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
- 英文名稱:Federation of Rhodesia and Nyasaland
- 簡稱:馬拉威
- 所屬洲:非洲
- 政治體制:聯邦制
- 又名:英屬中非聯邦
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英語:Federation of Rhodesia and Nyasaland),又稱英屬中非聯邦(Central African Federation),是一個英國統治下的自治領,其範圍大概包括...
為了平息當地逐漸高漲的獨立聲浪,英國政府乃合併此三地、命名為“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於1953年8月1日正式成立。其目的是能夠在當地的黑人民族主義者及位居...
1923年當地白人舉行公民投票成立南羅德西亞自治政府。1953年與北羅德西亞、尼亞薩蘭兩地共組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後因內部紛爭而於1963年取消。1965年自治政府總理...
北羅德西亞1954 巴基斯坦 1954–1970,1990—巴布亞紐幾內亞1962–1982,1990—檳城1958 羅德西亞 1934–1950 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 1958–1962 聖赫倫那島1982,1998—...
1923年當地白人舉行公民投票成立南羅德西亞自治政府。1953年與北羅得西亞、尼亞薩蘭兩地共組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後因內部紛爭而於1963年取消。獨立時期 1965年自治...
英聯邦運動會聯合會(Commonwealth Games Federation,CGF)是英聯邦運動會的組織和領導機構,由愛德華王子出任主席、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為資助人。根據協定,英聯邦運動會...
到1953年,史密斯支持南羅德西亞、北羅德西亞和尼亞薩蘭結成聯邦,結果轉投戈弗雷·赫金斯爵士(Sir Godfrey Huggins)領導的聯合聯邦黨。羅德西亞及尼亞薩蘭聯邦在1953...
南北羅德西亞再次聯合成為一個聯邦,命名為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FederationofRhodesiaandNyasaland,簡稱羅尼聯邦),但卻只存在短短的十年後,於1963年時解散。羅...
南北羅德西亞再次聯合成為一個聯邦,命名為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FederationofRhodesiaandNyasaland,簡稱羅尼聯邦),但卻只存在短短的十年後,於1963年時解散。羅...
羅伊·韋倫斯基爵士,KCMG(Sir Roy Welensky;1907年1月20日-1991年12月5日)是北羅德西亞政治家,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第二任也是最後一任總理。羅伊·韋倫...
羅樂民在1938年至1948年間任職於英屬印度政府,1949年加入殖民地部後,先後在非洲尼亞薩蘭出任政務主任和助理秘書長等職,1953年一度獲借調到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
南北羅德西亞再次聯合成為一個聯邦,命名為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FederationofRhodesiaandNyasaland,簡稱羅尼聯邦),但卻只存在短短的十年後,於1963年時解散。羅...
1953年時,英國不顧非洲人民的反對,將南北羅得西亞以及尼亞薩蘭(今馬拉威)聯合成為一個聯邦,命名為羅得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Federation of Rhodesia and Nyasaland...
南北羅德西亞再次聯合成為一個聯邦,命名為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FederationofRhodesiaandNyasaland,簡稱羅尼聯邦),但卻只存在短短的十年後,於1963年時解散。羅...
南北羅德西亞再次聯合成為一個聯邦,命名為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FederationofRhodesiaandNyasaland,簡稱羅尼聯邦),但卻只存在短短的十年後,於1963年時解散。羅...
北羅德西亞1954 巴基斯坦1954–1970,1990—巴布亞紐幾內亞1962–1982,1990—檳城1958 羅德西亞1934–1950 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1958–1962 聖赫倫那島1982,1998—聖基茨...
1924年北羅德西亞成為由英國殖民官員統治的保護地。1953年南北羅德西亞和尼亞薩蘭(現今的馬拉威)合併成為羅德西亞和尼亞薩蘭聯邦。1962年的聯邦選舉中,非洲人贏得了...
1953年英國殖民統治者把北羅得西亞、南羅得西亞(現辛巴威)、尼亞薩蘭(現馬拉威)強行合併為中非聯邦。北羅得西亞人以及所有非洲人組織都堅決反對。他們舉行頻繁的...
尼亞薩蘭(Nyasaland) - 英國的保護國,以前叫英屬中非,於1907年重新命名為尼亞薩蘭。1953年與羅得西亞組成一個聯邦,於1964年獨立為馬拉威。 烏班吉沙里(Oubang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