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肯拜,達斡爾族舞蹈。 是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集體舞,多半是在春節期間和慶豐收及農閒時大家在一起歡樂、唱歌、跳舞的一種形式,多數以年輕婦女和青年女子為主,老年人亦有興趣加入,男子很少參加,以旁觀者居多。
介紹,內容,特點,舞姿舞步,舞的演變,
介紹
達斡爾族是契丹族的後裔。契丹族是我國北方入主中原有少數民族之一。契丹族在中原建立遼朝,統治中原二百多年,吸收了中原漢民族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的模式,結合本民族的特點創造了中原文化和草原遊牧文化融為一體的有獨特魅力的契丹族文化。遼王朝雖然消失了但其遺蹟和影響仍然存在。尤其契丹族的文化藝術更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達斡爾族在沙俄侵略中國時由黑龍江中上游遷至嫩江流域,依山傍水分散居住。因此,形成了布特哈、齊齊哈爾、海拉爾、新疆等四種方言的地區,但由於地域的分流,語言有所分化,出現了方言土語,除了新疆外其他地區的差別甚小,主要是有對應規律的差別,例如:“雞”一詞hakar(齊方言)KaKar(莫旗、海拉爾方言)。達斡爾族繼承了契丹族流傳下來的許多文化藝術方面的寶貴精神財富。以達斡爾族的“罕肯拜”舞為例:
達斡爾族的“罕肯拜”舞是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集體舞,多半是在春節期間和慶豐收及農閒時大家在一起歡樂、唱歌、跳舞的一種形式,多數以年輕婦女和青年女子為主,老年人亦有興趣加入,男子很少參加,以旁觀者居多。
內容
①仿效田間勞動動作,如:摘豆角、苞米、折柳、採集黃花菜……。
②模仿家務勞動動作,如:擔水、擠牛奶等。
③模仿梳妝打扮動作,如:洗臉、梳頭、挽髻、照鏡子……。
④模仿各種鳥類鳴叫及動作、狩獵的動作等為題材。
達斡爾族“罕肯拜”舞絕不是無源之水,而是從契丹民族的“小契丹舞”流傳下來,成其源頭。例:《契丹舞》遼曲宴宋使,酒一行……,……,酒三行,歌,手伎入:“手伎入”這一動作就和達斡爾族“罕肯拜”舞的雙手左右擺動的動作是一脈相承的,清代文學家朱彝尊《席上觀倒剌詩》云:“雪後風燈焰焰寒,雲韶舊部走伶宮;一雙手伎從客入,勝舞銀貂小契丹。”這一段詩中“一雙和伎從客入”即是“一個女子的一雙手緩緩的擺動”這與“罕肯拜”二者有共性,但是它不可能是完全雷同。因為這兩個舞所處的歷史時代不同,達斡爾族舞蹈經過歷代的演變和發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完善自己,亦是達斡爾族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生活實踐中豐富與發展。
古代契丹舞史錄如下:
“遼曲宴宋使,酒一行,篳篥而歌;酒兩行,歌;酒三行,歌,手伎入;酒四行,琵琶獨彈,然後食入,雜劇進,繼以吹笙,彈箏、歌、擊架樂、角。”(摔角)王介甫詩:“涿州沙上飲盤桓,看舞春風小契丹”蓋記其事也。至范致能使金,有《鷓鴣天》詞,亦云:“休舞銀貂小契丹,滿堂賓客盡關山。金源燕賓或襲為故事,未可定耳。”(朱竹宅《淥水亭嚴來識》)朱彝尊《席上觀倒剌》④詩云:“雪後風燈焰焰寒,雲韶舊部走伶官。一雙手伎從客入,勝舞銀貂小契丹。”(《曝書亭集》)
以上是宋代詩人王安石、范成大、朱彝尊等寫的詩以讚賞契丹舞。
特點
①娛樂性和趣味性結合的歌舞;(邊唱邊跳是娛樂、學鳥鳴叫是趣味性);
②歌舞合一的舞蹈(邊唱邊舞);
③多種形式為一體的歌舞;(採集、挑水、梳洗打扮、狩獵動作,鳥類鳴叫等等);
④剛柔合一;(開始緩慢而優雅,至高潮時舉拳相互擊打,踏腳蹦高呼喊);
⑤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梳頭、摘菜、打水、洗臉、照鏡子等真實生活寫照);
⑥舞姿瀟灑,栩栩如生。
這些特點都反映了達斡爾族婦女在實際生產勞動中的智慧和能力,說明其較高的素質。這是表現大自然和歌頌幸福的一種手段和方法。也體現了達斡爾民族是酷愛歌舞的民族。我們應發揮這一專長,有原有歌舞的基礎上注入新的意境。
舞姿舞步
第一步:起舞是平靜而和諧的、穩步進行邊唱邊跳,歌舞並進,隨著悠揚的曲調,逐步向稍快節奏過渡;在舞的過程中以互相問答的形式對唱,歌唱自然景物,勞動生產,生活的衣、食、住、行等,表現出達族舞蹈的源泉和生命力。
舞姿優美,歌聲悠揚,觀眾亦身臨其中,感情和舞者副為一體。
第二步:繼續載歌載舞,互相對視,舞步加快,互相打鬥,第三者插進來進行調解,互不相讓,情緒高昂時呼喊,這hi這hi這hi這,……。情感熱烈而飽滿的唱nu gua yie dm dm……nu gua yie dm dm……。邊唱邊舞,到後來高潮時,強者跳起來用拳頭打到對方的頭上,對方要維護自己,這時第三者又插進來勸解,三者共舞,情緒慷慨激昂,恰似女中豪傑一般,象徵達族婦女堅強勇敢的民族精神。
第三步:繼續互相擊拳過頭,互相挑戰式的姿勢,一手插腰,一手伸向對方,舉過對方的頭上去,左右手交替進行,越唱越激昂,舞拳愈加有力,待第三者插進氣氛開始緩和,趨於收尾,很唄,很唄,很唄,是滑行動作。勞動之餘翩翩起舞,這些都表現了達斡爾人濃郁的生活氣息,生活和生產勞動是達斡爾族文化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中儲藏著很多的文化藝術寶藏,達斡爾人正是從中發掘,根據有血有肉實實在在的東西,創造出大家喜聞樂見的藝術產品,並經過藝術家們的努力將粗造的原料給予加工使它成為完美的藝術精品。
達斡爾族舞蹈的流傳
達斡爾族舞蹈是一個古老而又是青春永駐的舞蹈。因為它不但受達斡爾族人民喜愛,並受兄弟民族的歡迎。鄂溫克族、鄂倫春族婦女也非常喜歡這種集體舞。這種在民族內部及兄弟民族間的廣為流傳正說明了達族“罕肯拜”舞的生命力是很強的。
舞的演變
任何事物都會不斷發生髮展進而演變的,尤其是對於意識形態的藝術來說,其演變的可能性更大。達斡爾族“罕肯拜”舞的演變有以下一些變化:
(一)齊齊哈爾地區梅里斯在斡爾族區現在老年舞蹈隊表演的基本屬於原汁原味的“罕肯拜”舞,與原始古老的舞姿相同,只是在一些細小之處有變化。筆者在二○○○年七月十七日有幸參加了達族學會研討會,晚會上看到了梅里斯達斡爾族區的老年舞蹈隊表演的“原汁原味”的“罕肯拜”舞。也看到了觀眾看完之後給予熱烈的鼓掌,掌聲比其他任何節目的聲間都大,使我由衷領略到民族藝術的魅力所在。
(二)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的達斡爾族《映山紅花滿山坡》舞,是五、六十年代就開始表演了。當歸是在“烏蘭牧騎”為名的舞蹈隊開始問世的。“映山紅”舞主要的舞姿是歡快而熱烈。這是在原“罕肯拜”舞的基礎上吸收了其他兄弟民族的舞步和舞姿,改進了自己的舞蹈,這也為達斡爾族舞蹈注入了新的異彩,也很受達斡爾族民眾的歡迎。正是“人類用認識的活動去了解事物,用實踐的活動去改變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後者去創造宇宙”。(克羅齊語)
(三)呼盟海拉爾市達斡爾族老年彈戈舞蹈隊的彈戈舞是世界上風靡一時的交際舞和圓舞曲變化而來的。藝術基礎較其他地區雄厚,也是他們大膽的創新的結果,這是老有所為的典型了。這是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