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生,福建連城人。1982年1月畢業於蘭州大學生物系,獲理學學士學位。隨後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古代科學史室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桂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人物簡介,個人作品,
人物簡介
羅桂環1956年生,福建連城人。1982年1月畢業於蘭州大學生物系,獲理學學士學位。隨後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古代科學史室工作。此後一直從事中國生物學史、環境保護史、中國栽培植物發展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96年被聘為研究員。前些年進行過一段時間關於 “中國西北科學考查團”的研究。目前正在從事中國近現代生物學史的研究工作。
個人作品
2000年以來發表的一些文章和著作:
- 西方對“中國——園林之母”的認識,自然科學史研究,2000(1)
- 我國薯芋栽培起源考略,古今農業,2000(2)
- 《綠色的期望——漫談環境保護》,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 宋代的‘鳥獸草木’之學,自然科學史研究,2001(2)
- 我國荔枝的起源和栽培發展史,古今農業,2001(3)
- 麋鹿亡命記等三篇科普(獼猴桃、茶葉),科學時報,2001,9,4;9,7;11,4.
- 關於桃的栽培起源及其發展,農業考古,2001,(3)
- 近代西方人對武夷山的生物學考察,中國科技史料,2002年,(1)
- 葫蘆史略,自然科學史研究,2002年,(2)
- 杜鵑花開海外香,科學時報,2002年5月19日第三版
- 獼猴桃小史,中國農史,2002年(3)
- 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自然園林,科學時報,2002.9
- 外來中藥西洋參,《科學月刊》2002年10號
- 來自美洲的作物——辣椒,《科學月刊》2002年,12號
- 早期的植物馴化與中國古代文明,農業考古,2003年,(1)(《科學中國人》,2003年第4期轉載。)
- 都都平丈我,學生滿堂坐?科學時報,2003.7.22。第四版
- 從獼猴桃到奇異果,科學月刊,2003年第9號,
- 中國古代的自然保護,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年3期,
- 20世紀西方學者對中國水土保持事業的促進,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3,1(3)
- 中國近代區域森林破壞的思考,宋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的展望與回顧,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12月,303—308頁。
- 中國大陸的自然保護區,科學月刊,2004(1)60—66
- 譚貞默與他的《譚子雕蟲》,中國科技史料,2004,(1)
- 金魚,經典雜誌,2004,(2)34-36
- 功兼羹飯者,東方早報2004年2月3日C13版(文化專欄)
- 豆芽 經典雜誌,2004年4月(4)
- 這裡曾經並不寂寞,國家地理雜誌,2004(7)92
- 西方學者的中國感嘆,生命世界,2004(4)20-29
- 《中國科學技術史·生物卷》(與汪子春等合作),科學出版社,2005年
- 訪風景於崇阿——武夷山行記,生命世界,2005(2)84-88
- 茨菇等數種水生作物栽培史考,古今農業,2005(1)
- 中國古代蚊香的發明,科學月刊,2005(5)
- 同名為椒已隔代,雛鳳清於老鳳聲,生命世界,2005(7)90-95
- 茶栽培:孕育神奇(與韓合作),生命世界,2005(8)37-43
- 20世紀前期兩次失敗的中外合作科考及原因,中國科技史雜誌,2005(3)193-203
- 評《中國遺傳學史》,自然科學史研究,2005(4)372-380
- 神州名花—杜鵑,科學月刊2005年(9)61
- 銀杏古今,載:倪根金主編:《生物史和農史新探》,台北:萬人出版社,2005年10月,41-50頁。(又載王子今,考據趣編3)
- 《近代西方識華生物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
- 20世紀一次成功的中瑞科考合作,西北開發史國際會議論文集,商務印書館,2007年,209——219
- 誰搶走玫瑰的名字? 生命世界,2006年2期,10-15
- 試論上世紀前期“中央古物保存委員會”成立的意義,中國科技史雜誌,2006(2)
- 探索羅布泊的啟示,科學文化評論,2006(3)5-13
- 天下風流月季花,科學月刊,2006年第八期
- 生物學大事年表,載艾素珍等:《中國科學技術史·年表卷》科學出版社,2006年
- 西北科學考查團研究進展,《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2007(3)
- 故鄉的冠豸山,生命世界,2007(12)
- 中國近現代生物學史研究的思考,中國科技史雜誌,2007(4)
- 20世紀30年代的綏新公路查勘隊,中國科技史雜誌,2008(3)
- 《中國西北科學考查團綜論》,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1月。
- 弱水感懷,生命世界,2009(9)64-69
- 中國傳統生物學史概略,載:走進殿堂的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318——340
- 中國栽培植物的起源和發展,載:走進殿堂的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34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