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常培文集(第2卷)

羅常培文集(第2卷)

《羅常培文集(第2卷)》是2008年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常培。

基本介紹

  • 書名:羅常培文集(第2卷)
  • 作者:羅常培
  • ISBN:9787532826834
  • 頁數:666
  • 定價:77.00元
  • 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11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羅常培先生的思想和學術至今還在潤溉著一代代學人,甚至他在當時對學人的告誡,至今仍然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羅常培文集》的出版對於總結這位文化大師的學術成果,繼承和發揚他的學術思想,傳承他的優良學風,給中國語言學史保留一份里程碑式的學術文獻,推進我國學術文化的發展等方面意義重大。

內容簡介

羅常培先生是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其一生從事語言教學和研究,對漢語音的韻學和漢語方言研究卓越有成績,被學術界譽為“繼往開來”的語言學大師。《羅常培文集》是羅先生用畢生心血凝結而成的研究碩果的集中呈現。《羅常培文集(第2卷)》為“羅常培文集”系列第2冊。《羅常培文集(第2卷)》為“羅常培文集”系列第2冊,包括唐五代西北方音;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兩部分。

目錄

唐五代西北方音
自序
PREFACE
一 本篇所用的幾種材料
甲 漢藏對音《千字文》殘卷
乙 藏文譯音《金剛經》殘卷
丙 藏文譯音《阿彌陀經》殘卷
丁 漢藏對音《大乘中宗見解》殘卷
藏文字母與各家所用羅馬字對照表
戊 注音本《開蒙要訓》
現代蘭州、平涼、西安、三水、文水、興縣的方音
附:敦煌寫本漢藏對音《千字文》殘卷八頁
二 從敦煌漢藏對音寫本中所窺見之唐五代西北方音
甲 聲母
這種聲母系統與《切韻》聲類的異點
聲母的六組二十九類
p組聲母表第一
t組聲母表第二
c組聲母表第三
ts組聲母表第四i
k組聲母表第五
·組聲母表第六
全清混入全濁與聲調的關係
全濁聲母是否送氣
’b、’d、’g的音值
y與三四等的關係
乙 韻母
韻母系統在四種藏音中的異同
韻母的二十三攝五十五韻
二十三攝與等韻十六攝的比較
a攝韻母表第一
0攝韻母表第二
e攝韻母表第三
i攝韻母表第四
u攝韻母表第五
ai攝韻母表第六
ei攝韻母表第七
au攝韻母表第八
eu攝韻母表第九
on攝韻母表第十
in攝韻母表第十一
an攝韻母表第十二
in攝韻母表第十三
an攝韻母表第十四
en攝韻母表第十五
on攝韻母表第十六
ab攝韻母表第十七
ib攝韻母表第十八
ar攝韻母表第十九
ir攝韻母表第二十
ag攝韻母表第二十一
eg攝韻母表第二十二
og攝韻母表第二十三
鼻收聲一矗消變的條理
魚韻同脂之支微的通轉
“山”“臻”兩攝的入聲收聲
聲母對於韻母的影響
重寫元音的字多屬上聲
合口洪音與合口細音的混合
入聲的收聲-b、-d、-g是否-p、-t、-k的替代音
一等[Q]元音與二等[a]元音的混合
《大乘中宗見解》譯音本與對音本的時代先後
評財津桃溪的《敦煌出土漢藏對音材料與韻鏡之比較》
三 從《開蒙要訓》的注音中所窺見的五代敦煌方音
甲 聲母
這種材料所表現的聲母特點
唇音組第一
幫、並互注例
以非注敷例
非、奉互注例
唇音組的同音互注字
舌音組第二
端、定互注例
泥、來互注例。
舌音組的同音互注字
齒音組第三
知、照互注例
照、澄互注例
以澄注知例
以穿注徹例
以娘注日例
精、從互注例
以邪注心例
以從注澄例
以照注從例
以徹注清例
以清注穿例
以審注心例
以邪注禪例
齒頭音四等與舌上音正齒音的混淆
齒音組的同音互注字
牙音組第四
見、群互注例
以匣注疑例
以疑注群例
溪、匣互注例
見、溪互注例
見、匣互注例
以見注影例
牙音組的同音互注字
喉音組第五
以匣注曉例
以喻三等注喻四等例
喉音組的同音互注字
這一系聲母的五組二十二類
乙 韻母
這一系韻母的特點
歌攝第一
以歌注夾例
歌攝的同音互注字
模攝第二
模攝的同音互注字
齊攝第三
庚、青互注例
庚、清互注例
以清注青例
以庚注耕例
以庚注齊例
以庚注祭例
以清注齊例
青、齊互注例
齊攝的同音互注字
脂攝第四
脂、支互注例
支、之互注例
以之注脂例
以之注微例一
脂、魚互注例
之、魚互注例
支、魚互注例
以魚注微例
脂攝的同音互注字
虞攝第五
虞、支互注例
以虞注脂例
以微注虞例
以魚注虞例
以虞注尤例
虞攝的同音互注字
哈攝第六,皆攝第七
以泰注哈例
以泰注灰例
佳、皆互注例
眙皆兩攝的同音互注字
豪攝第八
以豪注餚例
宵、蕭互注例
豪攝的同音互注字
侯攝第九
侯攝的同音互注字
覃攝第十
以談注覃例
覃攝的同音互注字
侵攝第十一
侵攝的同音互注字
以庚注侵例
寒攝第十二
以刪注寒例
以刪注山例
元、仙互注例
以先注元例
仙、先互注例
寒攝的同音互注字
痕攝第十三
以諄注魂例
痕攝的同音互注字
登攝第十四
以登注蒸例
登攝的同音互注字
江攝第十五
江攝的同音互注字
以東注江例
以覺注江例
東攝第十六
東(一等)、冬互注例
東(三等)、锺互注例
東攝的同音互注字
合攝第十七
以合注盍例
以狎注洽例
以業注怙例
以盍注怙例
合攝的同音互注字
緝攝第十八
以侵注緝例
曷攝第十九
以屑注薛例
曷攝的同音互注字
迄攝第二十
以質注迄例
迄攝的同音互注字
德攝第二十一
以麥注陌例
以錫注陌例
以昔注錫例
德、陌互注例
以職注陌例
職、昔互注例
以職注錫例
德攝的同音互注字
鐸攝第二十二
以鐸注藥例
以覺注燭例
以藥注燭例
鐸攝的同音互注字
屋攝第二十三
以德(合口)注屋(一等)例
屋攝的同音互注字
鼻收聲消變的擴大
丙 聲調
調值在方音中的參差現象
《開蒙要訓》中關於聲調的錯綜注音
以平註上例
以上注平例
以上注去例
以去註上例
以平注去例
以去注平例
《開蒙要訓》中關於濁上變去的注音
以濁上注去例
以去注濁上例
李涪《刊誤》中關於濁上變去的旁證
附李涪的事跡
總結
誤讀與存疑的注音
從《開蒙要訓》的押韻考證本書的年代
四 唐五代西北方音與現代西北方音的比較
甲 聲母的比較
(1)全濁聲母的演變
(2)舌上音與正齒音的混並
(3)摩擦音清濁的混並
(4)明、泥、疑三母的讀音
(5)齒頭音與牙音的齶化
乙 韻母的比較
(1)鼻收聲的消失
(2)人聲收聲的消失
(3)一等[Q]與二等[a]的區別
(4)模、魚、虞的演變
(5)聲母對於韻母的影響
總結
藏文寫法與實際語音之異同
(a)藏文寫法同而實際語音未必同者
(b)實際語音同而藏文寫法微異者
(c)由藏文寫法可以窺見音變先後者
唐五代西北方音的聲系及其演變
唐五代西北方音的韻系及其演變
《唐蕃會盟碑》中之漢藏對音
一 這種材料中所有的漢藏對音
(a)右側唐朝官名跟人名的藏音
(b)左側吐蕃人名的漢音
(c)碑陽的藏譯漢音
(d)碑陰的藏譯漢音
二 這種藏漢對音的音韻條理
聲母的條理
聲母對音中的幾個特例
以全字對前綴音例
以透母對lh例
以見對rg例
以來對r例
以照對c‘例
以群對k例
韻母的條理
韻母對音中的幾個特例
有聲無韻例
連誦例
以陽韻對陰韻例
這種韻母條理與其他四種漢藏對音的比較
從這種音韻條理推測其他四種漢藏對音的先後
附五種漢藏對音聲母比較表
五種漢藏對音韻母比較表(甲)
五種漢藏對音韻母比較表(乙)
五種漢藏對音韻母比較表(丙)
附錄一 漢藏對音《千字文》與《切韻》音及六種現代西北方音的比較
附錄二 漢藏對音《千字文》殘卷索引
附錄三 《大乘中宗見解》藏音索引
附志
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

一、緒論
二、周秦韻部與兩漢韻部的分合
三、兩漢韻部分論
1.陰聲韻
2.陽聲韻
3.入聲韻
四、兩漢韻部之間通押的關係
1.西漢時期
2.東漢時期
五、漢代四聲的類別
六、漢代的方音
1.楊雄《方言》和漢代方言的地理區域
2.漢代古書註解中所指出的方音現象
七、個別方言材料的考查
1.《淮南子》
2.《急就篇》
3.司馬相如、王褒、楊雄的韻文
4.《易林》
5.班固、傅毅等的韻文
6.《論衡·自紀篇》
7.張衡、蔡邕的韻文
8.《釋名》
9.總的說明
八、兩漢詩文韻譜
1.韻譜總說
(1)材料的範圍和材料的取捨
(2)摘錄韻字的問題
(3)分別韻部的一些問題
2.韻譜編排的方法
3.兩漢詩文韻例
4.韻譜
陰聲韻
I.之部
2.幽部
3.宵部
4.魚部
5.歌部
6.支部
7.脂部
8.祭部
陽聲韻
9.蒸部
10.冬部
11.東部
12.陽部
13.耕部
14.真部
15.元部
16.談部
17.侵部
入聲韻
18.職部
19.沃部
20.藥部
21.屋部
22.鐸部
23.錫部
24.質部
25.月部
26.盍部
27.緝部
附:兩漢詩文韻字校記
九、《淮南子》、《易林》韻譜
1.《淮南子》韻譜
(1)之部
(2)幽部
(3)宵部
(4)魚部
(5)歌部
(6)支部
(7)脂部
(8)微部
(9)祭部
(10)蒸部
(11)陽部
(12)東部
(13)耕部
(14)真部
(15)諄部
(16)元部
(17)談部
(18)侵部
(19)職部
(20)沃部
(21)藥部
(22)鐸部
(23)屋部
(24)錫部
(25)質部
(26)衍部
(27)月部
(28)盍部
(29)緝部
2.《易林》韻譜
(1)之部
(2)幽部
(3)宵部
(4)魚部
(5)歌部
(6)支部
(7)脂部
(8)祭部
(9)蒸部
(10)東部
(II)陽部
(12)耕部
(13)真部
(14)元部
(15)侵部
(16)職部
(17)沃部
(18)藥部
(19)屋部
(20)鐸部
(21)錫部
(22)質部
(23)月部
(24)盍部
(25)緝部
十、附錄
1.《史記·自序》分韻
2.《漢書·敘傳》分韻
陰聲韻
陽聲韻
入聲韻
3.兩漢詩文作家籍貫生卒年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