缽水母類

缽水母類

Scyphozoa,Acalephae,亦稱真水母類。系有刺胞動物門(狹義的腔腸動物)之一綱。其水螅型稱為水母水螅,體形很小,很少形成群體。其構造為四輻射對稱型。而水母型是大型的缽水母,具八輻射對稱結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缽水母類
  • 拉丁學名:Scyphozoa,Acalephae
  • 別稱:真水母類
  • :動物界
  • :刺胞動物門
  • :缽水母綱
  • :旗口水母目
缽水母類,缽水母類/綱生活史,缽水母綱的主要特徵,缽水母的基本結構,

缽水母類


水螅體藉無性生殖(橫裂,形成橫裂體)形成碟狀體。碟狀體發育成熟而成為有性世代的水母(世代交替)。生殖腺起源於內胚層。十字水母目無世代交替。全部海產。因無緣膜,所以亦稱無緣膜水母類(Acraspedota)。中膠層具細胞構造。傘緣之感覺器官為觸手囊(tenta-culocyst),其平衡石起源於內胚層。

缽水母類/綱生活史

主要階段是單體、水母型,其水螅型階段不發達、或完全消失。缽水母綱的水母體不同於水螅綱的水母體,這種區別主要表現在:缽水母綱的水母體一般體型較大,沒有緣膜;胃循環腔複雜,輻射管發達,有內胚層起源的胃絲,胃絲上有刺細胞;中膠層中有外胚層起源的細胞及纖維;生殖細胞起源於內胚層,水螅綱水母均來源於外胚層;神經感官較發達,集中形成4~8個感覺器官。本綱已知約200餘種,全部海洋生活,可分為5目。

缽水母綱的主要特徵

1、全部海產
2、世代交替,但水螅型退化或無,以水母型世代為主
3、單個,多為大型水母,中膠層厚,構造複雜
4、神經感官較發達,具有觸手囊,具有眼點、平衡石、嗅窩等結構,有感光、平衡、化學感受器等功能
5、無緣膜,是缽水母與水螅水母的主要區別
6、消化循環腔複雜,輻射管發達,起源於內胚層的胃絲具刺細胞,所以缽水母內、外胚層都有刺細胞
7、生殖腺起源於內胚層

缽水母的基本結構

缽水母綱的水母體體型較大,傘緣直徑一般在2~40cm之間,個別大的種直徑可達1~2m,例如一種霞水母(Cyanea capillata)。傘呈圓盤形,如海月水母(Aurelia),或呈錐形、半圓形、蝶形等因種而異。由於體內的生殖腺或其他胃囊等結構具有色澤,而使身體在透明中出現局部的粉紅色、桔紅色等。身體也區分成上傘面及下傘面,無緣膜、傘緣具有一圈觸手,不同的種觸手的數目不同,觸手或實心或空心,或長或短,也有少數種沒有觸手,例如根口水母類(Rhizostomae)。傘緣具有感覺器官,也稱為觸手囊(rhopalium),數目為4或4的倍數,海月水母有8個,呈缺刻狀,因此將傘緣分成了8片。下傘中央的垂唇末端向外延伸,形成4個或8個口腕(oralarms),口腕向中心的一側有溝。口腕具捕食的功能,取食時微小的食物可沿口腕溝進入海月水母(Aurelia)中,根口水母類口腕癒合,垂唇末端的口封閉,而形成許多新的細小的吸口,用以吸食。一般在觸手、垂唇、口腕及傘的外表面分布有刺細胞。一些種類的下傘面生殖腺區向內凹陷形成生殖下窩(subgenitalpit),其功能不詳,可能與動物的呼吸有關。缽水母類的中膠層很發達,也是由蛋白質及粘多糖形成的凝膠,其中含有膠原纖維。不同於水螅水母的是中膠層中游離著外胚層起源的變形細胞,這些變形細胞對動物的再生、組織修復起重要作用。中膠層也有很大的彈性,由於它能維持及調節離子的成分及濃度,而使身體在海水中保持一定的浮力。缽水母類的肌肉及運動相似於水螅水母,圍繞著下傘緣有由外胚層形成的環行肌肉,觸手上有縱行的肌纖維,它們的收縮造成水母的運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