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稅務司署

總稅務司署

中國海關總稅務司(Inspector-General of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Service),19司(Inspector-General of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Service),1912年前稱大清皇家海關總稅務司(Imperial Maritime Customs Service Administration),是1859年至1950年間中國海關的實際最高領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海關總稅務司
  • 外文名:Inspector-General of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Service
簡介,歷任總稅務司:,外國籍:,中國籍:,

簡介

機構名。晚清管理全國海關關稅及海關行政事務的機構。據鹹豐八年(1858) 被迫簽訂的《天津條約》,於鹹豐十一年成立於上海,同治四年(1865)八月遷北京。從成立之日起,名義上隸屬於總理衙門或外務部,實際上是一個由外國人控制的獨立機構。總稅務司署設總稅務司一人,掌握全國海關關稅、行政及關員任免等事務。後來添設副總稅務司一人協助之, 於宣統二年(1910)撤去。
稅務司署下設五科三處,即:負責本署及各海關事務的總務科,負責機要檔案的機要科,總轄海關會議兼管債務、賠款並審查各海關會議事務的統計科(該科掌會計、稅收賬目、不動產業、養老金賬目、常費賬目等),負責各關漢文報告及總稅務司署與政府各部門往來公文的漢文科,負責海關官員任免事務的銓敘科;設於上海負責編制、印刷、統計及供應紙張、賬冊、文具的造冊處,設於倫敦負責採辦海關用品、招用人員、接洽償還各國借款、支付關員來往旅費事務的駐外辦事處,設於京師專門負責政府委辦的內債基金事宜的內債基金處。以上五科三處,均設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皆為洋員,僅有幫辦若干人由華人充任。總稅務司署所轄全國各海關,各設稅務司一人,副稅務司一至二人,除清末在西藏的亞東關署稅務司外,均以洋員充任,直接聽命於總稅務司。其下另有幫辦若干人及扦子手頭目等。

歷任總稅務司:

外國籍:

[英]李泰國(Horatio Nelson Lay,1859年-1863年)
[英]赫 德(Robert Hart,1863年-1911年)
[英]裴式楷(Robert Edward Bredon,1908年-1910年代理)
[英]安格聯(Francis Aglen,1910年-1912年代理,1912年-1929年正任)
[英]梅樂和(Frederick Maze,1929年-1943年)
[美]李 度(Lester Knox Little,1943年-1950年)

中國籍:

羅慶祥(1950年-1955年代理)
方 度(1950年-1960年代理,1960年6月24日-1960年7月24日正任)
張申福(1960年-1964年)
曲樹楨(1966年-1971年)
王樹德(1972年-1978年)
袁寶璧(1978年-1984年)
鄭欽明(1984年-1987年)
黃清潯(1987年-1990年)
詹德和(1990年-1991年)(後,海關總稅務司改組為財政部關稅總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