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托綜合徵(Rotor syndrome,RS)是指肝細胞攝取非結合膽紅素及排泄結合膽紅素的能力均缺陷,所致的先天性非溶血性高結合膽紅素血症(II型)。約半數患者在10歲前發病,90%以上在20歲前發病。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此征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發病機制尚不明確,85%有家族史,男女發病無差異,結合膽紅素在肝細胞內的轉運和排泄障礙,結合膽紅素反流入血,故出現血清結合膽紅素增高。
臨床表現
約半數無自覺症狀,常常僅表現為持續波動的黃疸;有症狀者,容易出現疲勞,食慾缺乏,可伴發作性上腹不適、腹痛、發熱或肝臟輕度腫大等,無特異性症狀。
檢查
1.血清學檢查
血清總膽紅素在68.4~119.7μmol/L之間波動,70%~80%為結合膽紅素。若肝細胞攝取非結合膽紅素障礙,以非結合膽紅素占優勢。
2.磺溴酞鈉試驗
每千克體重靜脈注射磺溴酞鈉5mg,正常肝臟在45分鐘後大部分排出,血清中的色素應不超過注射量的5%。羅托綜合徵的特徵性改變為注射磺溴酞鈉45分鐘後的平均瀦留值為46%±8%,有時可達98%,但無第2次高峰現象。
3.吲哚氰綠排泄試驗
吲哚氰綠靜脈注射入人體後,在血液中與血清蛋白結合,隨血循環迅速分布到全身血管內,隨後被肝臟攝取,正常情況下在97%吲哚氰綠在注射20分鐘後排除體外,本徵則顯示吲哚氰綠瀦留明顯增加。
4.尿糞卟啉
尿糞卟啉總量>610mmol/24h,先天性非溶血性高結合膽紅素血症I和Ⅲ型異構體分布正常。
血清總膽紅素在68.4~119.7μmol/L之間波動,70%~80%為結合膽紅素。若肝細胞攝取非結合膽紅素障礙,以非結合膽紅素占優勢。
2.磺溴酞鈉試驗
每千克體重靜脈注射磺溴酞鈉5mg,正常肝臟在45分鐘後大部分排出,血清中的色素應不超過注射量的5%。羅托綜合徵的特徵性改變為注射磺溴酞鈉45分鐘後的平均瀦留值為46%±8%,有時可達98%,但無第2次高峰現象。
3.吲哚氰綠排泄試驗
吲哚氰綠靜脈注射入人體後,在血液中與血清蛋白結合,隨血循環迅速分布到全身血管內,隨後被肝臟攝取,正常情況下在97%吲哚氰綠在注射20分鐘後排除體外,本徵則顯示吲哚氰綠瀦留明顯增加。
4.尿糞卟啉
尿糞卟啉總量>610mmol/24h,先天性非溶血性高結合膽紅素血症I和Ⅲ型異構體分布正常。
診斷
本徵主要依賴輔助檢查明確診斷,有以下情況可以考慮本徵的診斷。
1.血清學檢查
血清總膽紅素在68.4~119.7μmol/L之間波動,70%~80%為結合膽紅素。若肝細胞攝取非結合膽紅素障礙,以非結合膽紅素占優勢。
2.磺溴酞鈉試驗
羅托綜合徵的特徵性改變為注射磺溴酞鈉45分鐘後的平均瀦留值為46%±8%,有時可達98%,但無第2次高峰現象。
3.吲哚氰綠排泄試驗
顯示吲哚氰綠瀦留明顯增加。
4.尿糞卟啉
尿糞卟啉總量>610mmol/24h,而先天性非溶血性高結合膽紅素血症I和Ⅲ型異構體分布正常。
5.其他
尿膽紅素陽性;肝功能無異常;膽囊造影多數正常;肝穿刺活檢顯示肝組織結構正常,細胞內無色素顆粒。
1.血清學檢查
血清總膽紅素在68.4~119.7μmol/L之間波動,70%~80%為結合膽紅素。若肝細胞攝取非結合膽紅素障礙,以非結合膽紅素占優勢。
2.磺溴酞鈉試驗
羅托綜合徵的特徵性改變為注射磺溴酞鈉45分鐘後的平均瀦留值為46%±8%,有時可達98%,但無第2次高峰現象。
3.吲哚氰綠排泄試驗
顯示吲哚氰綠瀦留明顯增加。
4.尿糞卟啉
尿糞卟啉總量>610mmol/24h,而先天性非溶血性高結合膽紅素血症I和Ⅲ型異構體分布正常。
5.其他
尿膽紅素陽性;肝功能無異常;膽囊造影多數正常;肝穿刺活檢顯示肝組織結構正常,細胞內無色素顆粒。
鑑別診斷
磺溴酞鈉試驗和尿糞卟啉測定的特徵性改變可將此征與杜賓-詹森綜合徵、吉爾伯特綜合徵、克里格勒-納賈爾綜合徵等鑑別。
治療
此征不會進一步惡化,對機體預後及生存質量無明顯影響,無需治療,應及時與患者解釋溝通。
預後
本徵預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