缽顛闍利

缽顛闍利,印度古代哲學家,婆羅門教六派哲學中瑜伽派傳說中的創始人,瑜伽派的根本經典《瑜伽經》的最初作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缽顛闍利
  • 職業:哲學家
  • 主要成就:《瑜伽經》
人物生平,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生平等情況不詳。關於他的活動年代,學術界有不同看法。公元前150年,印度有一著名語法學家也叫缽顛闍利。不少人認為他與《瑜伽經》的作者為同一人。

主要作品

現存《瑜伽經》中包含後人加入的成分,不全是缽顛闍利所作。根據現存《瑜伽經》中較早出現的部分,缽顛闍利把瑜伽定義為“對心作用的抑制”。
心作用被分為五種:正知、不正知、分別知、睡眠、記憶。
它們都要通過長期的修習和離欲來滅除,以達到“三昧”狀態。三昧有不同階段,要徹底消除過去行為(業)所產生的殘存潛勢力(種子),達到“無種三昧”。缽顛闍利認為,要消除造成痛苦的原因須依靠瑜伽修行,具體有所謂“八支行法”,即禁制(必須遵守的戒律)、勸制(應奉行的道德準則)、坐法(保持身體安穩自如)、調息(調節與控制呼吸)、制感(控制感官)、執持(心注一處)、靜慮(心持續集中於禪定對象)、等持(心與禪定對象冥合為一,主觀意識猶如完全不存在)。最後再進行種種努力,根除一切業、煩惱與不淨等,獲得解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