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婦辭

《織婦辭》是唐代詩人孟郊的作品。此詩通過農夫織婦辛勤勞動織衣,自己卻穿不起好衣服,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廣大勞動人民的辛苦。全詩語言通俗自然,揭露諷刺深刻有力,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其對封建統治者毫無止境地搜刮民脂民膏的無比憤懣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織婦辭》
  • 作品別名:《織女辭》
  • 創作年代中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孟郊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織婦辭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當年嫁得君,為君秉機杼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機
如何織紈素,自著藍縷衣
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樹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⑴田中郎:從事農業勞動的男子。
⑵妾:古代婦女的自我謙稱。田中女:農村的勞動婦女。
⑶秉:執持,操持。《爾雅·釋詁下》:“秉,執也。”《廣雅·釋詁下》 :“秉,持也。”機杼:泛指織布的工具。機:織具也。《集韻·微韻》:“機,織具也。”杼(zhù):織布的梭子。《說文·木部》:“杼,機之持緯者。”
⑷日:每天。疲:衰竭。
⑸息:停止。
紈素:精緻潔白之細絹。《文選·班婕妤·怨歌行》:“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⑺著:穿。藍縷:破敝衣裳。《左傳·宣公二年》:“蓽路藍縷,以啟山林。”
⑻官家:指地方政府。一說官家謂帝王之家。《湘山野錄》:“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 ,故曰官家。”榜:布告,告示,此作動詞,張貼告示。
⑼索:要求。栽桑樹:指栽種桑樹養蠶取絲。夏註:“言民間種桑養蠶,所出之絲,尚不足以供官家之用也。”陳註:“《晉書·五行志》:‘初,童謠曰:官家養蘆化成荻。’此又言力役之苦。”

作品譯文

丈夫是農民,我是農婦。當年我嫁給丈夫,便開始在夫家從事紡織勞動。我一天天疲勞下去,越來越沒有氣力,卻一刻也不能停止紡織。為什麼我織出來的是細白的絲絹,而我自己穿的卻是破爛衣服。官府在村中的道路上張貼告示,要農民廣栽桑樹養蠶繅絲

創作背景

公元812年唐憲宗元和七年)夏四月,“敕天下州府民府,每天一畝,種桑二樹,長吏逐年檢計以聞。”其時孟郊因老母病故,丁憂去官,寄居洛陽,《織婦辭》當作於是時,反映東都一帶情況,當然對全國來說,也有代表性。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中國的封建社會是典型的男耕女織的社會,但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所謂的“女織”是相對的大多數勞動婦女白天是“田中女”,晚上要“秉機杼”。這種現象許多紡織詩都有所反映,如范成大“晝出耘田夜績麻”。
女主人公白天勞累已疲憊不堪,晚上還要不停地當窗織紈素。如此勞碌,自己穿的卻是“藍縷衣”。那么她辛辛苦苦織的紈索哪兒去了呢?“官家膀村路,更索栽桑樹。”官家已貼出告示,要農民植桑養蠶任其揮霍。至此,我們恍然大悟,原來“官家”就是勞動人民受苦受難的真正根源。史載,當時官府除了徵收正稅外,又有“雜調”,更有所謂“臨時折估”、“臨時索取”,絲繭稅也隨之加重。
詩的開頭直呼“夫”,似乎“妾”是怨恨自己嫁給他不曾有一天好日子過。最後筆鋒一轉,揭示出自己受苦的真正根源。全詩借用織婦的口吻,語言直白如話,詩意層層逼進。明里是“閨怨”之辭,暗裡是刺官之語。詩人通過“指夫說官”的手法,含而不露地給敲骨吸髓的統治階級一擊。

名家點評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織婦辭》感情真實,訴說了封建社會的罪惡,可以說是苦難的勞動者的呼聲。

作者簡介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時隱居嵩山。近五十歲始中進士,任溧陽縣尉。與韓愈交誼頗深,時有“孟詩韓筆”之譽。其詩感傷自己的遭遇,多寒苦之音。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淺率,追求瘦硬。與賈島齊名,有“郊寒島瘦”之稱。有《孟東野詩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