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受阻理論

中新社廣州十二月三十日電(劉如春林鄭楷) “由於古氣候及地質——地球化學因素的影響,據今六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雄性恐龍出現了性功能障礙,大量的恐龍蛋未能受精,導致了恐龍最終滅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繁殖受阻理論
  • 提起者:廣東地質勘察局
  • 依據:未受精恐龍蛋
  • 競爭學說:隕石說
理論緣起,理論依據,底層分析,

理論緣起

廣東省地質勘查開發局有關人士今天介紹,楊超群剖析了目前關於恐龍滅絕原因的多種假說,並對廣東、河南等地盛產恐龍蛋化石地層的層位和時代進行了綜合對比研究後發現,河南西峽等盆地的原地埋藏型的恐龍蛋化石能大量完好地保存下來,而恐龍骨骼化石則零星可見,是恐龍蛋未能孵化從而導致恐龍滅絕的直接見證。
支持這一觀點的例證,是英國一名化石商人在來自中國的七十個恐龍蛋中,只發現一個有胚胎化石,也說明恐龍蛋的受精率頗低。

理論依據

在恐龍繁盛的侏羅紀時期,雌雄恐龍的生殖能力都很強,大量的受精蛋均孵化出了恐龍,因此出現了保存大量恐龍骨骼化石而未見恐龍蛋化石的情況。到了晚白堊紀,雌性恐龍的生殖功能仍較強,但雄性恐龍卻出現了性功能障礙,大量的蛋未能受精,因此出現了大量的蛋化石而骨骼化石則相對十分稀少的情況。而且,從晚白堊紀早期到晚期,地層中的恐龍蛋化石逐漸減少,說明恐龍的生殖功能逐漸衰退,恐龍的數量不斷減少,最終滅絕。

底層分析

楊超群根據晚白堊紀至早第三紀地層中常見有膏鹽(石膏、岩鹽等)礦物及(或)膏鹽層的事實,分析了導致恐龍生殖功能衰退的古氣候及地質--地球化學因素。他認為,當時是在持續炎熱乾旱的氣候條件下,由於強烈的蒸發濃縮作用,使湖水中的礦化度逐漸增高而演變成鹽湖。恐龍在飲用了的鹽湖水後,特別是鹽湖水中的硫酸根的濃度大大增高時,極可能對它們的生殖功能造成破壞。此外,華南與含恐龍蛋化石同時代的地層中,有的地方還發現含鈾砂岩,鈾的核輻射對恐龍的生殖能力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楊超群還舉了中國新疆西部伽師縣和岳普湖縣一帶流行的一種男性不育女性不孕的地方病--伽師病的例子,說明其病因是由於病者飲用了硫酸根、氯、鈉、鎂含量過高的克孜河河水所導致,這與恐龍生殖功能的衰退有類似之處。
一些專家認為,楊超群關於古氣候及地質--地球化學因素引起恐龍生殖功能逐漸衰退以至滅絕的新假說,無疑對當前保護人類生存環境與防治污染具有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