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特產簡介,產品品種,製作工藝,產品榮譽,
特產簡介
福建油酥肉鬆相傳是福州一位官廚補錯救急而發明的。清鹹豐六年(1856年),福州鹽運使劉步溪的家廚,在烹調時不慎把豬肉煮得太爛,這時鹽運使招待客人又催著送菜。家廚靈機一動,急忙加入各種配料,炒製成肉絲粉末端上席去。誰知客人們品嘗後紛紛讚不絕口,鹽運使以後每招待客人都要家廚專門烹製這道菜。後來,這位家廚回家開設店鋪,專門製作油酥肉鬆,一時風靡榕城,福州官吏進京還把它作為貢品或禮品,於是福建油酥肉鬆揚名全國。
羅源肉鬆具有香味濃郁、酥疏柔軟、油潤不膩的獨特風味,是人們所喜愛的肉類加工食品。肉鬆適於嬰兒、老人、病人、產婦以及野外工作人員食用,被譽為最理想的方便食品。
產品品種
羅源肉鬆從單一的品種發展到各種新配方的系列產品:香酥肉鬆、營養肉鬆、兒童肉鬆、高釺肉鬆、海苔肉鬆、素肉鬆、魚鬆、豬肉脯、豬肉條、豬肉角、香菇肉醬等十九個品種。
製作工藝
羅源肉鬆的製作工藝,主要掌握好以下幾個秘訣:
一、選料:製作肉鬆的主要原料是豬瘦肉,但以後腿肉為最佳,其他部位的瘦肉亦可。應注意選用新鮮的豬肉,並要求肉色紅潤,且有彈性,筋膜和肥肉的顏色應是潔白的。經選擇後,取用瘦肉部分,然後剔去筋膜部份,順橫紋切成10厘米長的條塊,洗淨,瀝乾後備用。
二、配方:色香味俱全的肉鬆、其配料為各種輔料與原料按如下比例搭配:淨瘦肉100斤;上等醬油8斤,白砂糖5斤;紅糟3斤 黃酒3斤;味素0.4斤,五香粉0.4斤;花生油0.5斤,蔥白0.5斤;清水35斤。
三、制胚:將鐵鍋洗淨擦乾,投入花生油燒沸,加入蔥白、紅糟炒透,再投入醬油、五香粉和清水,用文火煮20分鐘,除去蔥白及糟渣等浮沫,然後把切好的肉料下鍋煮至肉爛,挑去細骨。火力宜適中,否則殘油提不盡,容易造成肉鬆變質,-直煮至鍋內的肉湯燒乾為止。此時用鍋鏟不斷地翻動,擠壓肉塊,使水份逐漸烤乾。待纖維疏鬆不成團時,即成肉胚,轉入炒松的工序。
四、炒松:將肉鬆胚再放到小鍋里,迅速均勻和反覆搓擦烘炒,待炒至肉五成乾時,將溶化的黃酒、味素、白糖和五香粉倒入鍋內,微火加熱,繼續搓擦炒焙,直至鍋內四周飛濺細微肉末,用手揉擦纖維有彈性,且又無潤潮感覺為止。此時可達九成半乾燥度,即可起鍋進行抖散,使其蓬鬆,揀出搓不散的肉塊。將豬油在鍋里加熱,把不散的肉塊倒入鍋內繼續炒烘,搓擦至全部疏鬆為止。炒烘時應注意火力不可過猛,預防烘焦,特別是加糖後更要小心,以免烘焦產生苦味。
五、成品:炒烘後應涼4-5天,即可包裝。肉鬆成品規格有兩種:-是纖維蓬鬆細長、富有彈性、無肉塊、無骨雜、無油質水分顏色金黃、深淺適度、香味純正濃郁;另-種是圓粒狀,大小均勻、無硬粒、不焦苦、酥香柔軟。因為在搓擦工序上的不同,所以形狀就有長細絨狀和圓粒狀之分,兩者都屬於正品。每百斤瘦肉可加工成肉鬆30斤左右。
產品榮譽
1980年,國家食品總公司在哈爾濱召開的肉鬆評比會上,福建省的肉鬆被商業部評為名牌產品。福建羅源更是福建的肉鬆之鄉,眾多品牌肉鬆遠銷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