 高速公路通車裡程108.94公里,建成脫貧攻堅“組組通”公路933公里,實現全縣30戶及以上自然村寨組組通硬化路目標。全縣計程車企業6家,擁有計程車234輛,增長8.8%。公交企業1家,公交線路達9條,綠色環保公車44輛。全縣公路運輸累計完成客運量526.077萬人、旅客周轉量147382.04萬人公里、貨運量654.45萬噸、貨物周轉量176248.41萬噸公里。
民族風情
苗族婚姻
羅甸苗族婚姻,歷來是一夫一妻制。也有個別婚後多年無子而納妾的。解放前,以父母包辦婚姻為主,有同姓不婚及不與外族通婚的婚俗。解放後,由於長期和布依族、漢族相處,婚俗也發生了變化,自主婚姻日漸增多,打破了長期以來不與外族通婚的舊習俗。
苗族婚姻締結,主要有以下程式:請媒、說親、討八字、講彩禮、結婚、婚奩、婚筵。
苗族自古以來有玩坡的習俗,它給苗族男女青年提供自由戀愛的場所,擇偶機遇。隨著時代的發展,通過玩坡認識了解,而建立深厚的感情,男女婚姻無須媒人撮合,這種婚姻自由歷史悠久,相傳至今。
縣境內的白家坡、董王、平岩苗族,玩坡的時間除了在農閒的春節,十、冬、臘月,冬年節,牛王節外,布依族過的三月十三、七月半,漢族過的端午節、重陽節,由於苗族同胞和當地的布依族、漢族人民同過以上節日,故也成為玩坡的好時機。過去,苗族男女青年玩坡是相約到一個山坡去相會,有的在小河邊、公路上、田野里談情說愛。男青年以歌來尋覓自己心中愛慕的姑娘,如情投意合者,姑娘就與男方對歌,促膝談心,並主動打開帶去的糯米飯、雞蛋等招待心中的情人,經過多次交往,感情很深,互相了解,兩人對大樹或大山、岩崖盟誓確定終身大事。
從苗族彩禮中,可窺視到白家坡、納坪、羅蘇、羅暮等地區的苗族在婚俗中仍保留著
母權制時代的遺風,同時並存著舅父與女方父親權制相抗衡。最突出的一點是“還娘頭”,必須給舅父年長者一份大禮,同時也要給女方大伯一份厚禮,姑娘要許配;必須得到舅父的同意,方能答應這門親事。
大門口,空地上,釘上兩根大木樁。紗錠套在木樁上,牽好紗, 穿好篦,連夜放到工具機上,左手丟梭右腳踩,右手丟梭左腳踏,嘰哩嘰哩不停織,布如流水般淌出來,放進染缸染顏色,青布青,送給父親和母親····· 這樣一段內容清晰地再現了一幅羅甸布依族姑娘織布的生活畫面。羅甸布依族人民都具有自己種植棉花、自己進行紡紗、自己織布、自己染布的手工技藝。她們用知己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智慧製作出馳名省內外的土布花床單。
織布舞
織布舞就是在當地布依族人民的生產生活及勞作中創造出來的,織布的這種技藝發展為織布舞蹈之後,舞蹈則以輕快靈巧而活潑的舞姿體態展現布依族勞動人民的生產過程,真切地描繪了布依姑娘們從自己開荒、播種、收棉、採制、紡線、整理等,到把布放到染缸里染上色彩的全過程。
織布舞又是一種沒有使用道具的舞蹈,表演者一般為2人,並且彼此面對著對方,手中握著兩根棍棒,一人拿著兩根棍棒高低起伏地晃動,表現出紡線時的交叉動作,另一人則為織布人,她在看到高低起伏著的棍棒時,隨即將自己的兩腿進行伸縮,並曲腰弓背,將自己手中的棍棒左右梭動,一邊以協調的動作舞動著,嘴裡一邊還唱著布依歌曲。
織布舞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即在整個舞蹈的全過程中,都自始至終以墊步為主,其主要目的是展示布依族姑娘們的精美的頭飾、服飾以及她們獨特的繡花鞋。俗語云,高山的苗子水眾家。在整支織布舞個過程中,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河流與山川的美,看著織布舞,猶如炎熱的夏天在山村的小河中,正在享受著水傳遞到自己身體裡的每一個細胞時所帶來的涼意,聽到山間
林里傳遞出的鳥語花香,沐浴著陽光所帶來的閒情逸緻,覺得自己好似置身世外桃源。看著織布舞蹈優雅的動作,聽著悅耳的歌聲,仿佛自己又似在陽光下的海灘上,躺在休閒椅上觀舞賞樂,體味著都市的休閒文化。
如今,羅甸的織布舞除了已經走上舞台之外,在布依族村寨里人們常在節日、喜慶及山村里農閒季節時舉行。每當天空有一絲明月時,村莊裡的姑娘們還會自發起來聚在月光下的曬壩里、寨子上的空地上進行這種自娛自樂的民間傳統舞蹈表演,使得村寨里更具愉悅的氣息。
羅甸的織布舞在建國之前就已經流行,當時布依族人民把它當成城鄉文化發展與交流而推上了舞台,在50年代,這裡的織布舞還曾參加與了黔南州民族民間文藝匯演,1982年省歌舞團將此舞蹈作了進一步整理,整理後的布依族花苞舞在舞台上更具民族特色的韻味。
羅甸布依族地區是民間歌謠的海洋,不僅數量多,而且內容豐富,類別齊全,形式活潑。有古歌、勞動歌、時政歌、情歌、生活歌、歷史傳說歌、兒歌等,有一定體例。一般 5 至 7 字句,每首句數下限,字數不等,多者達數十句。為重詞意,開頭往往重疊,句句押韻(內韻、外韻)。布依族用漢語唱的民族、七字或五字句較多。韻在一、二、四句末字(外韻)。根據內容需要,也有三句或五、六句一首的,每句字數不限。組成形式:一首單獨存在叫《散花調》;兩首合成的稱《雙調》或《排排歌》,兩首以上合成的稱《長排歌》。羅甸布依族舞蹈不多,且是集體舞。有:《刷把舞》、《饒鈸舞》、《花包舞》、《板凳舞》、《毽釋》和《織布舞》。
丟花包
乃羅甸境內布依族傳統體育活動之一,也是布依族男女青年選擇終身伴侶的一種娛樂方式。從大年初一開始,一直到正月底止。花包田各種不同顏色的布製成,約有一尺見方,裡面裝上谷糠或棉花籽。丟花包時,分成男女兩方。各排成隊,對面相擲,這一習俗是前人興,古人制,代代相傳,又熱鬧,又可以選擇對象。相傳古時,有一布依人家姑娘,長得如花似玉,而且聰明伶俐,村內村外許多小伙子都來求婚,怎么辦呢?於是姑娘就在年三十晚上,把布染成各種顏色,做成不同顏色的花包,其中有個紅顏色的花包,這個花包扔給誰,誰就是她心中所愛的人。第二天,大年初一,遠近村寨凡是接到她父母通知的小伙子,都穿著新衣服,打扮得漂漂亮殼,集中到女孩家來,女孩就從樓上下來到堂屋中間,叫小伙子們走到門外站成一排,然後將花包一個一個地扔給他們,小伙子們就相爭接花包,姑娘相中一個心地善良又很勤勞,人也長得英梭,但家境貧寒的小伙子,把那個紅顏色的花包對準小伙子扔去,之後,姑娘和小伙子成家立業了。這樣,布依族的後代就用丟花包這種娛樂方式,給青年男女選擇終身伴侶,深受人們的歡迎。布依族丟花包的習俗,就這樣傳了下來進而演變為《花包舞》。
旅遊資源
羅甸具有南亞熱帶特色的岩溶地貌奇觀,風光秀麗,旅遊資源豐富。大小井風景區岩溶坍塌千姿百態,明河暗流優美如畫,被中外專家譽為“中國的伏克留茲泉”、“東方洞穴 博物館”。有世界絕無僅有的地質考察經典聖地----三疊紀板庚灘,享譽國內外,美麗的羅蘇河谷風光和神奇的大亭九十九個堡令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山、水、石、洞、林等 景觀充分體現了羅甸山水險、峻、奇、美、幽的特點,加之
龍灘水電站開發,羅甸將會成 為
千島之湖,成為貴州及黔桂一帶的旅遊大縣。
羅甸有中國最年輕的湖泊——高原千島湖風光,有中法洞穴專家推崇的神奇“東方洞穴博物館”大小井,這個省級風景名勝區可與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法國南部的伏克留滋泉相媲美;有“三疊紀”大貴州灘(板庚灘),比美國黑西奇彎號稱研究現代
碳酸鹽岩“經典聖地”的
巴哈馬灘更為理想;有神秘莫測的打黛河天坑群;有南方特色的少數民族風情;有鬼斧神工、渾然天成的紅水河奇石。這是人們第二生存空間理想樂園。
名優特產
桐油、黑山羊、柑桔、杉、松、泡桐、大葉茶、金銀花、桔梗、大小黃草、半夏、通草、何首烏、羅甸奇石、矽礦、輝綠岩、煤、銻、褐鐵、銅、砷、汞、冰洲石、軟玉。
奇石
羅甸奇石石色以黑色著稱。“細皮黑”墨石多產於把坎、廣里、里冗、王汝等地,紅水河、邊外河時有發現。這種石頭深黑如漆,通體無一絲雜色。若凝神久賞,會覺得這潤黑之中涌動著一種生命、一種神秘,絕非任何一種人工黑色可比。這種墨石又稱“黑珍珠”,全國僅有羅甸一些鄉鎮及紅水河一帶產出。紅河石中的色彩石和羅妥花斑玉,其色多老道蒼古,幽深凝重,有一種歷史積澱感,為眾多石玩者尤其是藝術型人士所珍愛。巧色石,即石頭有兩種顏色,兩色比例懸殊,其中比例小的顏色巧妙地“落筆”於石頭的指定部位,該石便不同凡響,身價百倍。
紅河石種類較多,有的富含矽質,質地緻密,皮若彩釉,類似廣西的彩陶石,有的綿中帶硬,不易侵蝕,但質堅皮潤。邊外河頂訪、立亭一帶所產
瑪瑙石,富含矽質和石英,玉化感強,質堅但硬中帶脆。其石皮可比玉,似彩釉,若凝臘,加之石體表面多有麻坑,皺褶變化,顯得品位不凡。好的山石,也出精品。山石又分地埋石和地表石。地表石多有風化,石質不如地埋石。地埋石又分埋於古河床被水衝過的和成岩時埋於土中的。羅妥的地埋石細膩堅朗,近似水石,董王、木引、八茂、乾送等地均產較好的石種,石質均屬優良。羅妥的花斑玉石矽化程度極高,硬度當居羅甸奇石之首,這種石質富麗華貴,寶氣十足,是奇石中的“貴族”。
羅甸玉
和田玉(軟玉)家族新成員,產於貴州省羅甸縣。羅甸玉石常見到的都為石料(山料產出),顏色白中帶灰,部分純白色,少量淡綠色,極少的黃色。市場也有帶皮的一款約100多斤重籽料,但其內部顏色,結構,潤度無法看到。對於山料感觀為光度好,油潤度不夠,表面乾澀。經加工後雕件成品事看,白度尚可,有骨瓷感。透明度稍差由透光度彌補,拋光後有油潤感。
榮譽
羅甸蔬菜十一五期末建立起來的年生產規模20萬畝季節性商品蔬菜基地,在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和保障城市居民菜籃子供應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羅甸縣蔬菜的發展,先後被授予“全國蔬菜生產先進縣”,列為農業部“蔬菜定點批發市場”、“全國園藝產品出口示範縣”、“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農業標準化基地縣”和“貴州省無公害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