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名,位於四川省成都市中心。1966年8月改為“東風路二段”,但老百姓仍然叫這條街為總府街。1981年恢復原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總府路
- 原:總府街
- 得名:明代都指揮使衙署
- 古名:總府街東起福興街,西至暑襪街
歷史
清初,四川未設總督。康熙年間,為籌划進兵西藏,曾暫設總督兼四川巡撫,在巡撫衙門之外另建總督衙門(現總府飯店位置)。不久,總督之職撤銷。
老街原長400米,寬14米。1966年8月改為“東風路二段”,但老百姓仍然叫這條街為總府街。1981年恢復原街名
風物繁雄總府街
總府街因明代“總府”得名,茶館與美食,令其獨得風物繁雄之名。
總府街東起福興街,西至暑襪街。與後來新建的蜀都大道“總府路”既有交融又有區別。本文所談“總府街”,是未有蜀都大道前的老街。明朝時,在此設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司”和“都指揮使司”,統稱“三司”。“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為全省最高軍事長官的官府。“都司”亦稱“總府”,皆為尊稱,街的得名來源於此。清代、民國及現在均保留此街名。街長400米(現在僅餘90米),寬14米。1966年8月改為“東風路二段”,但老百姓仍然叫這條街為總府街。1981年恢復原街名。
智育電影院占地利上世紀50年,街北商業場東側的“智育電影院”是我最喜光顧的電影院。影院建築造型十分奇特。大門是呈波浪形的大磚牆,上面有精美的浮雕圖飾,正面上方還有一口圓形的巨鐘,表意時間的符號是羅馬數目字。大門兩側是手擎一支火炬的希臘少女雕塑。門前是廣場,廣場中間是一大圓形的噴水池。
“智育電影院”放映大廳潔白的銀幕高大宏寬,紗罩外幕閃閃發光,上面用布剪貼一副對聯,上聯是“啟迪民智”,下聯是“輔助教育”,未尾兩字即構成“智育”,取名即煞費苦心。此處原址是民國初年的“群仙茶園”,演出京劇,演員全是自滬來蓉的江浙少女,叫“髦兒班”(江浙人稱少女曰“髦子”)。時人有竹枝詞詩詠此事“髦兒班子本新鮮,一串珠喉步步蓮。豈是幡桃開盛會,居然仙女聚‘群仙’”。後又改演川戲。1926年4月15日,“智育電影院”在原“群仙茶園”的舊址上建成開業。
抗戰時,一度兼營話劇。上海影人劇團曾在此演出過《日出》、《雷雨》等劇,演員有白楊、趙慧深、謝添、施超等。上世紀60年代,拆除“智育電影院”,改建為“紅旗劇場”,90年代又拆除“紅旗劇場”,改建為“王府井”。
街南東口有“成都棋院”,培養了不少國家級象棋、圍棋大師。緊鄰的“成都市民眾藝術館”,1949年以前是“五月文化茶社”,一大群文化人常常在這裡聚會,旁有小劇場常演曲藝節目。
清代此街北面設有“課吏館”,為清末定時考試捐班候補州縣官員及佐雜人員之所,民國後改辦官班法政學堂,上世紀50年代擴建為禮堂及政府招待所,70年代改建為“東風飯店”,現為“皇冠假日酒店”。
結緣春熙路
我逛春熙路時,一直感到納悶,為什麼南段和北段沒有對直拉伸呢?而是在南北相接處像錯位了一樣相距好幾米呢!
後來,我在春熙路“飲濤”喝茶,認識了一個以前在總府街“鳳祥銀樓”當過工人的老成都口中才得知了其中的奧妙。1924年,楊森命令其屬下王纘緒拆除原清代按察司衙門及相鄰住戶及商店,擴建新馬路,修造新商店。原計畫南從走馬街北口起,北至總府街,貫通一條南北對直走向的新街。豈料在拆遷過程中,總府街“馥記藥房”老闆抵制,堅決不準“拆遷辦”動他“馥記藥房”的一木一瓦一磚一石。此人名叫鄭少卿(號永馥),是法國領事館翻譯。楊和王都奈何他不得。後來,此事被“馥記藥房”的鄰居“鳳祥銀樓”的老闆俞鳳崗得知。他於一個夜晚去面見楊森,聲明願將“鳳祥銀樓”拆為路口。楊森大喜,便許諾新街修成後將補償其損失並優先購置房地產。
1925年,新街基本完成。俞鳳崗一口氣買下春熙北段四分之三的地皮,修了單、雙間鋪面九十六間。後又購置南段二畝地皮,修了“春熙大戲院”。成為春熙路最大的地主、他自己經營的“鳳祥銀樓”屹立在總府街和春熙路交界處,占盡地利。我才知道春熙路南北不相接的原因與總府街有這樣的奧妙。
總府路美食
“賴湯圓”店主即姓賴,創建於1894年。開初是挑擔叫賣,後在東門城門口開店。賴湯圓選料精嚴,製作考究,餡心多樣。經常供應黑芝麻、雞油、麻醬、洗沙、水晶、冰桔、棗泥、桃仁、玫瑰等品種。其特點是“香甜白嫩細柔力精”,是中外著名的小吃。
總府街的名餐館還多得很,“竟成園”即是其中之一。店名取“有志者,事竟成”之意,建於1923年。餐廳裝飾優雅,設有後園花廳,配以山水盆景,布局小巧玲瓏。著名菜品有生燒筋尾舌、竟成獅魚、奶湯雜燴、酥扁豆泥、仔雞豆花、菊花雞、雞皮慈筍、砂鍋豆腐、砂鍋三鮮、砂鍋雞、砂鍋全鴿、脆皮鱔魚、神仙鴨子、雪花雞鬧等數十種。其中尤以“砂鍋豆腐”著名。
位於總府街東南口的“朵頤餐廳”也十分著名。經營的燒白很有特色外,名廚溫興發的泡菜全市首屈一指。特點是香脆鮮活,十分趕口。許多顧客是衝著溫興發的泡菜來就餐的。高檔飯店“明湖春”主營北味餐飲,又兼做川菜,布置堂皇,招待周到,是官宦人家宴飲場所。“哥哥傳”飯店原在暑襪中街東邊,後遷至總府街。其店主是“姑姑筵”主人黃晉齡的弟弟開設,故名。其風味照搬姑姑筵,相當於分店。“壽爾康”醃鹵店,店名來自唐代文學家韓愈“飲且食兮壽而康”,專售成都傳統風味醬醃肉、臘肉、香腸、滷肉等。“崧記”飯館的蒸菜燉菜很受食客誇獎。街東的“暢和軒”所賣鳳雞鳳肉、金銀肝子是舊成都名小吃。
“漲秋餐館”是成都為數不多的西餐店。1924年,又一家經營西餐的“海國春”也在總府街開業,不久,終因川人不喜“假洋盤”而生意蕭條,致使兩家均歇業,此外,總府街還有“紫羅蘭”等咖啡茶座。時人有詩諷曰:“食畢堂倌來算賬,銀元當作銅元看。”
街東北“福建會館”門前有一小吃攤“農村蕎麵館”,終日生意興隆。攤主為一羅姓老人,專售蕎面、硬面饊子、油茶,春熙路、商業場逛累了的顧客特別喜歡光顧。後生意做大了,其“滿天星”湯圓比賴湯圓名氣還大,極受顧客歡迎。
總府街的糖果糕點鋪也很多。清代就很有名的“澹香齋”的“眉毛酥”小巧玲瓏,實際是雞肉餃子,味鹹甜。“活油月餅”酥軟油重,為人稱道。1937年開設的“上海食品公司”專銷蘇式點心。在其斜對面的“冠生園”主營廣式早點,當家菜“鹵鴿”備受青睞。此外,“老稻香村”的糖點主銷川式,而且它是成都最早賣“機器切面”的,其蛋黃面、蛋清面、菠菜面色美誘人。
總府街的“群力食堂”、“新仙林茶園”、“腴園”、“克食小餐”、“廣裕和”大曲燒坊、“兩儀生”乾菜雜貨店“萬全堂”中藥店等都生意興隆,顧客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