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履歷
1982年6月西南師範大學音樂系本科畢業,獲得學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89年獲得西南師範大學“聲樂教學與表演研究”
碩士學位;2009年6月被聘為
教授。
榮譽
曾擔任重慶市電視聲樂大賽評審,聲樂考級評審,全國英才選拔賽評審。現為
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三峽之光” 訪問學者導師、全國
音樂教育委員會委員、音樂學院黨委委員、
西南大學音樂學院研究生黨支部書記。
人物生平
優秀黨員
曾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在各種大型演出中擔任獨唱,並多次在各種聲樂比賽中獲獎。
從教生涯
從教25年來,擔任音樂學院研究生及本科生的聲樂課程的教學。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
音樂教育人才,並在2003年、2005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連續舉辦了六屆“教學音樂會”,受到了師生們與專家們的一致好評。多次參加全國、市、各類大型文藝演出,獲全國、省、市專業聲樂比賽獎。參加香港回歸,澳門回歸,國慶五十周年,紅軍長征勝利六十周年……等大型演出中擔任獨唱,領唱。並由中央電視台、重慶電視台播出。
教研成果
主持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提高聲樂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
主研重慶市教委重點課程<<聲樂>>課程建設。
2002年7月編寫教材《聲樂曲集》女高音上、下冊(五線譜伴奏)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2005年,獲得西南大學2005—2006學年度第一學期“課堂教學優秀獎”。
2005年,在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第二期發表論文《“呂氏春秋”音樂思想研究兩個問題》。
2005年,在《中國音樂》2005年第四期發表論文《歌唱訓練中人聲性別差異的規律探究》,
2007年10月,重慶市第26屆“
校園之春”歌手大賽指導研究生劉小艷獲得“二等獎”。
2007年12月,重慶市首屆大學生歌手大賽指導研究生何健獲得專業組美聲唱法“二等獎”
2007年12月,指導研究生師會娟、陳睿獲得”重慶市青年歌手大賽南坪賽區“優秀獎”。
2007年12月,指導研究生劉小艷獲得首屆“統籌城鄉發展”歌手大賽“銅獎”。
2007年擔任“三峽之光”人才培養導師。
2007年12月,在《西南大學學報》增刊發表與研究生師會娟合作完成《當古典藝術歌曲“邂逅”歌劇-- 以A斯卡拉第的聲樂作品為例分析歌劇的產生及發展初期對古典藝術歌曲的影響》論文。
2008年10月,編著教材《聲樂曲集》女高音上、下冊(五線譜伴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2009年獲西南大學首屆教學科研二等獎。
2008年10月,指導研究生師會娟、陳睿演唱二重唱《在綠蔭下》獲得全國13屆大學生藝術展演重慶賽區美聲唱法專業組一等獎。並榮獲重慶市教委頒發"優秀指導教師獎"。
2009年2月指導的聲樂節目《茉莉花》榮獲全國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藝術表演類乙組三等獎。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發"優秀指導教師獎"。
2009年在《中國音樂學》第一期發表論文《淺析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審美特徵》。
人物專訪
記者:20多年的聲樂教學經歷,您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羅卉:我覺得最值得思考的一點是要能不斷創新。隨著音樂潮流的不斷變化和新鮮元素的不斷注入,我們的教學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培養出更多適應時代發展的音樂人才。而聲樂教學創新的關鍵就在“教”字上,你教的越多,辦法也就越多。為此,我從2003年開始制定了一個教學計畫,就是每隔5年要出一套包含美聲、民族、通俗教學在內的影像資料,目的就是通過前後5年的比較,對自己的教學理論、手段及學生的語言表達、演唱技能進行較為系統的總結,並在此基礎上探索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記者:在您的學生中,既有學習美聲的,也有學習民族和通俗的,您如何在教學中處理好這3種不同唱法之間的關係?
羅卉:其實歌唱本身是無邊界的,是專業人員把它分成了美聲、民歌、通俗進行演唱,不管是那種唱法,只要涉及到“法”,自然就具有它自身的科學性。科學的發聲方法是任何一種演唱方法進步和發展的前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對學習不同演唱方法的學生首先一致的要求就是科學發聲。其次我始終向學生強調民族性,力求每個學生能夠明確不論學習哪種唱法,其最終目標是為了弘揚民族音樂。在美聲唱法教學中我反對學生過多地模仿西方人的演唱,而是希望他們能通過學習美聲唱法中的技巧和表演經驗去演唱中國的音樂作品。我一直認為,如果學習美聲唱法的學生只能演唱西洋歌曲,而不能演唱中國作品,這是學習美聲唱法的悲哀和失敗。通俗唱法同樣如此,通俗唱法源於國外,在中國起步相對較晚,不管今後如何發展,我在教學中堅持要求學生在學習國外一些優秀表演元素和先進的表現手段後,最終還是要落到宣傳和表達中國民族音樂文化上。至於民族唱法就更不用說了。除了科學性和民族性外,文化性、時尚性也是我在教學中重點強調的。
記者:在教學過程中您是如何對具有不同條件、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進行定位的?又是如何在教學中實現因材施教的呢?
羅卉:毫不誇張地說,對學生的定位是否準確直接決定其今後事業發展的成敗。具體說來就是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因為生理機能不同而在音色、音域上存在的差異,以及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性格。 我想,突出學生個性、因材施教,在聲樂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教師要能根據學生各自條件的不同設計出相應的教學計畫和教學手段。首先,教師要在開始系統訓練前對學生有全面的了解,要充分掌握學生的性格特點、習慣、聲音條件等,然後根據學生的實際演唱能力,安排合適的曲目讓學生練習。其次,要講究教學的循序漸進性,每個人的聲音都需要分成若干階段由易而難、由淺入深地加以訓練。聲樂教師在上課前對此應該有一個統籌安排。教學過程中,前一階段的練習是後一階段練習的必要準備,後一階段的練習是前一階段練習的鞏固和發展。即使是嗓音條件好的學生也應該遵循這一原則,如果過早地發展音域和擴大音量,讓學生演唱其自身能力尚不能及或因藝術造詣尚不夠而不能理解的歌曲,不但不能真實準確地表現作品,反而對學生聲音的發展非常有害。
記者:在聲樂教育界有這樣一個說法,就是老師在選擇學生時,喜歡一張“白紙”多過有基礎的學生,對此您如何看待?
羅卉:雖然每個聲樂老師的教學思路和方法都存在一定差別,但我絕對不會將這種差別作為我選擇學生的一個標準。以前學過的學生來找我上課,我會在保留他們自己原有優點的基礎上,對他們的不足進行新的訓練加以彌補。而且,我覺得這20多年來通過
教授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讓我對教學相長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懷化學院
羅卉,女,漢族,1978年12月出生,副教授,畢業於
湖南師範大學,現任音樂系鍵盤教研室主任、湖南省鋼琴協會會員、懷化市鋼琴協會辦公室主任,從事鋼琴演奏與教學研究工作。
主持科研課題《南、北侗族音樂研究》、《湘西陽戲研究》,主持教改課題《以培養“實基礎、強能力”套用型人才為導向的鋼琴普修課改革與研究》;參與科研課題《湘西少數民族本土音樂課程的研究與實踐》,參與教改課題《音樂專業鋼琴教學中學生演奏能力培養的新探索》。發表論文《論侗族大歌的歷史演進及人文生態保護》、《高師音樂專業鋼琴課程結構調整的構想》、《論鋼琴教學中的模糊性》、《談如何提高鋼琴練習效率》、《湘西陽戲探析》、《培養兒童學習鋼琴興趣探微》、《高師鋼琴教學的有益探索》、《淺談高師集體課教學》、《鋼琴曲目的分類及選曲》、《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與評價藝術》、《如何提高鋼琴伴奏的演奏能力》、《淺談初級鋼琴教學中教材的選擇和使用》、《淺析高師鋼琴課教學模式》、《蕭邦鋼琴教學初探》、《高師數碼鋼琴課堂教學方法探微》、《論高師鋼琴必修課的教學》、《李斯特鋼琴作品藝術賞析》、《湘西陽戲的藝術特徵及賞析》,其中發表在國家級核心期刊3篇,總計18篇。論文《如何提高鋼琴伴奏的演奏能力》在第二屆湖南金旋律優秀教育論文評選中榮獲大學組三等獎;《淺談初級鋼琴教學中教材的選擇和使用》在湖南省建國60周年論文評選活動中榮獲大學師範組三等獎;2008年榮獲懷化學院音樂系青年教師比武一等獎;2010年主持省級民委課題《南、北侗族音樂研究》結題鑑定為湖南省三等獎;2008年度和2010年度考核為優秀;2010年榮獲懷化學院“校級青年骨幹教師”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