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荷包(山西晉北民歌)

繡荷包(山西晉北民歌)

《繡荷包》是一首晉北民歌,由范秀冬演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繡荷包
  • 歌曲原唱:范秀冬
  • 音樂風格:民族歌曲
  • 歌曲語言:山西方言
歷史沿革,來源,歷史,類型,歌曲歌詞,

歷史沿革

來源

在一個個精美的荷包里,這些民間巧女,以自己最高的熱情和聯想把一幅幅美好生活的圖景化成刺繡畫面,有繁有簡,美麗的圖案含蓄地傳達著她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很多女性經常一邊精心地製作荷包,同時低聲吟唱,時間長了,勞動婦女自己創作的《繡荷包》就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民歌中的一個重要題材,差不多遍布於中國各地。

歷史

民歌《繡荷包》流傳的歷史很久遠。據現代戲曲、曲藝理論家傅惜華(1907-1970)考證,《繡荷包》在清代中葉時已十分盛行的一種時調小曲。在清道光八年(1828年)刊行的俗曲集《白雪遺音》(華廣生編撰)中的《繡荷包》,共十二段,是見諸於文字記載的最早的歌詞版本。”繡荷包這一藝術奇葩,是中華民族的語言與歷史標誌,更是區域文化的特色與精華。
清代嘉慶繡牡丹富貴雞心荷包清代嘉慶繡牡丹富貴雞心荷包
在中國各省的民間歌曲選中,都能找到大量的《繡荷包》小調。如由朱逢博演唱成經典的山西民歌〈繡荷包〉和雲南民歌《繡荷包〉由於各地的地理環境、風俗習慣、人文風情有著較大的差異,還有作者的生活遭遇、感受和情趣不同,演唱者的藝術處理也有高低之分。因而,產生了很多不同的歌詞內容、不同的旋律、不同的速度、不同調式調性、不同節奏和不同表情的《繡荷包》,也有不少數量的《繡荷包》是由一個母曲繁衍成很多大同小異的子曲,形成各種變體。這些眾多的同類小調,塑造了不同的音樂形象,表現了不同的情趣,在演唱時,表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和鄉土氣息。

類型

民歌《繡荷包》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類是未出嫁的姑娘們,背著人暗暗繡制荷包送給意中人,表現了對自由婚姻的嚮往和追求。這一類詞曲有的溫柔內在、細膩含蓄; 有的感情奔放、大膽熱情; 有的天真活潑、歡樂俏皮。猶如不同性格的女子各自表達著自己的情思。
第二類反映年輕的漢子走西口( 指內蒙西部大青山一帶) 做工,妻子為他繡制荷包表達思念之情。舊社會,由於地主階級剝削或遭荒年,陝甘寧一帶或華北諸省的農民苦難深重,只有丟下妻兒老小到口外謀生,有的能活著回來,也有的在外貧困而亡。
第三類包括的範圍比較廣,有的只反映愛情故事但不直接表現思念之情。
在一首首動人的歌曲里,寄託著民間巧女們的心手合一的情感,綿長動人。這種獨特民間工藝與歌唱的巧妙結合,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舞台上閃爍著獨有的光芒。

歌曲歌詞

初一到十五,十五月兒高,
那春風擺動楊呀楊柳梢。
三月桃花開,
情人捎書來,
捎書書帶信信要一個荷包袋,
一繡一隻船,
船上張著帆,
裡面的意思情郎你去猜。
二繡鴛鴦鳥,
棲息在河邊,
你依依我靠靠永遠不分開。
三繡南來雁,
飛過千重山,
你與我那情郎哥把呀把信傳。
郎是年輕漢,
妹是花初開,
收到這荷包袋郎你要早回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