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罵料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大文鄉千信村委會
- 面積:2.47 畝
- 海拔:1300 m
村情概況,地理位置,農村經濟,基礎設施,自然資源,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
村情概況
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11戶,有鄉村人口545人,其中男性265人,女性280人。其中農業人口545人,勞動力15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4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農業(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7.5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8.4 %。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8.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20 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無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橡膠、茶葉產業。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文化教育落後,人畜飲水等方面存在困難。農村經濟發展滯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計畫發展茶葉、橡膠。
地理位置
罵料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605畝(其中:田283畝,地322畝),人均耕地1.11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309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1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農業(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7.5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8.4 %。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1.7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7.56萬元,占總收入的38.4 %;畜牧業收入19.81萬元,占總收入的27.6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16頭,肉牛8頭);林業收入2.74萬元,占總收入的 3.8 %;第二、三產業收入18萬元,占總收入的25.1 %;工資性收入3.65萬元,占總收入的5.1 %。農民人均純收入92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
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6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1人(占勞動力的11.1%),在省內務工7人,到省外務工10人。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0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82.5畝。
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26.03萬元,有固定資產25.0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話四通,無路燈。
全村有111戶通自來水。有11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0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9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戶(分別占總數的23.4 %和5.4%)。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1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2輛,機車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83畝,有效灌溉率為100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6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8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千信文成希望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大文鄉九年一貫制學校中學。
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16公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1公里。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05畝(其中:田283畝,地322畝),人均耕地1.11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309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1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農業(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
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7.5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38.4 %。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無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橡膠、茶葉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11戶,共鄉村人口545人,其中男性265人,女性280人。其中農業人口545人,勞動力152人。
該村以漢為主,其中漢族494人,傣族25人,其他民族26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人,占人口總數的0.18%。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1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千信文成希望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大文鄉九年一貫制學校中學。
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16公里。
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7人,其中小學生35人,中學生12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0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82.5畝。
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26.03萬元,有固定資產25.0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