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塘陂位於佛山市高明區楊和鎮大塘面村陂頭崗的楊梅河主要支流中段,建於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由陂灘、陂閘和引水渠三部分構成。所用材料均為1米長、0.5米寬、0.4米厚的花崗岩石材。陂身下寬上窄,成階梯狀,將自西向東流的河水攔腰截斷蓄水。蓄水後將水引進陂頭旁的引水渠導向下游。引水渠全長約7公里,途經楊和鎮大楠、清泰、豸崗、園崗等村,灌溉近萬畝農田。
據楊和鎮豸崗村《嚴氏族譜》的記載和村里上了年紀老人的回憶,羅塘陂的建成,功在豸崗村嚴氏第四代傳人嚴顯。嚴顯,字遠達,號牧塘,明朝永樂年間在朝中任職,曾當過太師,被賜為御史大夫。嚴顯回鄉省親時,得知家鄉十年九旱,不旱也澇,民不聊生,遂生興修水利之意。回京後,嚴顯奏請皇帝為豸崗村創築(興修)水利。皇帝準奏,並下聖旨:遇山過山,遇海搭橋,遇虎敲牙,遇龍鋸角。有了聖旨,創築工程很快就上馬了。
嚴顯遵循長兄為父的古訓,以兄長之名“嚴羅塘”為該水利工程命名,即“羅塘陂”。據豸崗村的老人介紹,羅塘陂旁原立有一塊石碑,鐫刻了建陂的過程和皇帝的聖旨,可惜該石碑在“文革”中被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