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向前(中山大學物理與工程技術學院教授)

羅向前(中山大學物理與工程技術學院教授)

羅向前,1961年11月生,中山大學物理與工程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8年起任)。先後任中南地區理論物理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席、高能物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山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加拿大Laval大學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理論物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研究方向是粒子物理、量子場論、格點量子色動力學、數值模擬。發展了格點規範理論數值模擬和解析計算新方法,用自行研製的高性能並行計算系統,研究粒子物理非微擾問題,準確計算新粒子膠球的質量,為前沿實驗提供重要理論依據;找出解決有限密度格點QCD長期存在難題的新途徑,研究夸克膠子電漿,對揭開宇宙誕生和演化之謎和深入研究中子星結構有重要意義。承擔國家和地方科研項目20多項。發表論文120多篇。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2項。指導博士後2名、博士生6名。2002年被教育部評為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逝世於2006年10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向前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1年11月
  • 職業:中山大學物理與工程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科研項目,學術成績,論著,獎勵,

科研項目

90年以來,獲得約20項科研基金,約合人民幣260多萬元。其中
主持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即總理基金)
美、德、西等國自然科學基金,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攀登計畫,
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
國家教育部基金,
香港中山大學基金會基金。

學術成績

量子色動力學(QCD)是描述基本粒子間強相互作最成功的規範理論。 研究用統計物理、量子力學、計算物理方法、處理非微擾問題,期望能解釋非微擾現象:包括手征對稱性破缺、強子和膠球質量、夸克禁
閉、強子弱衰變、高溫或高密度下新物質形狀等,這些都是粒子物理中重要的前沿課題。這幾年的學術成績主要表現在7個方面創新,在高能物理、統計物理和計算科學等交叉領域,取得重要成果:
【1】 基本粒子質量譜和膠球。對膠球質量人們已計算了20年,我們
的格點哈密頓形式解析方法能很快得到可靠結果,成果被國際權威列
為標準參考文獻;模擬海夸克對強子質量譜和矩陣元的影響,這是研
究海夸克的里程碑,成果在文獻中被廣泛套用。
【2】創造性發展格點QCD中描動力學夸克數值模擬和解析方法。
建立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的費米子數值模擬新算法,改變了人們在相結構
上的錯誤認識;創建有特色的多種解析計算新方法,已被國際上採用。
【3】對量子場論相結構、手征對稱性自發破缺的新發現與新概念的
建立。用獨創的數值模法準確測量QCD相變點和臨界指數,確立相變
的性質;低維規範場論與在統計模型的套用,改變人為外推法;
提出手征對稱自發破缺新概念,這個方法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
【4】開創改進QCD的研究。創建“改進QCD”分子動力學運動方程,
填補了國際空白;找到新的、方便計算的改進哈密頓量。
【5】用格點QCD計算強子弱衰變,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重視。
【6】對非標準模型的探索,有希望取代Higgs機制。
【7】設計和建造高性能並行計算機。

論著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發表專著《現代計算物理方法》,在國內外著
名學術刊物發表論文91篇,其中SCI、EI收錄51篇。被引用200多
次。被高能物理最權威的資料庫美國SPIRES-SLAC收錄情況,
見SPIRES-SLAC .

獎勵

廣 東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
廣東省高等教育局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國家教育委員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廣東省高等院校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第六屆廣州市十大傑出青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