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存德

羅存德,Wilhelm Lobscheid(1822年-1893年),基督教中華傳道會傳教士,德國籍。羅存德在1848年到香港傳福音,於1853年成為香港的中國福音傳道會的主要負責人。他曾編寫過《英話文法小引》及《英華行篋便覽》。1866年,羅存德在香港出版一部兩卷本的《英華字典》,可算是香港最早的雙語字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存德
  • 外文名:Wilhelm Lobscheid
  • 國籍德國
  • 出生日期:1822年
  • 逝世日期:1893年
  • 職業:基督教中華傳道會傳教士
人物簡介,人物影響,

人物簡介

葉納清在一八四七年進入東莞開始傳教後,德國萊茵差會便不斷派宣教士來華,截至一九零零年已有二十多位牧師來到,當中較為有名的有羅存德花之安(Ernst Faber)。
一八四八年,羅存德牧師欲往中國內地傳教,到寶安之大鵬城傳道,為城守所逐,轉往其他地方。不久後在西鄉 (寶安區) 登入,租賃一館,日間贈醫,夜間傳道。一八四九年,偕王隆王元深同至福永 (寶安區)。王元深在福永設堂,王隆在新橋設堂,一年間男女受洗者二十餘人。
一八五零年,羅牧師因體弱來港,延醫調治。翌年春天染病回國,一八五三年再次由德國抵港。
一八五五年,羅牧師往荷坳 (塘頭廈區) 設館傳道,一八五六年有數人受洗。一八五九年,由荷坳往布吉教堂,預備與該堂牧師同到香港,適是夜有土匪數十人圍教堂,聲言欲取洋人首級領賞。羅牧師見勢危迫,即由瓦面過別屋躍下而逃,匪徒窮追,乃逃入河中,匿河傍林下,匪徒遍搜不獲而退。後羅牧師之傭人尋至,乘夜送至西鄉教堂,次日與高懷義牧師、呂威廉牧師同來香港

人物影響

羅存德是一個對19世紀以後中日漢字新詞的形成最具影響的人物。《英華字典》對於漢語本體的研究在當時也屬一流。在19世紀中國出版的為數眾多的漢外辭典中,《英華字典》是一本值得大書特書的辭典。這本辭典代表了19世紀西人漢外辭典編纂的最高成就,但由於羅存德與教會的紛爭,《英華字典》在中國國內的發行受阻,在中國國內幾乎很難找到羅的字典(含著作)。《英華字典》出版後大部分為日本購入,對日本近代英日辭典的編纂、譯詞形成產生的影響遠大於漢語。
羅存德在《英華字典》(1869)第四部分的序言中專門討論了化學元素的命名問題。羅認為漢語中表示構成世界的基本元素的字是“行”,因此絕大部分的元素名稱都可以通過將某一漢字插入“行”中而輕易得到。即把“行”分成左右兩部分,在中間夾上與化學元素有關的漢字。羅存德列舉了以下例子:
衙(Shwui)=hydrogen(氫)
衍(Kwang)=phosphorus(磷)
衡(Tan)=carbon(炭)
街(Luh)=chlor(氯)
羅存德希望通過簡單的命名法使化學知識能夠在中國普及開來。羅存德在序言中寫道,他相信與當時常見的化學書中使用的說明式的方法相比,他的方法更簡便易行;通過專家的使用和推廣,可以使中國學習化學的人更快、更好地理解西方的科學。
《英華字典》共收錄化學元素名49種,其中採用造字法命名的為21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