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介紹,經歷,苛刻的批評家,重大挫折,著作,
人物介紹
羅伯特·菲尼根(1942.9.22-2011.10.1),美國維吉尼亞州人,美國著名的葡萄酒和餐廳評論家,曾於1970年代自行出版了一份雙月刊葡萄酒通訊刊物,被認為是最早的葡萄酒品鑑權威之一。2011年10月1日,這位第一代酒評家在其舊金山的家中去世,享年69歲。據他的妻子蘇珊娜透露,菲尼根的死因仍然沒能查出。
如今,葡萄酒也像藝術品一樣,被商人當做是“液體黃金”來投資。而在四十多年前,羅伯特·菲尼根(Robert Finigan)卻靠著自己的專業素養與對葡萄酒的熱愛,成為葡萄酒愛好者的“第一個消費者權益擁護者”。
經歷
在菲尼根還是一名哈佛學生時,就開始對葡萄酒品鑑產生了興趣,他自己班上也有來自法國的同學家裡是生產葡萄酒的。於是在課業之餘,菲尼根開始在法國遊歷,並將閒暇時間都用來學習和了解葡萄酒以及整個葡萄酒產業。
哈佛畢業之後,菲尼根於1967年搬至舊金山,與其他大多數哈佛學子一樣,成為了一名管理諮詢師,過著富足穩定的生活。但菲尼根仍痴迷於對葡萄酒的研究,因為身處舊金山,他便開始了解起當地的納帕谷葡萄酒。當時,加州葡萄酒在美國都還沒什麼名氣,只是在西海岸有些人會消費。
多次去歐洲旅行的經驗,給了菲尼根熟悉法國、德國、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各葡萄酒產區的機會,他自己的葡萄酒收藏量更是與日俱增。這時的菲尼根,雖談不上是什麼葡萄酒品鑑權威,但在當地也算是小有名氣,以至於在四處旅遊回來,舊金山的葡萄酒商要向他徵詢關於葡萄酒好壞的意見。
由於不知道是否該購買期酒,舊金山葡萄酒公司詢問菲尼根對1969年份的波爾多葡萄酒的意見。期酒(en primeur)指未上市的高級酒,先以期貨形式出售,每年春季,許多酒商會向市場提供期酒,特別是在波爾多地區。這時世界各地的名酒酒莊,會從前一年的橡木桶中取出少量葡萄酒,舉行隆重的期酒品酒會,以便讓國際品委、酒商、經銷商以及葡萄酒記者更了解此年份的品質。此品評所得出的期酒年份質量,會成為其議價的重要因素,也將決定此年份的現貨價格。消費者以折扣價購入期酒,陳釀後支付稅費與運費便可收到現貨。對於酒商來說,這筆預支現金把窖存葡萄酒投資風險部分分化、轉移到了消費者身上。對於消費者而言,則是以低價買到自己心儀葡萄酒的大好機會。
在從還未裝瓶的橡木桶里品嘗了該年份的酒之後,菲尼根覺得這酒很一般,建議酒商“遠離”波爾多1969年份的葡萄酒。菲尼根說對了,他的這一評價和隨後其他鑑定家對這一年份的酒的看法是一致的。從此,菲尼根名聲大噪。
菲尼根的葡萄酒刊物被命名為《羅伯特·菲尼根私家葡萄酒指南》,於1972年9月首次發行,向在加州的數千名葡萄酒行家郵寄。當時,菲尼根自己還是《傑克·謝爾頓餐廳私家指南》的訂戶。可以說,謝爾頓是他效仿的對象。謝爾頓本人也是從紐約搬至舊金山的,開始從事郵寄廣告的工作,但因為“舊金山市是一座如此獨特和美妙的城市,值得擁有一份獨特和美妙的指南”的心理,謝爾頓先是出版了《在1至10天享受舊金山》的書,幾年之後,便出了權威的餐廳指南,擁有了13000名付費訂戶。菲尼根希望自己開辦的這一刊物,能像謝爾頓的餐廳指南那樣對葡萄酒行業發揮影響。這份葡萄酒指南的報導範圍覆蓋了加州舊金山灣區餐廳里能購買到的產自加州和歐洲的葡萄酒。
菲尼根的刊物同他的眼光一樣,給他在葡萄酒界帶來了聲譽。到了1977年,《羅伯特·菲尼根私家葡萄酒指南》已成為一份美國全國範圍內的葡萄酒刊物。與隨後流行的用數值或百分制給葡萄酒打分的方式不同,菲尼根的刊物對葡萄酒的評定標準為:出色、高於平均水平、中等、低於平均水平。他的刊物試圖以消費者為導向,不懼於批評那些菲尼根認為是很一般的葡萄酒,並因此很快走紅。
苛刻的批評家
“菲尼根肯定是第一個持絕不饒恕態度的批評家。”《葡萄酒觀察家》的專欄作者馬特·克萊默說,他曾將菲尼根稱為是葡萄酒愛好者的“第一個消費者權益擁護者”,“他是一個特別苛刻的批評家。他不會留有任何餘地。”
菲尼根曾毫不留情地稱勃艮第1976年份的葡萄酒為“垃圾”。“對於菲尼根來說,他一直是黑皮諾和勃艮第葡萄酒的支持者,稱它為垃圾真是前所未有的,”克萊默回憶道,“不過這無傷大雅,因為他是對的。”
《芝加哥論壇報》1986年報導,當菲尼根給予一個葡萄酒最高評價時,“讀者都會蜂擁至售賣葡萄酒的商店,錢包都是打開著的。”而他的觀點如此重要,“以至於法國的葡萄酒商會打電話給他,就他的一個看法進行理論。”美食批評家盧斯·雷切爾於1980年寫道。菲尼根還是加州葡萄酒早期的擁護者之一。這裡產出的酒此前一直未能引起美國葡萄酒發燒友的重視。
此外,他還是亞利斯·歷幸(Alexis Lichine)這位俄羅斯葡萄酒商早期的支持者。歷幸對不同品種的葡萄酒打標籤這道工序的推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也是一個技藝嫻熟的葡萄酒銷售商,擁有荔仙酒莊,以及力士金酒莊的股份。
菲尼根經常與歷幸一起在荔仙酒莊和他紐約的公寓品酒。歷幸也同樣支持菲尼根,稱讚這位老友有著“毫無過失的判斷和經受了絕對訓練的味覺”。兩個人的關係如此之密切,以至於歷幸會把法國莊園家的鑰匙給菲尼根。即便歷幸不在家,也會叮囑管家,要像自己在家那樣招待菲尼根。
重大挫折
不過到了1980年代,菲尼根作為葡萄酒品鑑權威的地位因自己的一次失誤,或因自己的過於堅持而被削弱。
1983年3月,菲尼根是美國少有的幾名能夠前往波爾多品嘗1982年份葡萄酒的鑑定者。其實還在1982年時,菲尼根曾在自己的刊物上對波爾多酒給予了很高評價。但當他在一年後親自嘗到這個葡萄酒後,卻大為失望,他認為這一年份的葡萄酒酒精過重,少了些香氣,“很呆滯”。雖然這一年的酒在當時被稱為“可能是戰後波爾多葡萄酒中最好的”,菲尼根依然於1983年3月30日發行的刊物中給了這一年份的酒一個差評,推薦他的讀者還不如省下錢去購買1980年和1981年份的波爾多酒。
菲尼根的這一觀點讓他與羅伯特·M.帕克相對立。那時,帕克正躋身成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葡萄酒批評家,同時也擁有自己的一份葡萄酒通訊刊物《葡萄酒擁護者》。
帕克給予了1982年份波爾多酒最高的評價,稱其為是波爾多酒那一世紀裡最好的一個年份,並向那些還沒有購買1982年期酒的葡萄酒愛好者預測說,這一年份的酒價一定會飆升。1983年末,《葡萄酒觀察家》的作者、葡萄酒和雪茄品鑑者詹姆斯·薩科林給出了和帕克一樣的看法,而此時,菲尼根仍堅持自己的立場,對這一年份的酒持負面評價。
不幸的是,越來越多的批評家都同意帕克的觀點,與此同時,這一年份的葡萄酒價格果然上升。到了今天,據克萊默估計,1982年份的波爾多酒在拍賣會上已經可以拍出1萬至2萬美元一箱的價格。菲尼根作為一名葡萄酒鑑賞家的影響力就此消退。到了1980年代末,他的地位已遠遠比不上帕克和其他批評家了。帕克則很快進入美國葡萄酒“領袖”的名單中。
由於自己的失誤,菲尼根的刊物的信譽也受到牽連,並於1990年停止刊發。不過,菲尼根卻一直維持了他作為舊金山餐廳評論家的影響力。
著作
雖然在葡萄酒界遭遇挫折,菲尼根一直沒有放棄對葡萄酒的研究。他繼續撰寫葡萄酒評論文章,並出版了幾本相關著作,包括《羅伯特·菲尼根葡萄酒必備》(1987)和《軟木塞和餐叉:30年的葡萄酒和食物》(2006)。前一著作被認為是一本非常全面和具文化修養的指南。
菲尼根在這本書中寫道,“不要懼怕葡萄酒,而是要欲拒還迎地擁抱它。如同繪畫、建築或其他藝術形式一樣,它能為好奇的人提供無限的多樣性。如果你想要嘗試葡萄酒,你就會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畢竟,它只不過是葡萄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