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平(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助理教授)

羅建平(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助理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1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羅建平,男,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助理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學博士。長期聚焦智慧型裝備的設計實踐和設計理論研究,研究領域包括載人航天裝備、精密醫療器械、工程機械裝備等。近年來主持和以技術負責人身份參與“國防人因工程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課題”、“空間站艙外服工業設計研究課題”、“突破性植入醫療技術套用課題”、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基於虛擬現實技術的醫療康復設計研究”等多項代表性研究課題,在國內外核心期刊和領域學術論壇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主創的代表性設計作品包括中國的空間站艙外太空衣等、空間站設備、智慧型農業裝備等。設計作品獲得包括紅點獎、IF獎、博朗獎、紅星獎等國內外著名設計獎項20餘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等智慧財產權授權10餘項。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成就,研究課題,發表論文,人物事件,事件影響,事件評價,

人物經歷

2003年8月-2007年7月 湘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工業設計系,本科/學士
2007年7月-2009年7月 富士康科技集團(北京)設計研發中心,產品設計工程師 工作內容:通訊產品開發設計,參與(3310、5130等)諾基亞手機的設計開發
2009年8月-2011年6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設計學碩士
2011年7月-2016年7月 湘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工業設計系,講師
2016年8月-2020年8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設計學博士
2020年湖南大學工作

研究方向

載人航天裝備領域、智慧型裝備領域、人因工效學的創新套用研究。

主要成就

研究課題

2013年14月-2016年6月,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航天艙外服工業設計研究”: 技術負責人,項目主持人;
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人因工程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課題“基於人因工效學的太空艙外作業防護服人機互動界面模擬分析與原型創新設計研究”: 項目主持人,參與主導負責申請和完成;
2018年03月至2019年03月,清華大學“宇航技術中心”合作的科研課題:“植入式醫療技術突破性產品創新研究與可套用性探索”;項目主持人,參與主導負責申請和完成;
2016年10月起,長沙田野智慧型農業科技公司《輕型智慧型電動農業機動平台》研究與產品開發項目;核心負責人;
2019年07月至2019年12月,中國鐵路總公司“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高鐵站房文化與藝術體驗的設計研究項目諮詢”課題;團隊工業設計總監,參與;
2017年10月起,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基於虛擬現實技術的醫療康復設計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參與;
2018年01月至2019年05月,中國電科某研究所“出口型指揮控制系統人機互動及界面設計研究”課題;參與;

發表論文

Jianping Luo, Jun Cai, Tanqiu Li, Shenyu Huang. Complexity of Design Problem and Design Thinking:Innovation Paradigm in Interdisciplinary context. (DMI:ADMC 2020)
Jianping Luo, Wei Liu, Songhe Ye. A Framework of Integrated Design Process to Achieve Efficient Design of Complex Equipment. (DMI:ADMC 2020)
Jianping Luo, Jun Cai, Tanqiu Li, Yi Su. Design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Interface in Extra Vehicular Activity Spacesuit (AHFE 2020)
Jianping Luo, Wei Liu, Songhe Ye. Human-Centered Design for the Spacesuit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the "Feitian" EVA Spacesuit. (AHFE 2020)
羅建平, 蔡軍, 李潭秋, 劉崗. 基於用戶行為的艙外服互動界面設計原則綜述.《航天醫學與醫學工程》,2020, 04
羅建平, 蔡軍, 李潭秋. 設計思維視角下的設計問題複雜性探究. 《包裝工程》, 2020, 04
羅建平, 蔡軍, 李潭秋. 以設計思維作為驅動要素的高端裝備原型創新路徑探索. 第五屆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9, 09

人物事件

2021年7月,湘潭大學耗費8年時間完成的“空間站飛天艙外服工業設計”項目成果,因項目技術負責人、現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助理教授羅建平的工作調動,被宣傳為是湖南大學的成果,引發相關工作人員不滿。
2021年7月8日,湘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馬秋成向新京報表示,他本人為該項目負責人,羅建平為技術負責人,“在湘潭大學的資源支持下,所做的工作是職務成果,都屬於單位。”湘潭大學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學校已知此情況,具體安排還在商討中。
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智慧財產權中心主任詹廣律師告訴新京報記者,此次涉及的是職務作品(或者職務發明)的智慧財產權成果歸屬問題,即這一成果是屬於湘潭大學,還是項目技術負責人羅建平,“如果歸屬前者,則宣傳艙外服是湖南大學研發的,可能構成侵權;如果歸屬羅建平,而羅建平在湖南大學任職,經羅建平授權後,湖南大學不構成侵權。”

事件影響

也正是這場成果之爭,讓教師離任後的科研成果歸屬問題再度進入公眾的視野。
對於這一問題,有關部門已經做過多次陳述。除《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外,2020年11月,教育部公布的《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中也明確規定,教師成果嚴格按署名單位認定、不隨人走,關注教師在本單位工作年限和授課情況,抑制人才無序流動。

事件評價

對此,浙江農林大學黨委書記沈滿洪此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現代社會是契約社會,隨著高校人才流動性的增加,高校要加強相關契約的完善工作。在人才調離或調入的過程中,高校要對正在進行的項目的歸屬問題做出嚴格界定。
“如果項目不帶走,相關人員就要保質保量完成項目研究任務,接受原單位管理,同時,項目成果歸屬原單位,項目及其成果的獎勵也由原單位負責。如果項目帶走,那么高校也要與相關人員做出項目的約定。”沈滿洪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