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藝術·壁畫·阿里卷1(藏漢對照)》是2017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霍巍、張長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繪畫藝術·壁畫·阿里卷1(藏漢對照)
- 作者:霍巍、張長虹
- 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540966515
內容簡介,前言,
內容簡介
《繪畫藝術·壁畫·阿里卷1(藏漢對照)/藏族美術集成》是新聞出版總署審批的一項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重點出版項目。
《繪畫藝術·壁畫·阿里卷1(藏漢對照)/藏族美術集成》是藏族藝術類圖書出版迄今為止美術價值很為重大、涉及領域很為廣泛、項目規模很為宏大的一項大型圖集。本卷擬收錄阿里石窟壁畫,如東噶、皮央、多香等洞窟壁畫。
前言
藏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同其他民族一樣,創造了燦爛的、獨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藝術。
藏族歷史文化歷時久遠,十分豐厚。就藏族美術而言,已有的研究材料表明其萌發期可上溯到5000年前。從卡若文化、曲貢文化等遺址中發掘出的蕃域新石器時代的各類物品和建築遺蹟,以及對遠古時期岩畫的發現,可以見到其石器骨器的形制形狀、陶器泥塑的紋飾色澤、棚舍穴居的選址構建,以及岩畫的鑿刻塗抹等諸多方面所蘊含的藏族美術的初始性元素。繼後,經歷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蕃域及其部分周邊部族和部落的兼併融合,形成地方性王朝的小邦格局,所以早期藏族美術呈現出分散的地域性特色。其中,就作用和影響來講,尤以蕃域南部的雅隆農耕文化和北部的象雄遊牧文化為最,這兩種地域性的文化分別孕育著藏族早期美術的各種分類形態及其範式。
公元6世紀,山南雅隆部落首領成為部落聯盟領袖,創建了自稱為“蕃”的奴隸制王朝。公元7世紀初,通過兼併達布、工布、娘布、蘇毗等部落,至第三十二代贊普松贊乾布統一了整個藏區,建立了吐蕃王朝。統一性王朝的影響所及,使蕃域各地方性的美術形制和元素得以交流貫通,融合生成獨具範式的藏族原生美術。同時,從這一時期開始逐步大規模引入佛教,使佛教與蕃域原有的本教相續相承,且前者的影響和作用日趨凸顯,相應地改變著藏族宮廷和民間的思想、文化、生活和習俗,從而豐富了藏族美術的內容和題材,為藏族美術的後續發展和繁榮奠定了基礎。公元11至12世紀,由於突如其來的長時間滅佛,吐蕃內部呈分裂對峙狀態,美術亦附著於教派和地方權力。之後,經過相當長時期的“掘藏”,佛教美術逐步得到復興。這一時期的藏族美術,以古格美術的豐碩創作最為典型,同時亦呈現出不同地域的美術多元性。公元13世紀後,元朝統一了西藏,藏族美術得到薩迦巴政教權貴的高度重視,順應元朝統治者對藏傳佛教的尊崇,得以中興。其建築、雕塑、繪畫、工藝美術和民間美術,開始全面走向興盛。薩迦王朝時期的藏族美術,集中反映出這一時期的興佛盛況,而薩迦寺的美術成就,則被譽為“第二敦煌”。公元15至16世紀的帕木竹巴時期,隨著學術思想的開明,文化藝術的繁榮,藏族美術在這一時期人才濟濟,著述豐厚,流派風格顯著,藏民族特色濃郁,許多美術類型和範式得以基本定性。同時,一大批寺院的重建和新建,使美術活動趨於集約化和規模化。其中,哲蚌寺的措欽大殿、薩迦寺的“八思巴生平組畫”、日吾齊金塔佛像群、塔爾寺建築群及其豐富的繪塑作品等,即是這一時期美術總體形態的典型代表。公元17至19世紀的甘丹頗章時期,由於格魯教派的興盛和教法的普及,佛教美術廣泛浸潤民間,民間美術亦因此得以提煉。其間,美術流派的推陳出新,民間和官辦美術行業組織的紛起,民間世俗題材的擴展,以及許多高僧大德對美術實踐的親力親為,使美術的宗教性和民族性交融一體,佛教美術和民間美術的各類形制和技藝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豐盛厚重且獨具特色的美術實踐成果和日趨完善的美術理論經典,表明藏族美術至此走向成熟並開始進入鼎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