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
人物生平
同治十年(1871),繆文功生於栟茶場,原名克恭,字敏之,號抱魯,邑庠生。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與蔡少嵐等有識之士共議,將自辦的栟茶“啟秀文社”改為啟秀兩等國小堂,首創如東地區第一所國小,即今栟茶國小。蔡少嵐為校長,繆文功繼之。其間,還先後任通師修身、國文教員、如皋師範學校學監等職。1911年(宣統三年)始任通海五屬公立中學學監。1913年(民國二年)12月21日 ,被省署任命為江蘇省立第七中學校長(南通中學第三任校長)。
繆文功受命之時,正值南通中學學校改制、校長孫寶書病歿不久、寧垣有兵事、新生不足、舊生去校,學校狀況甚危。但他勵精圖治、奮力開拓,在職十年,對校頗有建樹。
他首先昭彰“誠恆”校訓,師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同時,還用仁愛之心營造人文氛圍。1914年(民國三年)1月21日,冬日向不開湯的校之浴室,特用火爐增加溫度至華氏84度,學生入浴較便。1915年10月14日,繆文功校長有書籍280種暫存校中圖書室供師生閱覽。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1916年1月10日各級開課時間新定為上午4課,下午2課或1課,同時又為特殊學生增加輔導。1917年(民國六年)4月1日,學校放春假1周,留校未歸的學生有45名,每日上午繆文功校長為他們特別講授國文1小時。5月12日 ,一~三年級中有國文水平低下的學生,每周特別加國文課4小時,也由校長繆文功親自教授。9月2日,因為考慮到學期末正屆嚴寒,學年末正屆炎夏,學生複習考試有礙體育而道德上亦不免有種種妨礙,於是繆文功校長開職教員會議,決定改學期學年末考試為平日考試。
為使師生課業之餘得以休息身心,識草木博物之名,繆文功於是請動用校內積余之款,對校旁天寧寺內光孝塔加以修葺,辟門與校相通,師生可隨時登塔眺覽;又辟校之東北隙地數畝,整治園圃,蒔荷於池,增植花木;1917年(民國六年)5月,又疏浚倉河,為日後建成優美的校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繆文功校長操勞過度,患嚴重氣喘病,1918年乞假歸里,校長之職由學監史維藩代理。1921年6月17日,奉教育廳令知委任史維藩為本校校長。
繆文功先生在家養病期間,將其居室題名曰“寄歸廬”。其意喻“浮生若寄,視死如歸”,取其“寄歸”二字題之。後經治療,病情有轉色,又到栟茶鎮私立初級中學義務語文教學。還將其自家恆產土地60畝,獻校為辦學基金。還將自己六十壽辰時,親友、學生的賀儀2000元,一併轉贈學校為經費。
民國興起後,袁世凱竊國稱帝,對外賣國,繆文功常為國事憂憤,在學生中開展“雪恥”教育。1944年,因日軍侵占拼茶鎮,橫行鄉里,先生不忍睹山河破碎、生靈塗炭而憂國憂民,憤不欲生,終於離開人世,享年73歲。先生逝世前,尚念念不忘為鄉人謀福利,叮囑家屬喪葬從簡,將喪事費用,移用於鄉里公益之事。囑家人曰:“節其身後迷信費,早為生時公益之謀。”把370元喪事費,作為鑿深水井之費,供鄉人飲水之用。
個人作品
繆文功先生治學嚴謹,善書能文,一生著作頗豐,著有《國小訓練法》、《國小管理法》、《二部教授法》、《中學課文示範》、《國文趣》、《中華中學修身教科書》、《徐述夔詩獄考》、《寄歸廬詩文集》、《最新教育學教科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