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繡湖,又名繡川或繡川湖。舊縣誌載:“繡湖,縣治西有湖,廣數頃,群峰環列,雲霞掩映,爛然若繡,湖因以名。”宋元間湖區曾構亭榭,植花木,游賞之地,凡二十四處。明清有驛樓晚照、煙寺晚鐘、花島紅雲、柳洲畫舫、湖亭漁市、畫橋系馬、松梢落月、荷盪驚鷗八景。湖心的柳洲又有建於宋大觀四年(1110)的大安寺塔和大安教寺。
主要特點
繡湖公園配套增設的新建築,仿明清建築風格,以烘托始建於宋代的大安寺塔,承襲大安寺塔與繡湖歷史文脈;同時將殘存於大安寺塔西側的繡湖現狀水面適度拓寬,向東擴大至塔前南側,形成天光塔影;結合史書縣誌所記的“繡湖八景”,疊石理水,在濃縮的空間內再現並闡述已經湮滅的“繡湖八景”意境:煙寺曉鐘、松梢落月、驛樓晚照、畫橋系馬、柳州畫舫、荷盪驚鷗、花島紅雲、湖亭漁市,使繡湖新生活力。現代整體綠化景觀——遵循植物多樣性設計、植物造景、生態化設計原則。
整體植物配置中大型骨幹喬木配置手法為 :“北密南疏”的格局,以高大喬木林擋住冬季西北寒風;東南面設疏林草地花灌,為東南季風打開“門窗”,讓夏季主導風流入公園,為遊人提供較為舒適的休閒空間。
選擇大型常綠樹種作為整體綠色背景,分布於全園各種植區,單獨組景或陪襯其它落葉觀花植物。選擇秋葉觀賞樹無患子為主園路林蔭樹,有利於主游線景觀的季節變化,而其主幹高大、枝展葉密則適合夏季遮蔭;在園內各植物景區分別選用各類觀葉喬灌木造景,以豐富四季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