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發於Chiari畸形的脊柱側凸病因學研究》是依託南京大學,由朱澤章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繼發於Chiari畸形的脊柱側凸病因學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朱澤章
- 依託單位:南京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Chiari畸形患者中脊柱側凸的發生率大致為25%-80%,明顯高於正常人群中罹患率,此類畸形的發生機制迄今仍不明確。雖然存在一些相關假說,但由於疾病本身的特點及研究手段的相對缺乏,這些學說難以通過實驗來加以證明。本研究第一部分將對散發的Chiari畸形伴發脊柱側凸、單純Chiari畸形患者及正常人群Fibrillin-1基因的多態性進行相關分析,探討此基因多態性與Chiari畸形以及脊柱側凸發生之間的相關性,尋找與Chiari畸形及伴發脊柱側凸發病相關的陽性位點。本研究第二部分擬通過對枕骨大孔減壓術解除神經系統障礙後患者兩側椎旁肌神經肌肉接頭突觸前後膜長度和面積;睫狀神經因子、MyoD、Myogenin、BCL-2、BAX等病理生理指標變化的量化比較,探討兩側椎旁肌神經支配狀態改善與上游Chiari畸形的解除之間的相關性,進一步探明Chiari畸形患者發生脊柱側凸的具體病理機制。
結題摘要
主要研究內容 Chiari畸形I型/脊髓空洞導致脊柱側凸(CMS)發生的病理機制目前仍不明確。基於前期研究發現本課題組於國際上首次提出“椎旁肌失神經支配”假說。後顱窩減壓術(PFD)是目前治療Chiari畸形的標準術式,然而關於PFD術是否可改善其椎旁肌纖維的失神經支配狀態國內外尚未見研究。本研究以此為切入點,縱向分析PFD術後Chiari畸形伴脊柱側凸患者椎旁肌失神經支配的轉歸,通過研究椎旁肌失神經支配與脊髓空洞改善程度間的關聯,從分子水平探討CMS發病機制及PFD對於此類患者的治療意義;同時結合CMS患者影像學特徵及療效系統評估為其臨床預後判斷提供循證學依據。 結果簡述 Bax與Bcl-2作為bcl-2蛋白家族主要成員,在調控線粒體介導的細胞凋亡轉導途徑中有重要作用。Bax為促細胞調往因子,當胞漿內Bax表達升高時可形成同源二聚體,與線粒體膜受體結合,促進細胞色素C釋放,導致DNA鏈斷裂或裂解; Bcl-2可與Bax結合形成異二聚體,並可抑制H2O2、cyt c等多種因子誘發的細胞凋亡。本研究免疫印跡及qRT-PCR結果顯示Chairi畸形患者PFD術後Bax表達顯著降低,Bcl-2顯著增高,提示其椎旁肌細胞的凋亡過程於PFD術後被有效抑制。 對於特發性脊髓空洞伴發脊柱側凸的治療策略目前尚缺乏共識。本項目首次對特發性脊髓空洞伴脊柱側凸患者一期側凸矯形術後的空洞轉歸進行分析,發現術後95.5%的患者空洞可獲得改善或穩定,脊髓空洞進展發生率僅為4.5%。由此明確提出對於神經損害輕微、空洞較為局限的單純空洞患者,採用一期延長手術可獲得安全、有效的側凸矯形。 科學意義 本項目於國際上首次在分子水平對後顱窩減壓術對Chiari畸形/脊髓空洞伴發脊柱側凸的療效進行了深入的探索,首次揭示了PFD對椎旁肌失神經支配狀態的改善作用,提示此類患者脊髓功能損害可能是一種可逆的病理過程;本研究結果進一步揭示了Chiari畸形/脊髓空洞導致脊柱側凸發生的具體機制,Chiari畸形患者椎旁肌凸側失神經支配程度顯著高於凹側,由此導致的軀幹肌力失衡可能在脊柱畸形發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該部分研究獲國內骨科研究領域頂級學術會議《中華骨科雜誌》論壇“二等獎”。此外本項目對PFD術後CMS患者脊髓空洞及脊柱畸形的自然轉歸進行系統評估,為期臨床診療及預後判斷提供了重要循證學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