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葉蘚屬是苔蘚植物們蘚綱縮葉科的唯一一個屬種,縮葉蘚屬的植物都是是屬於最低等的高等植物。植物無花,無種子,以孢子繁殖。縮葉蘚屬迄今發現的種類有七十多種,多生於花崗岩上面。文獻報導中國分布有縮葉鮮屬13種和1變型(包括異名)。經初步研究,中國有8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縮葉蘚屬
- 拉丁學名:Ptychomitrium
- 界:植物界
- 門:蘚類植物門
- 綱:蘚綱
- 目:紫萼蘚目
- 科:縮葉蘚科
形態描述,檢索表,所屬種類,
形態描述
植物體綠色或暗綠色,墊狀叢生。莖直立或傾立,單一或稀分枝,基部有假根,具分化中軸。葉乾燥時皺縮,多數內卷,濕時伸展傾立,披針形或長披針形;葉緣平直,平滑或上部有齒突或粗鋸齒;中肋單一強勁,達葉尖前消失;葉中上部細胞小,圓方形或近方形,厚壁,有時壁呈波狀加厚;基部細胞長方形,薄壁或壁波狀增厚。雌雄同株。雄器苞通常在雌器苞下方。雌苞葉與莖葉同形。蒴柄細長,直立;孢蒴直立,卵圓形或長橢圓形,表面平滑;環帶多數分化,由數列厚壁細胞組成;蒴齒細長,線形或線披針形,2-3不規則縱裂近基部,表面具細密疣。蒴蓋圓錐形,具細長尖喙。蒴帽大,鐘帽形,覆蓋全部或大部份孢蒴,表面具縱褶,平滑無毛,基部有裂瓣。孢子小,圓球形,表面近於平滑或具細疣。
檢索表
# | 跳轉號 | 原始索號 | 描述 | 中文名 | 拉丁名 |
---|---|---|---|---|---|
1 | 1 | 葉邊全緣無齒;蒴帽覆蓋至孢蒴基部。 | Ptychomitrium fauriei Besch. | ||
2 | 2 | 葉邊上部邊緣具齒;蒴帽僅蓋至孢蒴的中部。 | |||
3 | 3 | 葉窄長卵形或闊披針形,上部寬短。 | Ptychomitrium dentatum (Mitt.) Jaeg. | ||
4 | 4 | 葉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上部窄長。 | |||
5 | 5 | 葉中部和基部細胞薄壁強烈波狀加厚。 | Ptychomitrium tortula (Harv.) Jaeg. | ||
6 | 6 | 葉中部和基部細胞薄壁或平直加厚。 | |||
7 | 7 | 莖單一或稀疏分枝;蒴柄短,短於7毫米。 | Ptychomitrium linearifolium Reim. in Reim. et Sak. | ||
8 | 8 | 莖多數分枝;蒴柄長,長於10毫米。 | 多枝縮葉蘚 | Ptychomitriun gardneri Lesq. |
所屬種類
本屬全世界有70多種,多見於花崗岩石上。1874年Jaeger在我國首先紀錄了中華縮葉蘚P. sinense.。C. Mueller 1896年發表了陝西的兩個新種Brachystelem polyphylloides(=Ptycomitrium polyphylloides)和B. microcarpa(=P. microcarpum=P. sinense).以後,Brotherus(1923,1924)描述了P. evanidinerve(=P.wilsonii).在世界科屬志中Brotherus(1924)記錄在中國新分布種有東亞縮葉蘚(P. Jauriei ),齒邊縮葉蘚(P. denta-tum),威氏縮葉蘚(P. wilsonii ),具齒縮葉蘚(P. mairei ),P. robustum (nom. nud.)和扭葉縮葉蘚(P. tortula)。台灣縮葉蘚(P. formosicum)則由Brotherus和Yasuda於1928年發表。1940年陳邦傑報導了狹葉縮葉蘚(P.linearifolium)在四川的分布。高謙(1974)增加了中華縮葉蘚小型變型(P. sinense var. humile)在我國的分布。1985年羅建馨報導了長柄縮葉蘚(P.longisetum )。
狹葉縮葉蘚是比較常見的一個種類,整株密集簇生成小球狀醉叢,較硬挺,深綠色,基部呈黑色。莖直立或傾立,長2-5厘米,稀疏分枝。葉乾燥時皺縮內卷,濕潤時傾立;狹長披針形,長3-6毫米,寬0.1-0.2毫米,漸尖;葉邊常內曲,上部有粗鋸齒;中肋較粗,在葉尖消失;葉上部細胞圓方形,漸向基部漸長,基部細胞長方形。雌雄同株。雄苞通常著生於雌苞下方。苞葉不分化。茹柄直立,長約2毫米。孢蒴橢圓形,直立,黃褐色。蒴蓋圓錐形,有細長喙。蒴帽帽形,有縱長折。 分布於長江以南;日本也有。常生於海拔400-1000米山地的溪邊開曠岩面或石壁。 圖註:1.植物體著生石面時的生態(原大);2.乾燥時的植株(× 2); 3.濕潤時的植株(×2); 4.葉(×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