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下級分類,主要價值,藥用價值,研究價值,觀賞價值,經濟價值,分布區域,保護級別,物種危害,
植物學史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類法單獨設立罌粟目,2003年的APGII分類法將罌粟科分入毛茛目,並建議可以和荷包牡丹科以及蕨葉草科合併,如果不包括上述兩科,罌粟科有26屬大約250種。中國有11屬55種。
形態特徵
莖
罌粟(yīngsù)科草本或稀為亞灌木、小灌木或灌木,極稀喬木狀(但木材軟),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無毛或被長柔毛,有時具刺毛,常有乳汁或有色液汁。主根明顯,稀纖維狀或形成塊根,稀有塊莖。基生葉通常蓮座狀,莖生葉互生,稀上部對生或近輪生狀,全緣或分裂,有時具卷鬚,無托葉。
花
單生或排列成總狀花序、聚傘花序或圓錐花序。花兩性,規則的輻射對稱至極不規則的兩側對稱;萼片2或不常為3-4,通常分離,覆瓦狀排列,早脫;花瓣通常二倍於花萼,4-8枚(有時近12-16枚)排列成2輪,稀無,覆瓦狀排列,芽時皺褶,有時花瓣外面的2或1枚呈囊狀或成距,分離或頂端粘合,大多具鮮艷的顏色,稀無色;雄蕊多數,分離,排列成數輪,源於向心繫列,或4枚分離,或6枚合成2束。
果
為蒴果,瓣裂或頂孔開裂,稀成熟心皮分離開裂或不裂或橫裂為單種子的小節,稀有蓇葖果或堅果。種子細小,球形、卵圓形或近腎形;種皮平滑、蜂窩狀或具網紋;種脊有時具雞冠狀種阜;胚小,胚乳油質,子葉不分裂或分裂。染色體基數x=6,7,8,稀5,8-11,16,19。
下級分類
亞科 | 族 | 屬 |
---|---|---|
Fumarioideae(DC.)Endlicher | CORYDALEAEReichenb.Reichenb. | 紫堇屬CorydalisDC. |
DICENTREAEA.Takhtajan | ||
煙堇族FUMARIEAEReichenb. | 煙堇屬FumariaL. | |
HypecooideaeK.PrantletJ.Kundig | 角茴香族HYPECOEAE | 角茴香屬HypecoumL. |
嬰粟亞科 PapaveroideaeA.Br. | 博落回族BOCCONIEAEA.Takhtajan | 博落回屬MacleayaR.Br. |
白屈菜族CHELIDONIEAEReichenb. | ||
罌粟族PAPAVEREAEReichenb. | ||
古罌粟族PLATYSTEMONEAEFedde | 薊罌粟屬ArgemoneL. |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該科植物有些種類入藥,如血水草、荷青花、白屈菜、博落回、多種綠絨蒿、角茴香、紫金龍、荷包牡丹、多種紫堇,尤其紫堇屬中的延胡索類,為著名的中藥材,罌粟為鴉片的原植物,富含嗎啡、可待因等,中藥名為罌粟殼。
研究價值
該科植物富含異哇啉類生物鹼(isoquinolinetypealkaloids),如前鴉片鹼(protopine)、異紫堇鹼(isocorydine)、罌粟鹼(papaverine)、嗎啡(morphine)、可待因(codeine),還有血根鹼(sangulnarine)、白屈菜鹼(chelerythrine)、博落回鹼(bocconine)、痕跡那可汀(narcotine)、蒂巴因(thebaine)等。按化學結構又可分為苯菲里啶(bcnzo[C]Phenantridine)型、原小檗鹼(berberine)型、原阿片鹼(protopine)型、苯甲基異喹啉(benzylisoquinoline)型、嗎啡(morphinane)型、麗春花鹼(rhoeadane)型、酞基四氫異喹啉(phthalidetetrahyroisoqmnoline)型等。
觀賞價值
經濟價值
分布區域
中國有18屬362種,浙江9屬25種1變種:溫州野生3屬11種,南北均產,但以西南部最為集中。其中血水草屬EomeconHance為中國特有的單種屬;種類較多的紫堇屬CoydalisDC.和綠絨蒿屬MeconopsisVig.分布中心在中國西南部,而另一些多種屬如罌粟屬和花菱草屬EschscholtziaCham.中國只有少數種或引種栽培;有些單種屬或寡種屬如荷青花屬HylomeconMaxim.、白屈菜屬ChelidoniumL.、博落回屬MacleayaR.Br.和角茴香屬HypecoumL.在中國則較廣泛分布。
保護級別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
物種危害
罌粟科Papaveraceaesp.全世界約38屬700多種,主產北溫帶,尤以地中海區、西亞、中亞至東亞及北美洲西南部為多。
該科多種植物有重要毒性,主要存在於罌粟屬(PapaverL.)、博落回屬(MacleayaR.Dr.)、紫堇屬(CorydalisDC.)、白屈菜屬(CtlelidoniumL.),如罌粟(P.SomniferumL.)、博落回(M.cordata)、白屈菜(C.Majus)等;中毒症狀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循環障礙和胃腸道刺激。
毒性
在有毒植物中,罌粟(又稱鴉片、大煙)是最重要的一種,原產南歐,後經引入東南亞地區栽培。鴉片在第七世紀由波斯輸入中國,唐《新修本草》已有記載,宋《開寶本草》為“米囊子”,明《本草綱目》為阿芙蓉,俗稱“鴉片”。罌粟含有豐富的嗎啡等嗎啡型生物鹼。這類生物鹼具有鎮痛、止咳等重要醫療價值,但同時有嚴重的麻醉樣副作用及成癮性,對人健康為害極大,為國際嚴格控制的麻醉品。
罌粟莖、葉及花均有毒,以果含毒最多,種子無毒。果未成熟時刈制鴉片,鴉片含生物鹼約20%,從中已分出20多種生物鹼,主要成分是嗎啡(66—1),占5—15%,主要毒性作用以嗎啡為代表,其次是那可汀(oarcotine)(66—12)、可待因(codeine)(66—2)、蒂巴因(thebaine)(66-4)等。
口服嗎啡5 ~15mg 即會引起輕度中毒,在幾分鐘內就會出現面紅﹑疲倦、心煩、口渴、瞳孔縮小、呼吸和脈搏慢、站立不穩、嗜睡等,6 ~8h以上恢復。口服嗎啡20 ~ 30mg,除上述症狀外,由嗜睡很快進人深睡,喚醒後自覺意識混亂、噁心、厭食﹑便秘。口服嗎啡100~ 350mg,則引起嚴重中毒,病人昏睡、反射消失﹑脈搏弱而慢、日不規.膚冷濕。瞳孔很小,對光反射消失,7—12小時死亡。長期服用嗎啡或鴉片者則耐受量漸增,進而成癮,成癮者漸呈慢性中毒:有唾液分泌減少、發汗、瞳孔縮小、消瘦、消化障礙、便秘及下痢、頭痛、暈眩、不眠、四肢震顫、神經痛、神經錯亂,乃至呆瘕等。成癮者如突然中止吸食,即出現惡寒、欠伸、頭痛、神經痛、下痢、嘔吐、不眠等症狀,嚴重者陷於精神病狀態,甚至因虛脫而死。嗎啡中毒死於呼吸麻痹,因其對呼吸中樞有高度選擇性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