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思恭

繆思恭(生卒年不詳),字德謙,號菊坡,江蘇如東人,世居拼茶場。元代時曾任嘉興通守、淮陽路總管,著有《至正庚辛唱和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繆思恭
  • 出生地江蘇如東
  • :德謙
  • :菊坡
人物生平
至正十三年(1353),張士誠起兵泰州之時,繆氏兄弟從征張士誠,作戰勇敢。杉青一役,把張士誠二弟張士信所部殺得大敗。張士誠聽說兩個對手是泰東老鄉,便勸他們與起義軍同襄盛舉。繆氏兄弟非但不從,反而曉以利害,勸張歸順朝廷。張士誠是個有心計的人,有意“放長線鉤大魚”,兩軍對壘時故意抽減兵馬,造成屢戰屢敗假象,終使繆思恭“以功擢嘉興府同知”。後張士誠攻取江南諸州,在蘇州自稱吳王,封張士信為江浙行省左丞相,時為嘉興通判的繆思恭才順勢歸附。
《續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五有載:張士信念念不忘當年敗於繆思恭之辱,故在督修杭州城時,“士信檄思恭統所屬工徒就役,欲乘此僇辱之”,城牆修築任務竟有數千丈之多,以圖在工期、質量上尋機報復。但“思恭每作則先人,止則後眾,勞來督罰,殊得眾心,視他所築倍堅好,士信亦無奈何。”一天,張士信巡查到繆思恭工地。太陽已經下山,可是工役仍在勞作。士信對思恭說:“日入而息,何獨勞民如此?”思恭回答說,連你這種做大官的人,尚在起早帶晚地為吳王操勞,何況我們這些小民百姓,誰敢偷閒躲懶!士信稱其“口利如錐”,“何怪杉青閘畔,烈烈逼人!”思恭針鋒相對地挖苦道,今日幸蒙太尉給我面子,也全靠吳王藉此獎勵我歸順之典。如要說到杉青之役,本人到現在還懊悔當時沒有用盡平身之力,眼睜睜地放跑了你這個敗將! 繆思恭身處戰亂年代,雖懷報國之志,卻找不到一條生路。同時,身處亂世,也造就了他“勉從虎穴暫棲身”的求生策略和“手執劍戟圖報國”的非凡本領。他曾幫著元軍鎮壓張士誠,但又歸順吳王為之效力,再後來又投奔朱元璋麾下,為明朝戕亂平天下立功。乍一看其立場很不專一,其實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一個目標:投奔明主,結束戰亂,拯救百姓。明朝統治者很看重繆氏兄弟的戰功和業績,這才給了較高規格的封蔭禮遇。
繆氏戰功,最值得誇耀的,便是克服高郵戰役。至正二十六年(1366)三月,繆氏兄弟作為朱元璋兵部大元帥徐達的幕僚,參加了進攻張士誠老巢———淮南重鎮高郵的戰役。此役是明代結束戰亂的關鍵一仗,共俘獲張士誠官兵1037人,士卒1175人,為朱元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高郵之役中,繆思恭不光戰功顯赫,還向徐達進言,採取了不少安撫難民、優待戰俘的措施和良策,如對放下武器的張士誠的將士,不但一個不殺,還“仍給衣糧,有妻子者賜夏布人五匹,無者半之”,收到了穩定戰局之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