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特·羅丹(羅丹,A.)

奧古斯特·羅丹

羅丹,A.一般指本詞條

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法國雕塑藝術家。主要作品有《思想者》《青銅時代》《加萊義民》《巴爾扎克》等。

羅丹1840年11月12日出生於法國巴黎拉丁區一個普通雇員家庭。1854年,他進入波提特設計學校學習,與雕刻結下不解之緣。1862年,進入聖體隱修道院,完成了院長艾馬爾胸像。1875年,他到義大利旅行,並細心研究了多那太羅米開朗基羅等人的作品,深受其啟發。1876年至1877年間,羅丹完成了雕塑《青銅時代》。1879年,他完成了群雕《號召拿起武器進行鬥爭》。1880年,羅丹開始創作《地獄之門》。這項工程巨大,一直持續到1917年羅丹生命的完結。1886年,他為文學家雨果塑像。1898年,完成為文學家巴爾扎克的塑像。1916年,他把自己的全部作品捐給法國政府。1917年11月17日,羅丹去世,享年77歲。

羅丹的創作對歐洲近代雕塑的發展有著較大影響,他和他的兩個學生馬約爾布德爾,被譽為歐洲雕刻“三大支柱”。

基本介紹

  • 出生地:法國巴黎
  • 出生日期:1840年11月12日
  • 逝世日期:1917年11月17日
  • 主要成就:歐洲雕刻“三大支柱”之一
  • 主要作品:《思想者》《加萊義民》《青銅時代》《手》《雨果》《吻》 《巴爾扎克》 等
  • 本名:奧古斯特·羅丹
  • 外文名:Auguste Rodin
  • 國籍法國
  • 畢業院校:巴黎美術工藝學校
  • 職業雕塑家
  • 信仰:基督教
人物經歷,個人生活,主要作品,主要雕塑作品,繪畫和素描,藝術專著,創作特點,思想感情,雕塑手法,人物影響,人物評價,正面,負面,後世紀念,紀念場館,紀念活動,

人物經歷

1840年11月12日,奧古斯特·羅丹出生於巴黎聖寵谷街區的阿爾巴萊特街。他的父親讓·巴普蒂斯特·羅丹(Jean-Baptiste Rodin)是警察局的一名小職員,母親瑪麗·德·謝弗來自洛林。姐姐瑪利亞出生於1837年,與他感情深厚。1845年,進入當地教會國小,學習算術和拉丁文。
1854年,羅丹去了博韋,在叔父希波利特·羅丹(Hippolyte Rodin)開的寄宿學校待了三年;同年進入皇家繪畫與數學專門學校——國小院,跟隨荷拉斯·勒考克·德·布瓦博德朗(elorace Lecoq de Boisbaudran)學習繪畫,他在那裡接觸到了雕塑,並結識了雕刻工萊昂·富爾凱。
奧古斯特·羅丹
奧古斯特·羅丹
1857-1859年,連續三次報考法國美術學院,均以失敗告終;1858年開始為不同室內裝飾家、裝飾藝術家工作。
1860年,創作半身像《讓·巴普蒂斯特·羅丹》,是其第一件保留下來的作品。1862年,姐姐瑪利亞的死讓羅丹備受打擊,他因此進入了聖體隱修道院,一直在那裡待到了1863年5月或6月。在此期間,他為修會創始人埃馬爾神父創作了一尊半身像《埃馬爾神父》。
1863年,一邊在羅浮宮博物館學習繪畫,一邊為裝飾藝術家比耶齊(Bieze)、法尼埃(Fanniere)工作;同年成為國家美術協會的一員。
1864年,參與了哥布林劇院的裝飾工程,並擁有了自己的第一間工作室——位於13區勒布倫街的馬廄,第一個在該工作室工作的模特是畢比,他是來自聖馬塞爾的貧民;同年他遇見了20歲的女裁縫露絲·伯雷,並以她為原型創作了其第一尊大型雕塑《女祭司》,該雕塑意外地在一次搬遷過程中損毀。
奧古斯特·羅丹
1862年22歲的羅丹
1865年,模特畢比的雕塑肖像因天氣寒冷被凍裂了,羅丹保留了剩下的面模,即《塌鼻男人》面模。1870年,第一次去布魯塞爾;9月末回到巴黎,被徵召入伍,成為國防軍的一位下士。
1871年2月,因近視退伍,後回到布魯塞爾,給雕塑家卡里葉·貝流茲當助手;7月,與貝流茲鬧翻,分道揚鑣;9月末,定居伊克塞爾;同年參加了安特衛普和根特的展覽。
1872年,參加在布魯塞爾和維也納的展覽。1873年2月12日,與比利時雕塑家約瑟夫·梵·拉什伯利(Joseph van Rasbourgh)簽訂協定:收益平分,作品署名為梵·拉什伯利,以拉什伯利的名義簽訂訂單;同年參加布魯塞爾和維也納(奧地利)的展覽。
1874年,參加倫敦、根特和布魯塞爾的展覽;同年為布魯塞爾學術宮創作了系列裝飾群像《科學》《商業、農業和藝術》;同年,創作裝飾性半身像《蘇珊》《多西婭》。
1875年5-6月,《塌鼻男人》大理石半身像成為第一件為巴黎沙龍展接受的作品;秋季,創作《戰敗者》(後改名為《青銅時代》)青銅像;11月,和布魯塞爾鑄造商布隆茲公司簽訂契約,由該公司鑄造《蘇珊》;同年,創作《斯瑞亞先生》和《亞歷山大梵貝克拉亞》像。
1876年,約在3月赴義大利羅馬、那不勒斯、佛羅倫斯遊學;同年,多件作品參加了費城世界博覽會。
1877年1月,《青銅時代》石膏像在布魯塞爾藝術和文學俱樂部展出;3月,重新回到巴黎;5月在巴黎法國藝術家沙龍展展出《青銅時代》,展出讓羅丹受到了質疑,他被指責採用真人倒模;9月,他開始和萊昂·富爾凱共用弗爾諾街的一間工作室。
1879年5-6月,在沙龍展展出《施洗者聖約翰》半身像;11月,為巴黎保衛紀念碑和共和國政府創作的《貝羅那》雕像均未被選中;同年,為勒格倫(Legrain),克呂謝等裝飾藝術家工作;同年,和萊昂·富爾凱前往馬賽的隆尚宮,和夏爾·戈蒂耶前往尼斯和斯特拉斯堡;同年,受僱於塞夫勒工場,在那裡一直待到了1882年12月。
1880年5-6月,在沙龍展展出《施洗者聖約翰》,同時法國政府先訂購了《青銅時代》的青銅像;7月,為方便他展開工作,美術學院管理人員授予他使用大學街182號大理石倉庫的工作室,此後這裡成為羅丹的主要工作地;同年,《青銅時代》青銅像展出;同年,法國政府委託羅丹為將要興建的裝飾性藝術博物館製作紀念門,羅丹因受《神曲·地獄篇》的影響,將其命名為《地獄之門》,歷經37年終未完成。
1881年5-6月,展出石膏像《亞當》;夏季,進行了第一次英國之旅,在畫家、雕塑家阿方斯·勒格羅陪同下,欣賞倫敦的雕刻;10月,政府購得《施洗者聖約翰》青銅像,並訂購了《亞當》和《夏娃》兩尊雕像,用於和《地獄之門》組合;冬季,著手創作《伊娃》。
1881-1882年,創作《地獄之門》的首批群像《思想者》《》《沉思》《蹲著的女人》,以及《阿方斯·勒格羅》人像。
1882年5-6月,展出《讓·保羅·洛》和《亞伯特·厄尼斯·卡里葉·貝流茲》兩尊半身像;春季,在倫敦格羅夫納畫廊展出《塌鼻男人》面模,引起了部分藝術家和收藏家的興趣;秋季,採用整體式結構將《地獄之門》的兩塊門扇組合起來。
1883年2-3月,《地獄之門》和《小夏娃》的首批獨立雕像以及一些圖稿在巴黎自由藝術俱樂部展出;2-4月,創作《維克多·雨果》半身像;同年,經常參加阿麗娜·梅納爾·多利安的沙龍,並創作《羅爾夫人》半身像。
1884年5-6月,《維克多·雨果》半身像和《儒勒·達魯》半身像在沙龍展展出;6-7月,為《地獄之門》做預算;夏季,第一次參加國際美術協會舉辦的展覽(喬治·伯提畫廊);同年為康斯坦丁·伊奧尼德製作了《思想者》的第一尊青銅像,《施洗者聖約翰》青銅像也在盧森堡博物館展出,並創作《永恆之春》石膏像、《安東寧·普魯斯特》半身像。
1885年1月24日,得到為加萊市創作《加萊義民》紀念雕像、洛林當維爾市創作《巴斯蒂安·勒帕熱》紀念雕像的訂單,其中《加萊義民》是羅丹在其位於沃日拉大街的第二間工作室創作的;8月20日,委託皮埃爾·班讓製作《地獄之門》青銅像;同年,結識莫里斯·佛那葉,並創作《我很美》青銅像。
1886年春季,倫敦皇家美術學院拒絕展出《伊克塞爾的田園牧歌》青銅像;6-7月,《地獄之門》的一些獨立雕像在喬治·伯提畫廊展出;同年,為智利聖地亞哥市創作《維庫納·麥肯納》和《林奇將軍》模型,並創作《威廉·亨利》。
1887年5-7月,大量作品在喬治·伯提畫廊展出,《烏戈利諾》和《吻》在布魯塞爾展出;冬季,為法國現代詩人波德萊爾創作的《惡之花》樣書繪製插圖;12月31日,獲得榮譽軍團騎士勛位。
1888年1月31日,法國政府訂購了《吻》大理石像,並為1889年的世界博覽會訂購了一尊複製品;10月,《詩人》(1889年改名為《思想者—詩人》)在哥本哈根第一次展出;同年,創作《羅素夫人》半身像,並回到塞夫勒工場工作(1893年離開),《莫拉·尼亞夫人》半身像展出。
1889年6-8月,在喬治·伯提畫廊舉辦莫奈—羅丹藝術展;8月8日,得到為南希市創作《綽號洛蘭的克勞德·熱萊》的訂單;9月16日,得到為先賢祠創作《維克多·雨果》紀念雕像的訂單;9月29日,開始創作當維爾市的《儒勒·巴斯蒂安·勒帕熱》紀念雕像;同年,參與創立法國國家美術協會,並創作了《奧克塔夫·米爾博》半身像,羅丹拒絕在世博會上展出《地獄之門》,轉而展出了《加萊義民》群像的模型;同年,《思想者―詩人》石膏像,在莫奈――羅丹巴黎連展中展出,此後該作品改名為《思想者》。
1890年3月,租下了義大利大道的新堡花園宅邸,這個工作室一直租到了1898年;5-6月,國家美術協會首屆沙龍展開展,羅丹在此展出了多件作品,其中包括《醜與美》和《達內德》;7月19日,先賢祠委員會否決了羅丹《維克多·雨果》紀念雕像的設計方案。
1891年6月,提出了另一個《維克多·雨果》紀念雕像方案《維克多·雨果站像》;7月6日,文學家協會委託其設計一尊《巴爾扎克像》紀念雕像;8-10月,遊歷圖爾和安德爾河谷;同年創作《皮維·德·夏凡納》半身像以及《塞扎爾·弗蘭克》像。
1892年6月6日,南希市的《綽號洛蘭的克勞德·熱萊》像揭幕;6月19日,獲得榮譽軍團軍官勛位;12月,當選為國家美術協會副會長,並成為雕塑分部部長;同年,得到創作《波德萊爾》紀念雕像的訂單,但未完成,最終創作了《波德萊爾》頭像。
1893年4月,和露絲·伯雷在貝爾維定居,後又搬到了默頓;8月,和吉弗魯瓦、卡里埃爾遊歷根西島;12月9日,《羽毛》(《La Plume》)雜誌舉辦了羅丹宴會;同年,創作《塞芙琳》肖像。
1894年,因為和卡米爾·克洛岱爾決裂,羅丹遭遇了道德危機,收到多方指責,《巴爾扎克像》的創作停滯不前。
奧古斯特·羅丹(羅丹,A.)
奧古斯特·羅丹
1895年,《思想者》在國家美術協會沙龍展展出;6月3日,加萊市的《加萊義民》像揭幕;12月19日,買下了位於默頓的布里昂別墅,開始進行個人收藏,尤其是古董和畫作;同年,創作了《虹》。
1896年,約在年初創作了《維克多·雨果》紀念雕像(維克多·雨果坐像)的第四座和最後一座模型;2月,在羅丹藝術展上展出了《皮維·德·夏凡納》,在日內瓦拉特美術館展出了《卡里埃爾》,並且首次展出了大量精選的照片,展覽過後,羅丹以青銅像的價格將頗受爭議的《悲劇繆斯》青銅像複製品賣給博物館;同年,在國家美術協會沙龍展展出大理石像《幻覺,伊卡洛斯的姊妹》《年輕的勝利》《永恆的偶像》《人和他的思想》,石膏像《悲劇繆斯》;同年,創作《大地》。
1897年4-10月,第一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第二屆);4-6月,在國家美術協會沙龍展展出《維克多·雨果》紀念雕像(大型雕塑,石膏)以及多尊大理石像;5-10月,在斯德哥爾摩和德勒斯登展出《沉思》大型石膏雕塑;11月末-12月初,和卡米爾·克洛岱爾通信,討論《巴爾扎克像》的創作;同年,莫里斯·佛那葉資助出版了由奧克塔夫·米爾博作序的羅丹142幅凹版畫畫集《奧古斯特·羅丹畫集》(又稱《古皮爾畫集》)。
1898年4月,參加首屆維也納分離派展覽;5月,在倫敦參加了由雕塑家、畫家和雕刻家國際協會舉辦的首屆國際藝術展;5-6月,在國家美術協會沙龍展展出了《吻》大理石像和《巴爾扎克像》大型石膏雕塑,《巴爾扎克像》引起了文學家協會的爭議;同年,創作《亞歷山大·法吉埃爾》半身像、《亞瑟·傑羅姆·艾迪》半身像;繪製《佛那葉夫人》的首批習作;同年,《虹》在第六屆慕尼黑分離派展覽展出,並於翌年在布魯塞爾與荷蘭展出。
奧古斯特·羅丹(羅丹,A.)
1898年58歲的羅丹在自己的工作室前
1899年3月24日,得到創作《皮維·德·夏凡納》紀念雕像的訂單(未完成);5-6月,在國家美術協會沙龍展展出了《夏娃》青銅像;5-11月,參加了布魯塞爾第一屆專題展覽,繼而又參加了鹿特丹、阿姆斯特丹以及海牙的專題展,展出的作品包括大批畫作;同年,應藝術評論家阿爾芒·達約要求,提出為1900年世博會製作的《勞動塔》的創作方案,但未完成。
1900年5月25日,布宜諾斯艾利斯《薩米恩托總統》紀念雕像揭幕;6月1日,羅丹藝術展在巴黎開幕,展館位於世博會展館一側的阿爾瑪展館,羅丹在此展出了雕像、畫作、照片以及《地獄之門》,這是《地獄之門》唯一一次在其生前展出,但獨立雕像並未組合在一起。
1901年1-2月,積極參與第9屆維也納分離派展覽;3月,阿爾瑪展館被拆,後在默頓布里昂別墅旁邊重建,成了一個集工作室和博物館於一身的展館;4-10月,積極參與第4屆威尼斯雙年展。威尼斯市政府購買了大型石膏像《加萊義民》;同年,參加柏林和德勒斯登的展覽。
奧古斯特·羅丹(羅丹,A.)
奧古斯特·羅丹
1902年5-6月,在國家美術協會沙龍展展出了《大影子》,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認購《施洗者聖約翰》青銅像;5月15日,倫敦舉行了羅丹宴會;5-8月,在布拉格舉辦了羅丹展覽,遊歷英國、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並結識賴內·馬利亞·里爾克(其在1905年9月15日-1906年5月12日期間擔任羅丹的秘書)、艾莎道拉·鄧肯、辛普森夫人;同年,羅丹為辛普森夫人創作了一尊半身像。
1903年5月20日,羅丹獲得榮譽軍團高等騎士勛位;5月30日,向羅丹致敬的宴會在韋利濟森林舉行;同年,得到創作《羅利娜》紀念雕像的訂單,1906年在克勒茲弗雷斯林揭幕,並創作《歐仁·紀堯姆》半身像。
1904年1月12日,在倫敦當選為雕塑家、畫家和雕刻家國際協會新任主席;1-3月,《思想者》石膏像在倫敦國際協會展出;4-6月,在巴黎國家美術協會沙龍展展出;12月20日,主持卡里埃爾宴會,並在那裡結識舒瓦瑟爾公爵夫人(後成為其情婦);同年,在德國的杜塞道夫、德勒斯登、魏瑪、萊比錫參加展覽,並創作《法國》、半身像《伊娃·費爾法克斯》、《喬治·雲成》以及《保羅·德斯圖內勒·德康斯坦》。
1905年2月,得到為倫敦創作《惠斯勒》紀念雕像的訂單,該作生前未完工;4-6月,《阿麗亞娜》和《西布勒》(均為石膏像)在國家美術協會沙龍展展出;10-11月,《浪子》大型石雕在秋季沙龍展展出;同年,被任命為高等藝術委員會成員,被授予耶拿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1906年1-3月,14張裸女素描在魏瑪展出,引起爭議;4月21日,巴黎市政府認購了一尊大型雕塑《思想者》,雕塑被置於先賢祠前面;5月,根據高棉舞者創作了系列水彩畫,並在馬賽殖民展覽會展出;同年,被授予格拉斯哥大學榮譽博士學位,成為柏林美術學院的正式成員;4-9月,創作《娜塔莉·格魯貝夫》;同年,創作半身像《蕭伯納》《亨特夫人》《霍華德·瓦爾登》《馬瑟林·伯希洛》《安娜·諾埃爾斯》《喬治·萊格》。
1907年,被授予牛津大學榮譽博士學位;3-4月,創作的大型石膏雕塑《行走的人》和《思想者》在斯特拉斯堡法國當代藝術展展出,羅丹參加了開幕式;4-6月,《行走的人》大型石膏雕塑在國家美術協會沙龍展展出;10月,在巴黎小伯恩海姆畫廊舉辦第一次個人展覽,展品僅限於畫作(共300幅);同年,創作《埃利塞夫小姐》和《查爾斯夫人》半身像。
1908年3月6日,在默頓接待了到訪的愛德華七世;4-6月,《俄耳甫斯》《特里通》《涅里忒斯》和《繆斯》石膏像在國家美術協會沙龍展展出;6月1日,《巴黎亨利·貝克》紀念雕像揭幕;6月,得到創作大型青銅像《思想者》的訂單,並為布宜諾斯艾利斯購得《地球和月亮》大理石像;10月,在萊納·瑪利亞·里爾克幫助下,發現了畢洪宅邸,並在此定居;10-11月,在巴黎德旺貝畫廊展出畫作;同年,創作《舒瓦瑟爾的榮光》。
1909年4-6月,《蹲著的女人》原物大小的模型,青銅像在國家美術協會沙龍展展出;9月30日,巴黎王宮花園《維克多·雨果》紀念雕像揭幕;11月28日,位於聖索沃爾-勒維孔特的《巴爾貝多爾維利》紀念雕像揭幕;同年,創作了《居斯塔夫·馬勒,托馬斯·F·瑞恩》《德羅昂公爵》《華克威克伯爵夫人》半身像。
1910年3月,畫作《思想者》和斯泰肯拍攝羅丹雕塑的攝影作品在紐約攝影分離派291畫廊展出;4-6月,兩尊女性《半身像》在國家美術協會沙龍展展出;4月29日,在默頓接待來訪的羅斯福夫人;5月16日,獲得榮譽軍團高級騎士勛位;同年,創作《愛德華·哈里曼》半身像。
1911年2月26日,法國政府訂購了《皮維·德·夏凡納半身像》,作為先賢祠的裝飾;5月,《行走的人》被一些藝術品愛好者購得,贈送給法國政府;10月13日,法國政府購得畢洪宅邸,將其作為美術學院的管理中心,宅邸的租戶被迫遷了出去;11月,英國政府購得《加萊義民》第4尊青銅像模型;11月,由保羅·葛素整理的《羅丹藝術論》由伯爾納格拉塞出版社出版;同年,開始創作《克列孟梭》半身像,並遊歷法國。
1912年2月,東京羅丹藝術展開展;5月29日,參演克勞德·德彪西譜曲的舞劇《牧神午後》,俄國芭蕾舞演員尼金斯基帶著他跳芭蕾舞,其表演備受爭議,因此責備尼金斯基;12月,同舒瓦瑟爾公爵夫人決裂;同年,第一次患腦溢血。
1913年3-6月,參加首屆羅馬分離派展覽;3月,羅丹收藏的古董和其作品一同在巴黎醫學院展出;同年遊歷了法國和英國(倫敦),並創作《薩維爾夫人》半身像。
1914年7月,在格雷弗勒伯爵夫人資助下,於倫敦格羅夫納宅邸舉辦展覽,並參加了開幕式;9月,一戰宣告開始後,羅丹由於害怕,將展出的18尊雕像贈予英國政府;11月,前往羅馬,寄住約翰·馬歇爾家;同年,出版《法國的教堂》一書,該書配有奧古斯特·克洛特(August Clot)插圖複製品。
1915年4-5月,在羅馬遊歷期間創作了《教皇本篤十五世》半身像;6月,參加在聖弗朗西斯科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世界博覽會;7月19日,《加萊義民》在倫敦議會宮前舉行了安放儀式。
奧古斯特·羅丹(羅丹,A.)
奧古斯特·羅丹
1916年,再度患腦溢血,分三次(4月1日、9月13日、10月25日)將自己的作品和藏品捐給法國政府;12月24日,《政府公告報》(《Journal Officiel》)報導了羅丹的捐贈行為,並宣告了位於畢洪宅邸的奧古斯特·羅丹國家美術館成立;同年,創作《埃蒂安·克雷蒙戴爾》半身像,這是羅丹的最後一件作品。
1917年1月29日,在默頓與露絲·伯雷舉行結婚儀式;11月17日,羅丹去世;11月24日,葬禮在默頓舉行。

個人生活

羅丹一生有眾多情人,包括女模特、貴婦、妓女等。陪伴他一生的是女裁縫露絲·伯雷,他們同居了五十餘年。1866年1月24日,他和露絲·伯雷的私生子奧古斯特·歐仁·伯雷出生,奧古斯特·歐仁·伯雷卒於1934年,無子嗣。1917年1月29日,露絲和羅丹結婚;2月14日,露絲·伯雷去世。
羅丹一生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情人卡米爾·克洛岱爾。1882年,羅丹接管了一間由年輕女孩組成的工作室,並在那裡邂逅了當時還未滿18歲的卡米爾·克洛岱爾。1898年,在保持了15年的情人關係之後,二人徹底決裂,卡米爾想成為羅丹的妻子,但羅丹不願意和露絲分開,其間卡米爾經歷了多次懷孕和墮胎。二人決裂之後,羅丹依然會在暗中給予其經濟支持。1905年,卡米爾·克洛岱爾公開表示對羅丹的仇恨。控訴羅丹偷了她的作品和想法。1913年5月,卡米爾·克洛岱爾被關進精神病院,羅丹暗地寄錢給她。

主要作品

主要雕塑作品

作品名
材質
創作時間
高度
讓·巴普蒂斯特·羅丹
青銅
1860
高41cm
埃馬爾神父
青銅
1863
高59.3cm
塌鼻男人
青銅
1864
高31.8cm
伊塞爾牧歌
青銅
1864
高53cm
頭上戴花的年輕女孩
青銅
1865
高47cm
加赫尼爾先生和夫人
赤陶
1869
高45cm
莫格南
石膏
1869
高40cm
施瑞爾一聲胸像
石膏
1872
高47cm
塌鼻男人
大理石
1875
高44.8cm
蘇珊
鍍銅
1875
高44cm
青銅時代
石膏
1876
高182cm
維納斯與丘比特
赤陶
1876
高36.2cm
行走的人
青銅
1877
高85cm
巴黎保衛戰
青銅
1879
高113cm
施洗者聖約翰
青銅
1880
高202cm
施洗者聖約翰
青銅
1880
高50.2cm
大影子
青銅
1880
高195cm
思想者
石膏
1880
高182cm
伯羅納
青銅
1881
高77cm
讓·保羅·洛
青銅
1881
高56cm
阿爾豐茲·雷格霍頭像
青銅
1881
高29cm
夏娃
青銅
1881
高173cm
亞伯特·厄尼斯·卡里葉·貝流茲
青銅
1882
高49cm
阿爾方斯·利格羅斯頭像
青銅
1882
高32cm
卡瑞爾·伯羅斯
青銅
1882
高59cm
烏格里諾和他的孩子們
青銅
1882
高41cm
阿黛爾的軀幹
石膏
1882

我是美好的
石膏
1882
高70cm
墜落的男人
青銅
1882
高59cm
墜落的男人
石膏
1882
高60cm
儒勒·達魯
青銅
1883
高52cm
馱罐蹲著的女人
青銅
1883
高41cm
維克多·雨果頭像
青銅
1883
高48cm
漢瑞·德·羅胸像
石膏
1884
高57cm
維克多·雨果胸像
青銅
1884
高71cm
溫-庫娜夫人胸像
青銅
1884
高40cm
溫-庫娜夫人胸像
大理石
1884
高57cm
大地
青銅
1884
高46cm
永恆之春
青銅
1884
高65cm
卡米爾·克勞岱爾
青銅
1884
高27cm
春天的呼喚
石膏
1885
高24cm
年輕的母親
青銅
1885
高39cm
安德格爾·丹德瑞斯
石膏
1885
高65cm
皮埃爾·德·威桑特
石膏
1885
高70cm
扎克·德·威桑特
石膏
1885
高70cm
簡·戴爾
石膏
1885
高70cm
簡·德·菲艾納斯
石膏
1885
高71cm
奧斯塔斯·德·聖·皮埃爾
石膏
1885
高70cm
簡·戴爾的裸體像
青銅
1885
高106.1cm
簡·戴爾的裸體像
石膏
1885
高190cm
變形記
石膏
1885

梳洗的維納斯
青銅
1885
高46cm
甦醒
青銅
1885
高44cm
痛苦
青銅
1885
高31cm
殉教者
青銅
1885
高42cm
受難人的頭部
青銅
1885
高9cm
達娜依德
大理石
1885
高26cm
冥想者
青銅
1885
高78cm
簡·戴爾
青銅
1886
高215.9cm
瀕死的奧斯塔斯·德·聖·皮埃爾頭像
青銅
1886
高41.2cm
威廉·亨利
青銅
1886
高41.6cm
尖叫
青銅
1886
高27.2cm
林奇將軍
青銅
1886
高45.1cm
沉思
大理石
1886
高74cm
拉·斯芬克斯
青銅
1887

疲乏
青銅
1887
高17cm
女人馬
青銅
1887
高40cm
保羅和弗朗西斯科
石膏
1887
高30cm
保羅和弗朗西斯科
青銅
1887
高30cm
美人魚
青銅
1888
高31.1cm
行走的人
青銅
1889
高83.8cm
加萊義民
青銅
1889
高217cm
加萊義民
石膏著色
1889
高231.5cm
阿里阿德涅
青銅
1889
高24cm
老娼婦
青銅
1889
高50cm
浪子
青銅
1889
高140cm
達娜依德
大理石
1889
高36cm
永恆的偶像
鑄銅
1889
高74cm
永恆的偶像
石膏
1889
高73.2cm
克勞德·勞瑞
青銅
1889
高50.5cm
羅絲·博萊頭像
青銅
1890
高27cm
絕望的人
青銅
1890
高34cm
悲劇繆斯
石膏
1890
高70.1cm
小美人魚
大理石
1890
高42cm
飛舞的身軀
赤陶
1890
高22cm
巴爾扎克頭像
青銅
1891
高20cm
奧赫菲
青銅
1892
高150cm
巴爾扎克裸體習作
青銅
1892
高128cm
海神與仙女
赤陶
1893

耶穌與瑪利亞
石膏
1894
高84.5cm
黎明
大理石
1895
高56cm
男人與他的思想
石膏
1895
高76cm
巴爾扎克
石膏
1895
高300cm
智慧之神
大理石
1896
高20.8cm
詩人的愛情
石膏
1896
高43cm
上帝之手
大理石
1896
高95.5cm
巴爾扎克
青銅
1897
高270cm
巴爾扎克頭像
石膏
1897
高19cm
巴爾扎克頭像
青銅
1897
高26cm
維克多·雨果
石膏
1898
高218.5cm
狂亂
大理石
1898
高46cm
巴爾扎克
石膏著色
1898
高277.5cm
波德萊爾
青銅
1898
高20cm
安德格爾·丹德瑞斯
青銅
1900
高47cm
奧斯塔斯·德·聖·皮埃爾
青銅
1900
高47cm
皮埃爾的頭與女性軀體
石膏
1900
高23cm
伊卡洛斯的墜落
石膏
1900
高47cm
思想者
青銅
1902
高38cm
上帝之手
大理石
1902
高94cm
惡魔之手
大理石
1902
高38cm
海倫伯爵夫人胸像
赤陶
1902
高22.5cm
吉奧爾格·溫德昂胸像
青銅
1903
高50cm
波戴特·帕拉麥爾負人頭像
石膏
1903
高66cm
愛人之手
大理石
1904
高44.3cm
伊娃·費爾法克斯
大理石
1904
高53cm
法國
青銅
1904
高50cm
行走的人
青銅
1905
高110.1cm
保羅和弗朗西斯科
大理石
1905
高81cm
貝爾納德胸像
大理石
1906
高60cm
馬瑟林·伯希洛
青銅
1906
高44cm
手與哀求的人
青銅
1907
高45cm
喬斯夫·蒲呂特頭像
石膏
1907
高51cm
徹愛索公爵夫人胸像
大理石
1908
高50cm
花子頭像
石膏
1908
高17cm
花子頭像
青銅
1908
高31cm
聖堂
青銅
1908
高64.1cm
托馬斯·F·瑞安胸像
青銅
1909
高58cm
半身裸女像
青銅
1910
高74cm
海神的女兒們
青銅
1910
高49cm
莫扎特頭像
大理石
1910
高32cm
鋼琴家的手
青銅
1910
高13cm
女性軀幹
青銅
1910
高86cm
女人馬與絕望的少年
青銅
1910
高31cm
徹愛索公爵夫人胸像
大理石
1911
高49cm
莫扎特頭像
大理石
1911
高50.9cm
一個法國人
青銅
1912
高64cm
尼金斯基
石膏
1912
高18.5cm
教皇本篤十五世
青銅
1915
高25.3cm
埃蒂安·克雷蒙戴爾
青銅
1916
高55cm
青銅時代
青銅
1875-1876
高180cm
青銅時代
青銅
1876-1877
高174cm
石頭下的女人
青銅
1880-1881
高44.2cm
羅絲·博萊頭像
青銅
1880-1882
高27cm
烏格里諾和他的孩子們
石膏
1880-1882

蹲伏的女人
青銅
1880-1882
高95cm
思想者
青銅
1880-1900
高198cm
三個影子
青銅
1880-1904
高97cm
蹲伏的女人
石膏
1881-1882
高31.9cm
青銅
1881-1886
高86.4cm
逝去的愛
石膏
1881-1887
高43cm
維克多·雨果頭像
青銅
1883-1885
高39cm
加萊義民
青銅
1884-1886
高208.5cm
大理石
1884-1886
高190cm
抽搐的大手
石膏
1884-1886
高46cm
簡·戴爾的裸體像
青銅
1884-1886
高102.9cm
讓-鮑爾·勞倫斯胸像
青銅
1884-1909
高81.3cm
皮埃爾·德·威桑特頭像
青銅
1884-1909
高81.3cm
簡·戴爾
青銅
1885-1886
高70cm
簡·德·菲艾納斯
青銅
1885-1886
高208cm
變形記
青銅
1885-1889
高33.3cm
奧斯塔斯·德·聖·皮埃爾
青銅
1886-1889
高98cm
被詛咒的女人
青銅
1886-1890
高22cm
女人馬
石膏
1887-1889
高46.2cm
大理石
1888-1889
高181.5cm
大理石
1889-1894
高48.4cm
羅絲像
青銅
1890-1891
高27cm
愛神
大理石
1890-1895
高60.5cm
上帝的使者
青銅
1890-1900
高79cm
悲劇繆斯
青銅
1891-1892
高31cm
巴爾扎克裸體習作
青銅
1892-1893
高75cm
巴爾扎克頭像
青銅
1892-1893
高30cm
悲劇繆斯
青銅
1894-1896
高33cm
蓋著褶皺布的青銅時代
石膏
1895-1896
高78cm
維克多·雨果
石膏
1895-1896
高104cm
巴爾扎克
青銅
1896-1897
高122cm
祝福
大理石
1896-1911
高90cm
石柱上的米·費奈勒胸像
石膏
1898-1900
高163.2cm
精神的永恆寧靜
石膏
1899-1900
高187cm
烏格里諾和他的孩子們
青銅
1901-1904
高133.5cm
亞當
青銅
1902-1903
高195cm
三個影子
青銅
1902-1904
高191.5cm
痊癒
大理石
1909-1910
高48.5cm
舞者
青銅
1910-1911
高33cm
戴玫瑰花帽子的年輕女孩
赤陶
約1865
高52cm
酒神女祭司
石膏
約1865

源泉
赤陶
約1867
高45cm
莫格南
青銅
約1870
高41cm
菲尼斯
大理石
約1884
高71cm
跪立的裸女
青銅
約1884
高55cm
貪慾和性慾
石膏
約1885
高25cm
純真愛情
青銅
約1885
高48cm
我很美
青銅
約1885-1886
高69.4cm
米諾陶
石膏
約1886
高34cm
墜落的天使
青銅
約1886-1900

赤陶
約1887
高78.7cm
卡米爾的頭像
石膏
約1887
高22.8cm
蹲著洗浴的女人
赤陶
約1888
高19cm
雨果的殊榮
青銅
約1890
高115.2cm
耶穌與瑪利亞
石膏
約1892
高88cm
奧爾菲和奧瑞蒂斯
大理石
約1893
高127cm
失去手臂的冥想者
石膏
約1894
高147cm
墜落的天使
大理石
約1895
高42cm
金屬杯中的小牧神
石膏
約1895
高17.6cm
伊卡洛斯的墜落
石膏
約1895
高45cm
三個牧神
石膏
約1896
高24.8cm
夢想
石膏
約1899
高22cm
傳道書
石膏
約1899
高26cm
坐在壇里的女人
石膏
約1900
高17.3cm
上帝保護人類
赤陶
約1910
高71cm
舞蹈動作
赤陶
約1911
高37.5cm
以上作品參考資料來源

繪畫和素描

作品名
類型
創作時間(年)
規格(cm*cm)
兩個站立並舉起手臂的男人體
鋼筆、油彩畫
1880
20.8*18
人體習作
水管筆、油彩畫
1880
16.1*10
人體習作
水管筆、油彩畫
1880
14.9*10.4
雙人體習作
水管筆、油彩畫
1880
19.3*14.3
人體習作
水管筆、油彩畫
1880
17.3*13.7
抬起雙臂的人體習作
水管筆、粉彩畫
1880
17*5.2
人體習作
水管筆、油彩畫
1885
16.2*10.2
三個女性人體習作
水管筆、水彩畫
1885
20.3*13.2
單膝跪地的女人體習作
鉛筆水彩畫
1889
27.2*16.7
舉起右臂的男人體習作
鉛筆水彩畫
1890
17.8cm*11.5
側面的少女的肖像
鉛筆畫
1893
32*24.7
羅丹自畫像
炭筆畫
1898
42*29.8
面部向下的女人體
鉛筆水彩畫
1900
25*32.5
兩個女人體
鉛筆水彩畫
1900
25.1*32.6
穿黑色長袍的女人體
鉛筆水彩畫
1900
32.6*25.1
雙手抱膝向前躬身的女人體
鉛筆水彩畫
1900
32.5*24.7
高棉舞女
素描
1906
29.7*20
以上作品參考資料來源

藝術專著

作品名稱
出版年
藝術論(或羅丹藝術論)
1911年

創作特點

思想感情

對生命的讚頌
羅丹把生命看作最高的藝術境界,只有有生命的雕塑作品才能觸動觀賞者的內心。因此,羅丹認為有生命的雕塑是美的。美不僅僅是外在形式美,而且是內在美。在羅丹所處的時代,人們認為醜的事物不是藝術品,而羅丹則極力反對,以自己的作品闡述了真正的美。羅丹認為,藝術中的醜既是指外無表、內無真,一切欺騙就是醜的。在羅丹的一些作品中,他不刻意追求感官享受,認為殘缺也是一種美。因此,他創作了很多“醜”的作品,如《老娼妓》《塌鼻男人》等。羅丹認為,人的生命是最美的,從出生就開始體驗人世間的酸甜苦辣,直到死亡,每一個瞬間都是美的。在《老娼妓》中,羅丹刻畫了一個被人欺負一生的老妓女,她雖然年老色衰,但臉上的皺紋卻透漏出堅強和不屈,為了生存,她接受了社會的黑暗和不公,沒有逃避。
對愛與青春的渴望
羅丹以獨特的基調和方式表達了對愛和青春的追求。羅丹認為愛是最真、最高尚的感情,青春是最寶貴的事物,因此,在雕塑中不能矯揉造作。在《吻》《永恆的偶像》等作品中,羅丹以男女的熱吻為主題,表達了不掩飾的情感,激發了因世俗壓抑而深藏的慾念,讓人們重燃了追求愛的勇氣,感受到了由美而生的喜悅。在羅丹的雕塑中,男人和女人之間的接觸面雖然很小,但足以激起沉睡的欲望,是羅丹對愛情的讚揚。此外,羅丹在雕塑作品中還表現了兩性之間的搏鬥。在羅丹的作品中,他表達了對女人的尊重和熱愛,女人不再是失敗者,在《永恆的偶像》中,女人高高在上,男子則匍匐於她的腳下。
相信上帝的力量
羅丹信奉上帝的存在,他也十分樂意傳播上帝的旨意。羅丹的雕塑以獨特的形式表達宗教思想,既要表現人類對上帝的敬畏又要表現上帝對人類的憐憫。羅丹的每一件作品都似乎表現出一些哀傷,似乎都在與上帝對話。《地獄之門》是最有基督教特色的作品之一,它耗費了羅丹30餘年的時間,不僅刻畫了人間和地獄的恐怖,也描繪了天堂的美好。此外,無論是《思想者》還是《影子》,都顯示出了上帝的公正裁決的力量。

雕塑手法

第一,草稿塑造法。《巴爾扎克》問世時,由於其所具有的與傳統審美藝術不相符合的諸多特性,例如印象派的光影之效、概念化的畫面輪廓、粗糙的表面,導致這部作品一度被諷刺成為“粗製濫造”草稿的代名詞。“草稿”一詞雖源於對其作品的嘲諷與批評,但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也確實代表了羅丹的創作手法。對於羅丹的作品而言,它不再刻意將作品表面打磨平滑,作品呈現出的是一種原始材料的質感,比如青銅紋理、大理石坑窪,表面的粗糙將依附於古典主義作品之上的做作匠氣進行了削減,是一種對自然的還原。在創作的過程當中,羅丹儘量將材料與思想相結合,將石頭看作肌肉,將紋理視為線條,整部作品基於處在用自然說話的狀態當中。
第二,強調“面”的作用。“面”在雕塑領域具有重要作用,作品的動感、質感等都依賴於“面”的支配與調節,它的作用不言而喻。羅丹在“面”的處理與選擇上作了重要思考,並在此基礎之上創作出了一套運用“面”來凸顯人物心理活動的技法。在他的作品當中,《塌鼻男人》是一部典型的以“面”生情的作品。男人臉部的鬍鬚扭轉,皺紋縱橫,略顯凌亂的頭髮,每一個塊面、每一條線紋都同光線相衝撞,產生出強烈的錯落感。平面毫無重複與排偶,沒有淡漠與空虛暗啞,男人原本直挺的堅硬鼻樑從中進行折斷,折射出殘酷的光澤,觀賞者似乎能從這光芒中感受到疼痛的存在。羅丹對“面”的運用與特性都有著極為精確的掌握,平麵塑造的必要性在他的作品當中體現得尤為突出。羅丹曾在遺囑當中強調,不要試圖將雕塑表面打磨成光滑平整的凸面體與圓弧,只有通過雕塑表面的隆起、凹陷才能形成多層的平面,在微妙的過渡當中,構築起一定的三維深度,以此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

人物影響

羅丹與眾不同的創造性觀點,使他在同時代的環境中,早已超越他人,更被許多現代藝術的大師們作為研究的對象,例如布朗庫西、傑克梅第、馬蒂斯、孟克、畢卡索以及席勒等,都直接受到羅丹的影響及啟蒙。而這個傳承其實還不限於現代主義的早期發展,廣義來說,它的中、晚期甚至當代,依舊有許多藝術家將羅丹視為永恆的繆斯、靈感的來源。

人物評價

正面

從《塌鼻男人》可以看出:羅丹對表現臉部已有自己的藝術主張。《青銅時代》則證明,他在雕塑人體方面的潛力無窮。(奧地利詩人賴內·馬利亞·里爾克評)

負面

藝術走向醜陋和‘畸形’的趨勢主要是由羅丹引領的,因為按照他的一個吹捧者的說法,他把表現醜當做一種審美理論提了出來,而他的作品也的確當得起被蒙蔽的崇拜者的言論。(法國藝術評論家阿爾比特評)
羅丹的作品對部分藝術家來說就像“油巴斯”樹一樣有毒。(德國音樂家理察·華格納評)

後世紀念

紀念場館

1916年,在逝世前一年,羅丹將自己的全部作品和財產捐給了法國政府。作為回報,國家購得比隆公館和羅丹的房產,並許諾將其改造為羅丹博物館。羅丹博物館位於巴黎的館舍於1919年正式對外開放,位於默東的館舍則於二戰之後開放。
羅丹的捐贈為博物館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他的捐贈中的還包括其作品著作權,因此使博物館擁有了數額可觀的運營經費和資金自給能力。羅丹博物館因此成為法國唯一一家運營資金完全自給的國立博物館。
羅丹博物館致力於研究、展示和推廣羅丹的作品和雕塑藝術。根據羅丹在執行捐贈時所表達的意願,博物館可依靠其所遺贈的原版模子出版和銷售青銅雕塑原作。這些作品由專業人員嚴格管理,完全遵照現行法律規定(每尊不超過12件),在尊重羅丹藝術精神的前提下進行製作。

紀念活動

2017年,法國舉辦紀念羅丹逝世一百周年的活動。第70屆坎城電影節在放映由雅克·杜瓦隆新拍,文森特·林頓主演的影片《羅丹》,描述這位雕塑家一生追求完美藝術的歷程。巴黎大宮殿舉辦“羅丹雕塑傑作展”,擺出“地獄之門”等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