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織結麗毒蛾
- 拉丁學名:Calliteara contexta (Chao,1986)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鱗翅目
- 科:毒蛾科
- 亞科:古毒蛾亞科
- 屬:麗毒蛾屬
- 種:織結麗毒蛾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翅展 雄51~57mm,雌約63 mm。
形態 雄蛾觸角乾白色,櫛齒紅棕色;下唇須白色,外側上方黑色;頭部白色混有少量黑色鱗片,觸角基部具一白色球狀毛叢,其內混有少量黑色鱗毛,眼周圍黑色;胸部白色混有黑色鱗片,後胸具一“一”字形黑紋;腹部基部白色,肛毛簇白色,背面混有少量黑色鱗片;頭部下面黑色;胸部下面和腹部下面白色;前足白色,混有大量黑色鱗片,腿節和脛節外側被濃密的白色和黑色長毛,脛節具一黑色縱紋,跗節具黑斑,中足白色混有少量黑色鱗片,其外側被白色和少量黑色長毛,脛節具二黑斑,第一跗節具一黑斑,其餘各節外側黑色,後足白色,僅脛節混有少量黑色鱗片,脛節具二黑斑,跗節各節均具黑斑。前翅底色白色,薄布黑色鱗片,外觀呈銀灰色;內線雙線,其內一線不甚清晰,外一線波浪形,外斜,黑色,在兩線問的前緣具一黑色結斑,其斑的後緣達中室;在中室末端有一由白色豎鱗組成的月形紋;在翅前緣月形紋的內上方有一黑色短紋;外線黑色,鋸齒形,雙線,內一線從前緣外斜至M1脈,在M1脈與M3脈間垂直。與外緣乎行,M3脈至2A脈間內斜(從前緣至2A脈間形成三個弧狀紋),然後內斜至後緣,外一線不清晰,僅在前緣與後緣形成黑色陰影狀斑;端線由一列不規則形黑斑組成;緣毛白色,混有少量黑色鱗毛。後翅褐黑色,基部顏色稍淺;中室末端具一黑斑;緣毛白色,混少量黑色鱗毛。前翅反面外線與翅基部間區域為褐黑色,內線與外線間的前緣有一白色帶;中室基部白色;外線與翅外緣間白色,散布褐色鱗片,翅外緣具一列黑斑;緣毛白色,脈間有少量褐黑色鱗片。後翅反面白色,布褐黑色鱗片;中室末端具一褐黑色斑;外線褐黑色;亞端線為褐黑色不規則形帶;端線為一列褐黑色細紋;緣毛白色。
雄性外生殖器 上鉤形突呈梯形,其末端略向內凹陷,兩側各形成一個尖齒,其尖齒的背面後方各具一強烈骨質化的尖齒;鉤形突不發達,呈二齒狀,較柔軟;抱器瓣發達,基半部較寬,端半部分裂成兩側突,其背側突為具縱棱的指狀突起,較柔軟,腹側突強烈骨質化,基部寬闊,末端窄,上具三個尖齒,尖齒從下向上逐漸變小;囊形突不發達;陽莖基環強烈骨質化,基半部完整,端半部分裂成兩個半圓筒形片;陽莖略向腹面彎曲,陽莖端膜具許多小刺,陽莖端膜的末端形成一細長的囊。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四川(臥龍),雲南(麗江,迪慶),台灣(南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