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旻珉

繆旻珉

繆旻珉,男,1973年7月出生,江蘇如東人,中共黨員,博士,揚州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繆旻珉
  • 出生地:江蘇如東
  • 出生日期:1973年7月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江蘇農學院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務:揚州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碩士生導師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科研項目,重要論文,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89-1993年 江蘇農學院  園藝學專業學習 獲農學學士學位
1993-1996年 揚州大學  蔬菜學專業學習 獲農學碩士學位
1997-2000年 南京農業大學 蔬菜學專業學習 獲農學博士學位
1996-2000年 揚州大學 助教
2000-2003年 揚州大學 講師
2003-2009年 揚州大學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2009-2012年 揚州大學 教授 碩士生導師
2012年至今 揚州大學 教授 博士生導師
2018年至今 揚州大學 園藝系主任,園藝專業負責人
2003-2004年 加拿大University of Alberta 生物系合作研究
2011年4月-6月荷蘭Wageningen University園藝系合作研究

研究方向

1. 蔬菜產品器官形成機理及調控
與大田作物不同,蔬菜的產品器官豐富多樣,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各種器官。其中根、莖、葉、花等產品器官大多呈變態狀,其發生、膨大以及最終產量和品質形成的生理及分子生物學過程,在擬南芥、水稻等模式植物中並不存在,值得深入研究。同時,研究這些蔬菜獨特的產品器官形成機理及其對不同環境和栽培措施的回響,也可為新品種選育和新栽培調控技術的建立提供理論依據,因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目前,本課題在這一方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葫蘆科植物同化物運輸機理及其對設施逆境的回響
以果實為產品器官的蔬菜中,葫蘆科植物的果實膨大機理顯得特殊而有趣。葫蘆科植物以棉子糖家族寡糖(RFOs)作為同化物的運輸載體,其裝載、運輸和卸載的途徑有別於擬南芥、水稻、番茄等蔗糖運輸型模式植物。對此開展深入研究,不僅有可能發現植物“源”“庫”調節和逆境脅迫回響的新理論,揭示RFOs這一獨特運輸形式的進化歷程及其在植物系統進化中的意義,還可為黃瓜、西瓜、甜瓜、南瓜等重要經濟作物的高產優質栽培育種提供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思路。
2) 巨型南瓜果實膨大機理及關鍵基因的鑑定
巨型南瓜Atlantic giant擁有目前自然界最大、生長速度最快的果實。2014年,瑞士人Beni Meier種出了重達1056 kg的南瓜,創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記錄。Atlantic giant大約在200年前由其祖先Hubbard南瓜選育而來。我們打算在分析兩者在果實發育、物質運輸和供應等生理環節的差異的基礎上,通過第三代測序技術,探明200多年的選育過程到底改變了哪些關鍵基因,導致果實的大小發生如此巨變。並期望在一定程度上了解這些基因控制的生理過程是如何具體實現“果實變大”的。這些問題的闡明,既是對自然界最大果實之謎的有趣探索,同時也可以進一步豐富果實大小遺傳和生理學的研究內容,為旨在控制果實大小的品種選育提供新的候選基因。
3) 茭白孕茭機理研究
茭白是目的自然界唯一由真菌和植物共生而形成的食用器官。在數百年的人工選擇過程中,茭白植株與黑粉菌相互做出了哪些“妥協”,才使得兩者能夠長期“和平共處”並形成營養豐富的產品器官?黑粉菌是如何影響茭白的孕茭季節、形狀及其他產量和品質性狀的?雄茭、灰茭的發生機理是什麼?對這些問題開展研究,可望為自然界中調和真菌與植物之間的關係提供新線索,並為通過改造黑粉菌選育茭白新品種、以及有效控制田間雄茭、灰茭的發生找到切實可行的技術路徑,
2. 高地下水位地區設施蔬菜精確肥水管理模型及決策系統
過量施肥灌溉在我國設施蔬菜生產過程中普遍存在,造成的嚴重後果包括土壤鹽漬化、土壤理化性質惡化、土壤微生物生態失衡、植株抗病能力下降、連任障礙嚴重、周邊環境被污染等。只有研明水肥在設施土壤中的運移規律及其與蔬菜生長、氣象因子之間的關係,並在此基礎上建立肥水需求模型,才可能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減少肥料滲漏。本課題組經前期研究發現,高地下水位對水肥在設施土壤中的運移規律有著顯著的影響,這決定了在高地下水位地區的設施蔬菜生產中,需要採取與低地下水位地區完全不同的肥水管理策略。目前,課題組已與英國、西班牙、浙江理工大學等相關專家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志在建立一套高地下水位地區設施蔬菜精確肥水管理模型和決策系統,期望能切實減緩我國南方地區設施菜田中不合理施用肥水的問題。

科研項目

1. 黃瓜CsGol基因在逆境適應中的分工及其上游轉錄因子鑑定(3187210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 黃瓜水蘇糖合成酶基因選擇性剪下在源庫調節中的作用(3167216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3. 主要蔬菜重要品質性狀形成的遺傳機理與分子改良(2012CB113900)國家 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子課題
4. SnRK1調節黃瓜水蘇糖代謝回響弱光亞低溫脅迫的研究(3117194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5. 設施作物的環境適應機制與產品安全調控的基礎研究(2009CB119000)國家 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子課題
6. 黃瓜水蘇糖卸出與4種α半乳糖苷酶的關係及其精確部位(3087172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目項目
7. 高溫對黃瓜花粉發育和受精過程傷害機理(3010012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重要論文

1. Gu H, Zhang Z, Xu J, Cao W, Miao M. process of raffinose family oligosaccharides during cold stress and recovery in cucumber leaves. J Plant Physiol., 2018, 224, 112-120
2. Wang C, Zhang Z, Miao M. SNF1-Related Protein Kinase (SnRK) 1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raffinose family oligosaccharide metabolism in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L.) Calli. J Plant Growth Regul, 2016, 35: 851-864
3. Zhang Z, Deng Y, Song X, Miao M. Trehalose-6-phosphate and SNF1-related protein kinase 1 are involved in first-fruit inhibition of cucumber. J Plant Physiol, 2015, 177: 110-120
4. Miao M, Yang X, Han X, Wang K. Sugar signaling is involved in the sex expression response of monoecious cucumber to low temperature. J Exp Bot, 2011, 62: 797~804
5. Miao M, Xu R, Zheng L, Zhou H, Zhang Z, Cheng H. High-efficienc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L.) using stem nodes as explants. J Hortic Sci Biotech, 2009, 84: 199~203
6. Miao M, Zhang Z, Xu X, Wang K, Cheng H, Cao B. Different mechanisms to obtain higher fruit growth rate in two cold-tolerant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L.) lines under low night temperature. Sci Hortic, 2009, 119:357~361
7. Miao M, Xu X, Chen X, Xue L, Cao B.Cucumber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and translocation under chilling night temperature. J Plant Physiol, 2007, 164: 621~628

獲獎記錄

2001年 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1年 揚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6年 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2010年 揚州大學“新世紀人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
2010年 江蘇省優秀科技特派員
2012年 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中青年學術帶頭人
2016年 揚州市“綠楊金鳳”科技創業領軍人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