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生物學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繁殖,或生殖,是通過生物的方法製造生物個體的過程。繁殖是所有生命都有的基本現象之一。每個現存的個體都是上一代繁殖所得來的結果。已知的繁殖方法可分為兩大類:有性生殖以及無性生殖。

無性繁殖的過程只牽涉一個個體,常見的無性繁殖有營養器官生殖、出芽生殖、斷裂生殖、(無性)孢子生殖、等。通過離體植物組織培養,也是一種無性繁殖的手段。一種學名為Mycocepurus smithii的螞蟻也是用無性繁殖的方式繁殖後代。
而低等生體則多是透過無性繁殖。
有性繁殖
由雌雄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的優點是能產生新的變異。
對於那些產生大量種子,而籽苗又大致保留祖代優良性狀的莊稼來說,從種子生長成植株通常是代價最低又最令人滿意的植物繁殖方法。許多類型的種子都能播種在廣闊的土地里,並能耐受極端的潮濕和乾旱,發芽,生長茁壯。但另一些種子卻對環境條件要求十分嚴格,只有在濕度和溫度受嚴格控制的繁殖溫室里這些條件才能滿足。因為這些種子對氧的要求甚高,通常用以播種的土壤含沙量應大於普通的園土(或所含填充物或覆蓋物更多)。但因為這樣的土壤孔隙更多,所以幹得更快,應注意調控濕度。因為許多土壤中藏著真菌,這些真菌會損害發芽的種子和幼苗,所以用來供種子萌發之用的土壤常常要藉加熱或添加化學藥品來消毒。許多植物疾病就由種子內部或表面所攜帶的真菌或細菌引起,因此用消毒劑處理種子,這樣做是有好處的。
而有性繁殖則牽涉兩個屬於不同性別的個體。例如人類的繁殖就是一種有性繁殖。一般來說,高等生物都是透過有性繁殖的,而低等生物則多是透過無性繁殖。
無性繁殖
無性繁殖的過程只牽涉一個個體,親體不通過兩性細胞的結合而產生後代個體的生殖方式。例如細菌用細胞分裂的方法進行無性繁殖。無性繁殖並不局限於單細胞生物。多數的植物都可進行無性繁殖。常見的無性繁殖有營養生殖、出芽生殖、(無性)孢子生殖等。通過離體植物組織培養,動物的克隆也都是無性繁殖的手段。
植物的無性繁殖包括分球、分根、壓條、嫁接、扦插和組織培養等。鱗莖和其他根狀的地下結構如塊莖、球莖等成熟後可以切開成幾部分,然後將這些部分放在潮濕的基質中待其生根。壓條是將大型植株的枝條刻傷並裹以潮濕的泥炭蘚或將枝條彎曲到地面,並覆以潮濕的泥土;當枝條生根,根長出泥炭蘚外,即將枝條於生根處下方切斷,並將生根的枝條栽入花盆中。植物生長激素可用於刻傷處或土壤中以刺激生根。扦插指在水中或潮濕的盆栽基質如砂、泥炭蘚或蛭石中生根。如果扦插或壓條行不通,則可將一個植株的芽或小枝嫁接到另一植株充分發育的根繫上。
某些植物,如香蕉、鳳梨、甘蔗的栽培類型並不結籽。許多栽培植物的幼苗變異極多,其中僅很小一部分具有人類所需要的性狀。由於這些原因和其他種種原因,園藝家們便採用無性繁殖的方法,即將具有所需性狀的原始植株(親本)分割開並無限分割。
許多人認為,無性繁殖是不自然的,通過無性繁殖生成的植株不如由種子生成的植株茁壯而耐寒。但無性繁殖並非不自然的,其中一些形式,如壓條和嫁接,自然也頗為常見。要籠統地說無性繁殖產生的植株不茁壯,抵抗力差,唯一可信的論據就是病毒性疾病可以通過無性繁殖傳播,而大部分此類疾病不能通過種子傳播。
另外有些生物是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相結合,比如史前動物——蟑螂,便是如此。
蟑螂的繁殖能力極強,一隻成熟的雌蟑螂每隔7~10天即可產出一隻含有14~40粒卵的卵鞘,其卵鞘為膠質體,20 ℃~37 ℃之間孵化。溫度越高,孵化時間越短,在30 ℃恆溫時,只需20~30天,而長的可超過三個月,一隻雌蟑螂一年可繁殖近萬隻後代,最多可達十萬隻,在極端條件下沒有雄蟑螂時,故雌蟑螂也能產卵。也就是說,很多雌蟑螂交配一次以後,就會雌雄同體,不需交配,便可連續產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