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佛閣·暗塵四斂

《繞佛閣·暗塵四斂》是宋代詞人周邦彥所寫的一首詞。該詞上片實寫孤館獨宿的淒涼,從而引起下片對十年前京華初旅生活的回憶。下片是虛寫,由眼前的河水想起京城外的虹橋,繼而聯想起京城的故友恐已不易重逢,不覺悲從中來,心更亂了。全詞在對景物的如畫再現中,逐漸表現出詩人內心情感的發生、發展與凝思過程,寫景與抒情交織。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繞佛閣·暗塵四斂
  • 作者:周邦彥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繞佛閣
暗塵四斂。樓觀迥出,高映孤館。清漏將短。厭聞夜久、簽聲動書幔。桂華又滿。閒步露草,偏愛幽遠。花氣清婉。望中迤邐,城陰度河岸。
倦客最蕭索,醉倚斜橋穿柳線,還似汴堤、虹梁橫水面。看浪颭春燈,舟下如箭。此行重見。嘆故友難逢,羈思空亂。兩眉愁、向誰舒展。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繞佛閣:詞牌名。《清真集》入“大石調”,《夢窗詞集》入“夾鐘商”。一百字,前片八仄韻,後片六仄韻。
  2. 暗塵:夜塵。
  3. 斂:收起。
  4. 樓觀(guàn):高大的建築物。
  5. 迥(jiǒng)出:高遠突出。
  6. 高映孤館:指樓上燈火映照館舍。
  7. 清漏:清晰的更漏聲。
  8. 短:微弱。古代以銅壺滴漏報時,更漏聲微弱,表明水位下降,時已夜深。
  9. 簽:書籤。
  10. 書幔:書頁。
  11. 桂華:月亮。傳說月中有桂樹。
  12. 清婉:清幽柔各。
  13. 迤邐(yǐ lǐ):曲折連綿。
  14. 城陰:月下城牆的阻影。
  15. 度:延伸。
  16. 倦客:厭倦客居的旅人,作者自指。
  17. 蕭索:寂寞,抑鬱。
  18. 穿:穿行。
  19. 柳線:初春細嫩的柳條。
  20. 汴堤:汴河隋堤,隋煬帝所建。
  21. 虹梁:拱形橋。
  22. 浪颭(zhǎn):波浪搖晃。颭,風吹物動貌。
  23. 春燈:春夜舟中燈火。
  24. 羈思:客居異地的愁思。
  25. 空亂:頭緒繁多,無法收拾。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四面的車塵都已平息下來。遠處聳立的樓檯燈火,映照著這間孤寂的旅舍。夜漸深,我翻書消悶,漏箭的響聲傳入書帷,我都聽厭了。又到了十五月圓時候,我走出室外,在沾滿露水的草地上漫步,只挑偏僻幽靜的方向行去。清婉的花香在我周圍浮蕩。抬頭望去,城牆投下的陰影延伸著,一直抵達河岸上。
我這個疲倦的旅人是多么冷清孤獨!帶著幾分酒意,倚靠著斜跨於柳絲之間的橋欄。這多像在汴京隋堤送別友人時,站在橫跨水面的虹橋上,目送著燈火在波浪里顛簸,船兒箭一般地向下游駛去我這次回去,又將重見汴京的景物,可嘆老朋友卻難以相逢了。我徒然覺得此際的心情亂紛紛的。啊,這堆積在兩眉間的愁悶,叫我到哪兒去消解呢。

創作背景

政和五年(1115年),詞人被任命為秘書監,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這首詞可能是從明州任上赴京途中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該詞上片分三個畫面。“暗塵四斂”三句寫窗外夜色。“暗”字點出天已晚,四面八方的車塵都平息下來。樓觀本來是客觀存在,並非片刻間出現,原來這是清真貫用的以動態寫靜物的手法,顯得生動;另一方面,這樣描寫也更符合客觀實際,因為樓台中燈火明亮,顯出輪廓,好似遠處聳立而起;它高高地映照著自已孤寂的旅舍。以上是詩人窗內所見。樓觀與孤館相對照,一種孤獨之感漸漸在詩人心靈中萌發。“清漏將短”三句寫室內情景。夜漸漸深了,漏箭的滴水聲傳入書帷,詩人看書的心情被它所干擾,感到十分厭煩。“簽聲動書幔”的“動”字,是一個鍊字,既寫出漏聲傳入書幔之動態,又蘊含濤人內心被漏聲所擾動之意。開頭三句景色,實是詩人被漏聲所“動”而舉目所見:孤獨之感既然油然而生,再也無法繼續看書了。於是便起身出外散心。“桂華又滿”至上結,寫詩人出外所見景色。又是滿月時候了,詩人漫步於沾滿露珠的草地上,偏愛朝清幽靜遠之處走。夜空中飄浮著清婉的花香,放眼望去,月光將曲折連綿的城牆陰影,投擲在河岸上。
換頭揭示主題: “倦客最蕭索”,起承上啟下作用。下片分兩個畫面:一是醉倚斜橋的遠景。這裡的“醉”字值得推敲。按上文,詩人從書齋中外出,踏著月色走向幽靜之處,望著城陰度河岸,其時其地似乎並無飲酒跡象。只能解釋為臨行前曾借酒澆愁,而在上片省略了:此刻他帶著幾分醉意,倚在掩映於絲絲弄碧的柳條的斜橋上。“醉倚斜橋穿柳線”是詞的語言,主語省略。“醉倚斜橋”是動賓結構,“醉”是狀語。“穿柳線”可看作是定語後置的補充成分。其補充修飾的是賓語“斜橋”,這種語法結構在古典詩詞中是常見的。詩人觸景生情,感到這斜橋仿佛是汴京隋堤上橫跨於水面上的虹橋,在那裡曾留下與友人們多少惜別的足跡。接著是一個特寫的近景畫面:橋下舟行如箭,船上的燈影閃爍于波浪中,浮光耀金,詩人不禁思緒萬千。舟行雖多,可其中都沒有他的朋友,這次重返汴都,可嘆舊友是難以重逢了。他徒然覺得此際的思緒亂紛紛的,那凝聚於兩眉間的千愁萬恨,無法向人舒展。
這首詞描寫的是作者宦途失意、流落他鄉所引起的倦客之悲和對故友的懷念。就四聲、韻腳與句式長短來看,下片變化很大,五、七、九字的句式,占據主導地位,只是在後面穿插使用三個四字句。感情比上片有明顯變化,節奏也變得急驟而有較大的起伏。領字,如“厭聞”“望中”“還似”“看”“嘆”等,在詞中起著穿針引線、轉換語氣的作用,更增添了音節的激越。這樣的節奏和句法都是隨著聲情變化而來的。而且與詞的內容結合得十分緊密,非洞曉音律的音樂家,是不能做到這一步的。

名家點評

近代學者、詩人俞陛雲《宋詞選釋》:“桂華”五句及下闋“浪颭”二句,寫景真切,語復俊逸,惟清真擅此,柳屯田差相伯仲。後幅,舊境重逢,而故人不見,停雲落月,今古同慨也。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6年-1121年),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