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公遠

羅公遠

羅公遠,唐代道士。又名思遠。彭州九隴山(今四川彭縣)人,一說鄂州(今湖北武昌)人。築室修煉於漓元治中,常往來青城、羅川之間,與張果葉法善齊名,打敗不空金剛三藏。

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野史逸聞,《新唐書》,酉陽雜俎,太平廣記,原文,譯文,

人物簡介


唐玄宗時屢屢召見策問,奏答莫不稱旨。與葉法善、金剛三藏比試法力於朝廷。而其出入禁中,除祟驅妖,召龍致雨,皆靈驗;於朝廷政事,則以微言規諷,或以直道獻策。尤善隱形,玄宗欲得其術,答說:“陛下以四海之尊,豈可經信小術。若盡臣術,必懷璽入民間,困於魚服也”。醮酒有驗,玄宗大悅,因問治國之要,答說:“聖人道在心,不在他求”。賜紫衣度為道士。後奉詔歸隱煉丹,二十七年丹成,詔諸闕,賜賚優渥。
羅公遠羅公遠
天寶十五載(756)安史之亂,玄宗逃入蜀,公遠於劍門奉迎至成都,拂衣而去。肅宗至德二載(757)召,不赴。乾元初(758)十月,解於浮雲觀(一說於蜀九仙谷上升)。享年一百四十。其著有《真龍虎九仙經注》(一名《天真皇人九仙經》)一卷行於世。收入《道藏》洞真部方法類。(《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三九),謂依煉丹功力之深淺,所成仙有天俠、仙俠、靈俠、風俠、水俠、火俠、氣俠、鬼俠、劍俠九等之別。

野史逸聞

羅公遠
唐道士羅公遠,幼時不慧。遂入梁山數年,忽有異見,言事皆中。敕追入京。先天中,皇太子設齋,遠從太子乞金銀器物,太子靳固不與。遠曰:"少時自取。"太子自封署房門。須臾開視,器物一無所見。東房見封閉,往視之,器物並在其中。又借太子所乘馬,太子怒,不與。遠曰:"已取得來,見於後園中放在。"太子急往櫪上檢看,馬在如故。侍御史袁守一,將食器數枚,就羅公遠看年命,奴擎衣袱在門外。不覺須臾,在遠公衣箱中。諸人大驚,莫知其然。(出《朝野僉載》)
【譯文】
唐代,道士羅公遠小時候並不聰明,可自從進了梁山數年之後,忽然間有了特殊的本領,無論猜什麼事都能夠猜對。於是,他奉旨進京。玄宗先天年間,皇太子設素宴招待他。他向太子討要金銀器物,太子十分吝嗇,堅決不給。羅公遠說:"一會兒,我自己去拿。"太子急忙關緊房門。有頃,再打開一看,那些金銀器物全都不見了。東宮原本是鎖著的,進去一看,那些器物全都在這兒呢!羅公遠又向太子借他的馬騎,太子火了,說什麼也不借給他。羅公遠說:"馬已經被我牽來了,正在後園裡拴著。"太子急忙跑到後園馬槽邊驗看,他的馬果然在這裡,而且還是原來的樣子。侍御史袁守一拿來不少食品,請羅公遠算命,讓僕人拿著衣服和頭巾等候在門口。不覺眨眼之間,袁守一的衣服和頭巾竟然進了羅公遠的衣箱裡。眾人大驚,不知道這是怎么回事。

《新唐書》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方技
又有羅思遠,能自隱。帝學,不肯盡其術,試自隱,常餘衣帶,及思遠共試,則驗。厚錫金帛,然卒不得。帝怒,裹以幞,壓殺之。數日,有中使者自蜀還,逢思遠駕而西,笑曰:“上為戲何虐也!”

酉陽雜俎

卷二 壺史
玄宗學隱形於羅公遠,或衣帶、或巾腳不能隱。上詰之,公遠極言曰:“陛下未能脫屣天下,而以道為戲,若盡臣術,必懷璽入人家,將困於魚服也。”玄宗怒,慢罵之。公遠遂走入殿柱中,極疏上失。上愈怒,令易柱破之。復大言於石?舄中,乃易?舄觀之。?舄明瑩,見公遠形在其中,長寸餘,因碎為十數段,悉有公遠形。上懼,謝焉,忽不復見。後中使於蜀道見之,公遠笑曰:“為我謝陛下。”

太平廣記

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

原文

羅公遠
羅公遠,本鄂州人也。刺史春設,觀者傾郡。有一白衣人長丈余,貌甚異,隨民眾而至,門衛者皆怪之。俄有小童傍過,叱曰:“汝何故離本處,驚怖官司耶?不速去!”其人遂攝衣而走。吏乃擒小童至宴所,具白於刺史。
刺史問其姓名。云:“姓羅,名公遠,自幼好道術,適見守江龍上岸看,某趣令回。”刺史不信曰:“須令我見本形。”曰:“請俟後日。”至期,於水濱作一小坑,深才一尺,去岸丈余,引水入。刺史與郡人並看。逡巡,有魚白色,長五六寸,隨流而至,騰躍漸大,青煙如線,起自坎中。少頃,黑氣滿空,咫尺不辨。公遠曰:“可以上津(津原作律。據明抄本、許刻本改)亭矣。”未至,電光注雨如瀉,須臾即定。見一大白龍於江心,頭與雲連,食頃方滅。
時玄宗酷好仙術。刺史具表其事以進。時玄宗與張果、葉法善棋。二人見之大笑曰:“村童事亦何解。”乃各握棋子十數枚,問曰:“此有何物?”曰:“空手。”及開果無,並在公遠處,方大駭異。令與張、葉等齒坐。
劍南有果初進,名為日熟子,張與葉以術取,每過午必至。其日,暨夜都不到,相顧而語曰:“莫是羅君否。”時天寒圍爐,公遠笑,於火中素樹一箸,及此除之,遂至。葉詰使者。雲欲到京,焰火亘天,無路可過;適火歇,方得度。從此眾皆敬伏。
開元中,中秋望夜,時玄宗於宮中玩月。公遠奏曰:“陛下莫要至月中看否。”乃取拄杖,向空擲之,化為大橋,其色如銀,請玄宗同登。約行數十里,精光奪目,寒色侵人,遂至大城闕。公遠曰:“此月宮也。”見仙女數百,皆素練寬衣,舞於廣庭。玄宗問曰:“此何曲也?”曰:“霓裳羽衣也。”玄宗密記其聲調,遂回,卻顧其橋,隨步而滅。且召伶官,依其聲調作霓裳羽衣曲。
時武惠妃尤信金剛三藏,玄宗幸功德院,忽苦背癢。公遠折竹枝,化七寶如意以進。玄宗大悅,顧謂三藏曰:“上人能致此乎?”曰:“此幻化耳。臣為陛下取真物。”乃袖中出七寶如意以進。公遠所進者,即時化為竹枝耳。
及玄宗幸東洛,武妃同行,在上陽宮麟趾殿,方將修殿,其庭有大方梁數丈,經六七尺,時公遠、葉尊師、金剛三藏皆侍從焉。玄宗謂葉尊師曰:“吾方閒悶。可試小法以為樂也?師試為朕舉此方木。”葉受詔作法,方木一頭揭數尺,而一頭不起。玄宗曰:“師之神力,何其失耶!”葉曰:“三藏使金剛善神,眾壓一頭,故不舉。”時玄宗奉道,武妃宗釋,武妃頗有悅色,三藏亦陰心自歡,惟公遠低頭微哂。
玄宗謂三藏曰:“師神咒有功,葉不能及,可為朕咒法善入澡瓶乎?”三藏受詔置瓶,使法善敷座而坐,遂咒法大佛頂真言,未終遍,葉身欻欻就瓶;不三二遍,葉舉至瓶嘴;遍訖,拂然而入瓶。玄宗不悅。良久謂三藏曰:“師之功力,當得自在,既使其入,能為出乎?”三藏曰:“是僧之本法也。”即咒之。誦佛頂真言數遍,葉都不出。玄宗曰:“朕之法師,今為三藏所咒而沒,不得見矣。”武妃失色。三藏大懼。
玄宗謂公遠曰:“將若之何得法善旋矣。”公遠笑曰:“法善不遠。”良久,高力士奏曰:“葉尊師入。”玄宗大驚曰:“銅瓶在此,自何所來!”引入問之。對曰:“寧王邀臣吃飯,面奏的不放,臣適寧王家食訖而來,不因一咒,何以去也。”玄宗大笑,武妃、三藏皆賀。
已而使葉設法籙。於是取三藏金襴袈裟摺之,以盆覆之。葉禹步叩齒,繞三匝曰:“太上老君攝去。”盆下袈裟之縷,隨色皆攝,各為一聚。三藏曰:“惜哉金襴,至毀如此!”玄宗曰:“可正乎?”葉曰:“可。”又覆之,咒曰:“太上老君正之。”啟之,袈裟如故。
葉又取三藏缽,燒之烘赤,手捧以合三藏頭,失聲而走。玄宗大笑。
公遠曰:“陛下以為樂,乃道之末法也,葉師何用逞之?玄宗曰:“師不能為朕作一術以歡朕耶?” 公遠曰:“請更問三藏法術何如?”三藏曰:“貧道請收固袈裟,試令羅公取,取不得則羅公輸,取得則僧輸。”於是令就道場院為之。
三藏結壇焚香,自於壇上跏趺作法,取袈裟貯之銀合;又安數重木函,皆有封鎖,置於壇上。玄宗與武妃、葉公,皆見中有一重菩薩,外有一重金甲神人,外以一重金剛圍之,賢聖比肩,環繞甚嚴,三藏觀守,目不暫舍。公遠坐繩床,言笑自若。玄宗與葉公皆視之。
數食頃,玄宗曰:“何太遲遲,得無勞乎!”公遠曰:“臣鬥力,安敢自炫其能!但在陛下使三藏啟觀耳。”令開函取袈裟,雖封鎖依然,中已空矣。玄宗大笑。公遠奏曰:“請令人於臣院內,敕弟子(子字原闕,據明抄本補)開櫃取來。”即令中使取之,須臾袈裟至。
玄宗問之。公遠曰:“善薩力士,聖之中者,甲兵諸神,道之小者,皆可功參上界;至於太上至真之妙,非術士所知。適使玉清神女取之,則菩薩金剛不見其形,取若坦途,何礙之有。”玄宗大悅。賞賚無數。而葉公、三藏然後伏焉。
時玄宗欲學隱遁之術。對曰:“陛下玉書金格,以簡於九清矣;真人降化,保國安人,誠宜習唐、虞之無為,繼文、景之儉約,卻寶劍而不御,棄名馬而不乘,豈可以萬乘之尊,四海之貴,宗廟之重,社稷之大,而輕狥小術,為戲玩之事乎?若盡臣術,必懷璽入人家,困於魚服矣。”
玄宗怒,罵之。遂走入殿柱中,數玄宗之過。玄宗愈怒,易柱破之,復入玉磶中。又易磶。破之為數十片,悉有公遠之形。玄宗謝之,乃如故。
玄宗後又堅學隱形之術,強之不已,因而教焉。然託身隱,常有不盡,或露裾帶,或見影跡,玄宗怒斬之。
其後數歲,中使輔仙玉,奉使入蜀,見公遠於黑水道中,披雲霞衲帔,策杖徐行。仙玉策馬追之,常去十餘步,竟莫能及。仙玉呼曰:“天師雲水適意,豈不念內殿相識耶!”公遠方佇立顧之。
仙玉下馬拜謁訖,從行數里。官道側俯臨長溪,旁有巨石,相與渡溪據石而坐。謂仙玉曰:“吾棲息林泉,以修真為務,自晉鹹和年入蜀,訪師諸山,久晦名跡,聞天子好道崇玄,乃舍煙霞放曠之樂,冒塵世腥膻之路,混跡雞鶩之群,窺閱蜉蝣之境,不以為倦者,蓋欲以至道之貴,俯教於人主耳。聖上廷我於別殿,遽以靈藥為索,我告以人間之腑臟,葷血充積,三田未虛,六氣未潔,請俟他日以授之,以十年為限。不能守此誠約,加我以丹頸之戮,一何遑遽哉!然得道之人,與道氣混合,豈可以世俗兵刃水火害於我哉!但念主上列丹華之籍,有玉京交契之舊,躬欲度之,眷眷之情,不能已已。”
因袖中出書一緘,謂仙玉曰:“可以此上聞,雲我姓維,名厶遠,靜真先生弟子也,上必寤焉。”言罷而去,仍以蜀當歸為寄,遂失所在。
仙玉還京師,以事及所寄之緘奏焉。玄宗覽書,惘然不懌。仙玉出,公遠已至,因即引謁。玄宗曰:“先生何改名姓耶?”對曰:“陛下嘗去臣頭,固改之耳。羅字去頭,維字也;公字去頭,厶字也;遠字去頭,遠字也。”玄宗稽首陳過,願舍其尤。公遠欣然曰:“蓋戲之耳。夫得神仙之道者,劫運之災,陽九之數,天地淪毀,尚不能害;況兵刃之屬,那能為害也?”
異日,玄宗復以長生為請。對曰:“經有之焉,我命在我,匪由於他。當先內求而外得也。刳心滅智,草衣木食,非至尊所能。”因以三峰歌八首以進焉,其大旨乃玄素黃赤之使,還嬰溯流之事。玄宗行之逾年,而神逸氣旺,春秋愈高,而精力不憊。
歲余,公遠去,不知所之。
天寶末,玄宗幸蜀,又於劍門奉迎鑾輅,衛至成都,拂衣而去。乃玄宗自蜀還京,方悟蜀當歸之寄矣。(出《神仙感遇傳》及《仙傳拾遺》、《逸史》等書)

譯文

羅公遠本是鄂州人。鄂州刺史春天設宴,全郡的人都來觀看。有一個一丈多高的穿白衣服的人,相貌很是與眾不同,也隨著人群來了。守門的人都認為他挺怪。不一會兒有一個小童從旁邊經過,呵斥道:“你為什麼離開你的本處,來驚嚇官吏們呢?還不快離開!”那人就提著衣服跑了。官吏就把小童捉住,送到舉行宴會的地方,詳細向刺史報告了。
刺史問小童的姓名。小童說:“姓羅,名公遠,從小喜好道術。剛才發現守江龍上岸來看熱鬧,我急忙趕來讓他回去。”刺史不信,說:“必須讓我看到他的原形我才相信。”羅公遠說:“請等到後天。”到了第三天,他在水邊挖了一個小坑,才一尺深,離岸一丈多遠。他把水引到坑裡來。刺史和郡中的人都來看。不長時間,有一條白色的魚,五六寸長,隨著水流來到,越騰躍越大。有一縷線一樣的青煙從坑中升起。一會兒,黑氣滿天,咫尺之間也看不清東西。羅公遠說:“大家可以到津亭上去了。”大家還沒走到津亭,雷電大作,大雨如瀉。霎時便平定下來,有一條大白龍出現在江心,頭和雲相連線,一頓飯的功夫才消失。
那時玄宗非常喜歡仙術,刺史把這事詳細寫明稟報並把羅公遠送到京城。當時唐玄宗與張果、葉法善下棋。張、葉二人見了羅公遠大笑道:“小小村童,他怎知龍的事!”二人就各握了十幾個棋子,問道:“這手裡有什麼東西?”羅公遠說:“是空手,什麼也沒有!”等張開手一看,果然什麼也沒有。棋子都到了羅公遠那裡。二人這才感到很驚異。皇上讓羅公遠與張、葉二人平起平坐。
劍南有一種果子,剛剛開始進貢,名叫“日熟子”。張果與葉法善用法術運取,每天一過正午必然送到。那一天,天黑都沒送到。張、葉二人互相看著說:“是不是羅公遠乾的?”當時天很冷,大家圍著火爐。羅公遠笑。在火中平常立著一根筷子,到這時拔掉它,於是日熟子就送來了。葉法善盤問使者。使者說,要到京的時候,焰火連天,無路可過,剛才火停了,才能過來。從此,眾人都敬佩他,服氣他。
開元年間,八月十五的晚上,當時唐玄宗在宮中賞月,羅公遠奏道:“陛下想不想到月中看看呢?”於是就拿起手杖,向空中扔去。手杖變成大橋,橋的顏色像銀。羅公遠請玄宗一塊登上大橋,大約走了幾十里,感到精光耀眼,寒氣侵人,就來到一個大城闕下。羅公遠說:“這就是月宮。”有幾百位仙女,都穿白絹寬袖衣服,在廣庭中跳舞。玄宗問道:“這是什麼樂曲?”羅公遠說:“是《霓裳羽衣曲》。”玄宗暗中記下那樂曲的聲調,於是就回來了。回頭看那橋,隨著腳步消逝。玄宗召來樂官,按照他記下來的聲調譜成了《霓裳羽衣曲》。
當時為惠妃尤其相信金剛三藏。玄宗來幸功德院,忽然因為背發癢而感到難受。羅公遠折了一根竹枝,把它變成一個七寶如意送給玄宗,玄宗很高興,看著金剛三藏說:“你能達到這種程度嗎?”金剛三藏說:“這是幻化而已,我給陛下取真的來。”他就從袖子裡取出一個七寶如意交給皇上。羅公遠進獻的那個,當時就變成了竹枝。
等到玄宗游幸東洛,武惠妃同行,住在上陽宮麟趾殿。當時正要修殿,那院中有一根幾丈長大方梁,直徑六七尺。當時羅公遠、葉法善、金剛三藏,都侍候跟隨在左右。玄宗對葉法善說:“我正閒悶,可以試作一些小法術為樂趣,你可以為我舉起這根方木。”葉法善受皇命作法,方木一頭抬起來幾尺,而另一頭不起來。玄宗說:“你的神力,為什麼喪失了呢?”葉法善說:“三藏讓金剛善神一起壓在一頭,所以抬不起來。”當時玄宗信奉道教,武惠妃信仰佛教,武惠妃很高興。三藏也暗自高興。只有羅公遠低頭露出一縷譏諷的微笑。
玄宗對金剛三藏說:“你的神咒很有功力,葉法善比不上你,你能用咒語把葉法善弄到澡瓶里去嗎?”三藏得到皇上的命令,放好了澡瓶,讓葉法善在座位上坐好,就開始念“法大佛頂真言”咒語,還沒念完一遍,葉法善的身體就慢慢靠近瓶子。不到兩三遍,葉法善的身體就舉到了瓶口。念完咒語,葉法善輕輕地進到瓶中。玄宗很不高興,許久才對三藏說:“你的功力,應該能自由自在。既然能讓他進去,還能讓他出來嗎?” 三藏說:“這是我基本的法術。”於是就念咒,念“佛頂真言”念了好幾遍,都沒有把葉法善念出來。唐玄宗說:“我的法師,現在被三藏咒沒了,看不到了!”武惠妃和三藏大驚失色。
唐玄宗對羅公遠說:“要怎么辦才能讓葉法善回來呢?”羅公遠說:“葉法善離此不遠。”過了一會兒,高力士奏道:“葉尊師進來了!”唐玄宗大驚道:“銅瓶在這裡,他是從哪兒來的?”把葉法善領進來之後一問,葉法善回答說:“寧王請我吃飯,我如面奏,你一定不肯放我去。我剛在寧王家吃完飯而來,不因為他一咒,我怎么能去呢?”玄宗大笑,武惠妃和三藏都表示祝賀。
然後讓葉法善設道家秘文。於是葉法善取三藏的金襴袈裟摺疊起來,把它用一個盆扣上。葉法善小步行走,叩動牙齒,繞盆三圈,說:“太上老君拽去!”盆下袈裟的絲線,隨著不同的顏色,各被拽得一堆一堆的。三藏說:“可惜這件金襴袈裟了,毀壞到這種程度!”玄宗說:“可以改正嗎?”葉法善說:“可以。”他又用盆扣上,念咒道:“太上老君改正它!”打開一看,袈裟像原來一樣。
葉法善又取三藏的缽子,把它燒得通紅,用手捧著往三藏頭上戴,三藏失聲而逃。玄宗大笑。
羅公遠說:“陛下以此為樂,其實這是道術中末流的法術,葉法師何必顯示它!”玄宗說:“你不能為我作一個法術,讓我高興高興嗎?”羅公遠說:“請再問問三藏的法術怎么樣。”三藏說:“我把袈裟收放牢固,試讓羅公取,不能取走那就是羅公輸了;取走,則是我輸了。”於是皇上讓他們在道場院進行。
三藏法壇燒香,親自在壇上作法,把袈裟存放在銀盒子裡,又安裝在幾層木匣子裡,每層都上了鎖,放在壇上。玄宗和武惠妃、葉法善,都看到裡面有一重菩薩,外面有一重金甲神人,再外面用一重金剛力士包圍著。賢才聖人比踵接肩,包圍得很嚴密。三藏看守在那裡,眼睛一時也不離開。羅公遠坐在繩床上,談笑自若。玄宗和葉法善都看著他。
幾頓飯的時間過去了,玄宗說:“為什麼這么慢呢?大概累了吧?”羅公遠說:“我鬥力,怎么敢顯示自己能耐呢?只要陛下讓三藏打開看看就知道了。”玄宗讓三藏打開匣子取出袈裟。雖然仍舊鎖著,但是裡邊已經空了。玄宗大笑。羅公遠奏道:“請派人到我的院內,讓弟子開櫃拿來。”玄宗立即派中使去取。不一會兒袈裟取來。
玄宗問這是怎么回事,羅公遠說:“菩薩、力士,是聖賢中一般的;甲兵,諸神,是道術之中較小的,都有可以參與上界的功力,至於太古極真的奧妙,不是術士所能知道的。剛才我讓玉清神女去取,那么菩薩和金剛也看不到她的形跡,去取就像走在坦途上,能有什麼障礙呢?”玄宗非常高興,賞賜無數。而葉法善、三藏以後都很佩服羅公遠。
當時玄宗要學隱遁之術,羅公遠回答說:“陛下玉書金格已經記錄在九清了,你是真人下凡,為的是叫你保國安民。實在應該學習唐堯虞舜的無為而治,繼承文帝景帝的儉樸節約作風,放棄寶劍不佩帶,放棄名馬不乘坐。怎么可以憑著萬乘的尊位、四海的富貴,如此重要的宗廟,如此之大的社稷,而輕率地去循蹈小術,做遊戲玩耍的事呢?如果你學盡我的道術,必將揣著玉璽走進別人家,被困在平常人的服飾之中。”
玄宗大怒,罵他。於是他就跑進殿柱子裡,數落玄宗的過錯。玄宗更怒,把殿柱打破,又換了一根柱子。他又進到柱腳石中。玄宗又下令換了柱腳石,把換下來的柱腳石打碎成幾十片,全都有羅公遠的形跡。玄宗向他道歉,才恢復正常。
玄宗後來又硬要學隱形之術,勸阻不了,就只好教他。然而玄宗隱身,常有隱不盡的地方,或者露出裙帶來,或者露出形跡來。玄宗生氣,把羅公遠殺了。
此後過了幾年,中使輔仙玉奉使進入蜀地,見到羅公遠在黑水的道路上。他披著雲霞縫補成的衣帔,拄著手杖慢慢行走。仙玉策馬追趕,常常只離他十幾步,卻不能追上他。仙玉喊道:“羅天師週遊四方,心滿意足,難道不記得在宮中相識的朋友嗎?”羅公遠這才站下回頭看著仙玉。
仙玉下馬拜謁之後,二人一起走了幾里,官道旁邊有一條長長的溪流,溪旁有一塊巨石,二人一起渡過溪流,坐到巨石上。羅公遠對仙玉說:“我棲息在山野之中,把修煉本性當作主要任務。我從晉朝鹹和年進入蜀地,在各大山之中訪師求教,長期隱藏姓名和蹤跡。聽說皇上喜歡道教崇尚玄學,我就捨棄了山間美景和行動自由的樂趣,冒著塵世間又腥又膻又臭的道路,將行跡混以雞鴨群中,窺視小蟲子的處境。我之所以不知疲倦地這樣做,是想要用最崇高的道理,教導皇帝罷了。皇上把我迎到別殿,急忙向我索要靈藥。我告訴他,人間的腑臟,充滿葷血,‘三田’還沒虛,‘六氣’還沒潔,請等到以後再給,以十年為期限。但是他不守信用,砍了我的腦袋,多么可怕呀!然而就是得道成仙的人,我與道和氣混合在一起,怎么能用世俗間的兵刃水火加害我呢?我只考慮到他畢竟是一代天子,又與我有一段舊交,想親自引度他。這眷眷之情,一直不能了卻。”
於是,羅公遠從袖中取出一封書信,對仙玉說:“可以把這信交給皇上,就說我姓維,名厶遠,是靜真先生的弟子,皇上一定會明白的。”說完就離去。他還把蜀地的當歸讓仙玉捎給皇帝。於是他就不見了。
輔仙玉回到京中,把信和東西全交給皇帝。玄宗看了信,惘然不樂。輔仙玉退出去,羅公遠已經來到,於是就領他去見皇上。玄宗說:“先生為什麼要改換姓名呢?”羅公遠回答說:“陛下曾經砍去我的頭,所以才改。羅字去了頭,是維字;公字去了頭,是厶字;遠字去了頭,是遠字。”玄宗點頭承認了自己的過錯,希望原諒他的罪過。羅公遠高興地說:“開個玩笑而已!得道成仙的人,天塌地陷等自然災害尚且不怕,何況兵刃之類,怎么能害了我呢?”改日,玄宗又向羅公遠請求長生不老之藥。羅公遠說:“經書里有這內心的雜念,穿草衣吃樹葉,不是至高地位的人所能做到的。”於是他把八首《三峰歌》獻給唐玄宗。其大意是“玄素黃赤還嬰溯流”方面的事。唐玄宗按照要求去做,一年多以後,神情飄逸,精氣旺成,年齡更高了,精力卻不減。
一年多以後,羅公遠離去,不知他去了什麼地方。
天寶年末,玄宗幸游蜀地避難,羅公遠又在劍門迎接皇駕,護送到成都,然後拂衣而去。等到玄宗從蜀地回京城,才明白他給自己送來蜀地當歸的意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