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通鑑紀事本末
清末,武威人李銘漢撰《續通鑑紀事本末》一百一十卷,實一百一十篇,共八十九卷。此書材料,文、謝之死以前,絕大多數用《宋史紀事本末》,舊卷九十以後,則用《元史紀事本末》,《江南群盜之平》諸條大致亦用《元史紀事本末》。凡宋與遼金元交涉,譯名皆用乾隆改譯之名。袁、畢二書流傳既廣,李氏本末卻久被冷落。究其原由,蓋因本末板印冊數既鮮,且多毀散之故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續通鑑紀事本末
- 作者:李銘漢
- 年代:清末
- 卷數:一百一十卷
續通鑑紀事本末
清末,武威人李銘漢撰《續通鑑紀事本末》一百一十卷,實一百一十篇,共八十九卷。此書材料,文、謝之死以前,絕大多數用《宋史紀事本末》,舊卷九十以後,則用《元史紀事本末》,《江南群盜之平》諸條大致亦用《元史紀事本末》。凡宋與遼金元交涉,譯名皆用乾隆改譯之名。袁、畢二書流傳既廣,李氏本末卻久被冷落。究其原由,蓋因本末板印冊數既鮮,且多毀散之故也。
續通鑑紀事本末清末,武威人李銘漢撰《續通鑑紀事本末》一百一十卷,實一百一十篇,共八十九卷。此書材料,文、謝之死以前,絕大多數用《宋史紀事本末》,舊卷九...
紀事本末體,是指以歷史事件為主的史書體例。紀事本末體分為兩種情況:一是“一書備諸事之本末”,二是“一書具一事之本末”。創始於南宋袁樞的《通鑑紀事本末...
(《讀<續通鑑紀事本末>批語》)徐培根等:當王權自廬州潰敗渡江之時,江淮防線實既陷入總崩潰之危厄。此時李顯忠馳援未至,採石已無主將督師。幸賴虞允文不避艱...
讀《資治通鑑》批語讀《通鑑紀事本末》批語讀《續通鑑紀事本末》批語讀《宋史紀事本末》批語讀《元史紀事本末》批語讀《明史紀事本末》批語...
4、整理、點校《續通鑑紀事本末》(甘肅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5、整理、點校《皇越春秋》(即《越南漢文小說集成》第六冊 點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李銘漢一生勤於著述,其中學術成就最大的就是撰寫了《續通鑑記事本末》。這是一部繼宋代司馬光《資治通鑑》、清代畢沅《續資治通鑑》之後的別具一格的紀事本末體...
續資治通鑑序 續通鑑紀事本末序 宋元學案敘 國初群雄事略跋 明史紀事本末自序 明史紀事本末序 明史紀事本末跋 明朝紀事本末補編跋 明史地理志小序 明史考證捃...
第三節 資治通鑑 第四節 續通鑑 第五節 通鑑綱目 第六節 起居注時政記日曆實錄 第七節 編年史體綜論 第五章 紀事本末 第一節 紀事本末史體之先導 第二節...
《續通鑑紀事本末》一百十卷(校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05。《宋初百年文學復興的歷程》 中華書局2009。《兩宋望族與文學》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
尤其精於訓詁學,著有《爾雅聲類》四卷,《續通鑑紀事本末》一百一十卷(九十卷以後為其子李於鍇所續),於光緒三十二年(1806)年刊行。...
《中國詩學》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70餘篇,參加《三國志選譯》、《兩唐書辭典》、《中華大典·文學典》、“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續通鑑紀事本末》及《...
老百姓乾脆把它叫“李翰林院”(現名“李銘漢故居”),李銘漢系李於鍇之父,是武威一中前身雍涼書院的首位山長(相當於校長),著有史學名著《續通鑑紀事本末》110...
(李潤強) 、《西北行紀叢萃》二輯(胡大浚主編)、《續通鑑紀事本末》整理(張興武、郝潤華、楊曉斌等)、《邢澍詩文箋疏及研究》(漆子揚)、《趙時春文集校注》(...
本所的“五年科研規劃”和“十年科研規劃”中,正在開展和準備實施的項目有“續通鑑紀事本末校點”、“隴右文獻提要”、“張澍《姓氏五書》整理”、 “西北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