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平(河南師範大學社科部主任、教授)

該詞條為多義詞:一是羅建平教授,現任河南師範大學社會事業學院院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負責人,河南省省級重點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牽頭人,碩士研究生導師。他主持、參與多項國家社科、省社科和省、部級委託項目的研究;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著作近30部;他負責講授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被評為河南省級“精品”課程;負責講授的《形勢與政策》課被評為河南省省級優秀課程;榮獲有“全國模範教師”的稱號;二是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建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河南師範大學社會事業學院院長,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

河南師範大學社會事業學院院長

河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系、社會科學部教授、系部主任,歷任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和副秘書長。1994年當選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理事,榮獲中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奉獻獎”稱號,2000年榮獲“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工作者”稱號,2004年他榮獲了“全國模範教師”稱號。
羅建平長期從事思想政治理論的教學與研究,是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河南師範大學青少年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和專職研究員;擔任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專業學術委員會主任;河南省高校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協會副會長和新鄉市老年學會副會長等社會學術職務。
講授課程主要有:《哲學》、《思想道德修養》、《人生哲理》、《形勢與政策》、《政治經濟學》、《鄧小平理論概論》、《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社會政策概論》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等。1997年,他榮獲河南省“兩課”優秀教師及教學獎勵基金一等獎;2001年,榮獲“河南師範大學首屆教學獎評優秀一等獎”;2004年,他所講的《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又被學校評為精品課。“九五”以來,主持、參與完成國家級、省級和廳級科研項目10餘項,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著作近30部其中4部為省統編教材。
論文代表作有《對價值和人生價值定義的質疑與思考》、《思想教育的本質是要解放人的思想》、《略論鄧小平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方法觀》、《道德教育的功能新拓展》;論著代表作有《形勢與政策》、《鄧小平理論概論》。最近的新作是:《鄧小平理論教學研究》和《中國馬克思主義概論》,具有創新的思路和理念。
羅教授多次參與教育部和我省組織的高校“兩課”建設或教學研討會。他還牽頭組建了河南省高校“兩課”教學研究會,在全省多次成功舉辦教學理論研討、教學經驗交流和現場教學觀摩等會議。他對“課程建設”與“學科建設”的區別和聯繫做出了科學的界說,從而在理論上廓清了“兩課”建設的用力方向和著力點。他在如何增強“兩課”教學實效性問題上,提出了 “三活”的改革思路,貫徹於教學實踐,使教學效果明顯提升。他具有強烈的工作責任感,邏輯分明,才思敏捷,視角獨特,看問題準確全面;課堂上,他氣勢若宏,旁徵博引,妙趣橫生。眾所周知,在高校要使大學生對“兩課”感興趣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在河師大的校園裡卻閃爍著“兩課”教學的亮點:羅建平所講的《鄧小平理論概論》課,別具一格,有明顯的藝術特色,深深吸引著師大眾學子。6、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黨總支副書記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

羅建平(1975.9-)男,河南商城人,中共黨員。1997年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政治教育系,獲文學學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華僑大學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獲哲學和法學雙碩士學位;201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學生工作委員會主任、副教授,華僑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副主任,福建省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與教學。
【主要講授的課程】
碩士生:
1、社會發展理論
2、當代西方社會思潮
3、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
本科生:
1、消費社會學
2、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科研】
一、承擔的課題
1、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科學消費觀:構建節約型社會的重要之維”(編號:09CKS009)2009-2012
2、聯校論文獎計畫項目:“科學消費觀:對消費主義衝擊的理性回應”(編號:ZS09012)2009-2010
3、福建省社科基金項目:“消費倫理與構建節約型社會”(編號:2007B128)2007-2008
4、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項目:“節約型社會的消費倫理研究”(編號:2006Qsk001)2006-2008
5、華僑大學青年項目:“市場經濟倫理與傳統倫理之比較”,2003-2005
二、獲獎
1、論文:“科學消費觀:對消費主義衝擊的理性回應”,獲“聯校論文獎計畫”十五周年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
三、主要論文
1、“論從消費奴役到消費解放”,《哲學研究》2010年第6期(6月)
2、“論科學消費觀對消費主義的超越”,《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11期(11月)
3、“節約: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選擇”,《福建日報》理論版2009.4.14
4、“節約:生活價值與意義的重構”,《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8年第12期
5、“論消費時代節約的社會價值”,《廈門理工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12月)
6、“論鄧小平的消費倫理觀”,《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6期(11月)
7、“論馬克思社會主義思想的倫理基礎”(第一),《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08年1期(1月)
8、“論鄧小平的政治寬容思想”,《廈門理工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
9、“論華文教育內容體系的不足與充實”,《華僑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10、“論馬克思解放理論視域中的‘宗教’”(第二作者),《東南學術》2006年第5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7年第1期論點摘要,人大複印資料《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2007年第1期全文轉載
11、“論我國合會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華僑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年第2期(6月)
12、“執政能力建設與市場經濟的政治訴求”,《集美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年第1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