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建築遺存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建築遺存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建築遺存,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堂子胡同49號,原為清一等超武公阿魯特·賽尚阿的府邸,清同治元年(1862年)改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是清政府為辦洋務及外交事務而特設的中央機構辦公舊址,現為公安部人民來訪接待室。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建築遺存坐北朝南,分為東、中、西三路建築,現僅存前部部分院落。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建築遺存是清代政府機構的重要遺構,為研究清朝晚期政府機構建築,提供了實物參考。

2003年12月11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建築遺存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建築遺存
  • 地理位置:北京市東城區東堂子胡同49號
  • 所處時代:清朝
  • 保護級別:北京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西路建築,中路建築,東路建築,歷史文化,文物遺存,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路線,

歷史沿革

清朝時期,此處為一等超武公阿魯特·賽尚阿的府邸,後改為鐵錢公所。
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清政府在此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清同治元年(1862年),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正式設立,又稱外交總理衙門。
清同治時期,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院內設“同文館”,挑選八旗子弟學習外語,稱東所。
清光緒元年(1875年),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西院改建為出使各國大臣留住,也是各部院大臣接見各國大臣的地方,稱西所。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稱外務部。
民國初年,外務部改稱外交部。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建築遺存
民國時期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門

建築格局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建築遺存坐北朝南,分為東、中、西三路建築,現僅存前部部分院落。

主要建築

西路建築

西路建築現存大門一間,大門兩側有倒座房,東側兩間,西側三間。院內正房五間,前後出廊硬山頂建築,明間出懸山頂抱廈一間。大門與正房間有遊廊相連。院內另有西廂房五間。

中路建築

中路與西路相通,現存正房五間,前後出廊,硬山頂。東西廂房各三間,南側倒座房五間。

東路建築

東路建築現僅存南房等部分建築。

歷史文化

  •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又稱外交總理衙門,也稱“總署”、“譯署”,由王公大臣或軍機大臣兼領,仿軍機處體例設大臣和章京兩級職官,大臣從七、八人至十多人不等,滿漢章京共四十二人,另加司員若干,以協助辦公。衙門負責外交事務,兼管通商、海防、關稅、路礦、郵電、軍工、同文館和派遣留學生等,具有一定的近代色彩,逐漸成為晚清最有實權的政府機構。清光緒末年改為外務部,民國初年又改稱外交部。

文物遺存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建築遺存是清代政府機構的重要遺構,可惜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其格局已失舊觀,但從文獻記載和殘存的建築中可以了解到其格局尺度與一般的四合院相似,並不追求堂皇的氣派,頗有一點務實的精神,為研究清朝晚期政府機構建築,提供了實物參考。

文物保護

2003年12月11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建築遺存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建築遺存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堂子胡同49號。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建築遺存

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84、104、106、108、110、111、116、128路公車,在米市大街站下車前往。
  • 捷運
北京市內乘坐捷運5號線,在燈市口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距離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建築遺存約2.8千米,駕車約13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