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分,讀音是xiàn fèn。亦作縣份。意思是即縣。但不與專名連用。
基本介紹
- 繁體:縣分
- 拼音:xiàn fèn
- 釋義:即縣。但不與專名連用
縣分,讀音是xiàn fèn。亦作縣份。意思是即縣。但不與專名連用。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寢縣,西部置平輿縣。漢改為寖縣,同時在西部置鮦陽縣,在今鮦城置鮦陽侯國。東漢永建元年(126年)封劉顯為阜陽侯,置阜陽侯國;還置有平輿縣。隋開皇三年(583年)廢褒信縣置瀋州,把原褒信縣分為...
1943年復建平禹縣。1945年10月,平原縣、恩城縣縣城解放,屬冀南區二專區。1946年,平禹縣分建,路東平原縣地區建立平北縣,屬渤海區二專區。1949年8月,平原、恩縣屬河北省衡水專區,平北縣屬山東省渤海區濼北專區。1949年10月,...
1959年,屬分南公社。1961年,撤銷西莊、沿莊2個生產隊,增設窯莊、秦王頭、司莊3個生產大隊。1971年,劃歸祁縣(今晉中市)管轄。1972年,屬武鄉縣分南公社。1984年3月,分南公社改分南鄉,撤銷東溝村民委員會,增設官地村民委員會...
根據憲法規定,我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⑴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⑵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⑶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⑷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⑸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⑹國家在必要...
省轄縣行政劃分 編輯 語音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劃分為:(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
北周時期,洵陽郡所轄之洵陽縣及甲郡所轄之黃土縣,均隸屬於新置之金州總管府(治金州)。隋 開皇三年(583年),罷天下郡,洵陽郡和甲郡俱廢。大業三年(607年),以郡統縣,洵陽、黃土二縣分隸於西城郡、上津郡。大業十三...
西漢置涅縣,屬并州上黨郡,縣城在今故城鎮。東漢稱涅縣,屬并州上黨郡。晉泰始年間(265一274年),(大)涅縣分為(小)涅縣、武鄉縣、遼陽縣,武鄉縣、涅縣都屬并州上黨郡。北魏延和二年(433年),武鄉郡改為鄉郡,武鄉縣...
1961年5月13日,青縣、靜海縣分置, 靜海縣駐靜海鎮, 改屬河北省天津地區。 1961年5月,靜海劃分24個公社:城關、梁頭、大豐堆、東雙塘、子牙、東灘頭、徐莊子、陳官屯、大郝莊、西翟莊、蔡公莊、趙連莊、管鋪頭、團泊、中旺、大莊...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23日,第一次解放博山全境,9月將博山縣分為博山縣和博山市。博山縣政府移駐郭莊;博山市政府駐博山城裡,歸淄博特區領導。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撤銷博山市,併入博山縣,縣政府移駐城裡歸淄博特區領導。
清末廢鄉、都.建區,侯官縣分為22個區,今屬閩侯縣管轄的有甘蔗區、竹岐區、白沙區、官源區、大穆區、穆源區、都巡區、溪源區、南嶼區、大湖區、文山區(部分),仙坂區。懷安縣 宋太平興國六年(981年),析閩縣九鄉八千戶置...
1958年11月,撤銷岐山、麟遊縣建置,將原岐山、麟遊縣及眉縣渭河以北地域統歸鳳翔縣,縣人民政府設鳳翔。1961年1月,鳳翔縣改屬寶雞市管轄。9月,三縣分設,鳳翔縣改屬寶雞專區。1962年9月,鳳翔縣長青公社花園大隊劃歸千陽縣。1969年10...
縣以下為里社,沅陵縣分為12都,編戶58里。宣德八年(1433年),封遼簡王朱植第十七子朱貴燏為沅陵王,傳122年無子除。嘉靖十二年(1533年)湖北分守道駐沅陵,歷134年。清襲明制,縣仍為12都,都下置圖,境域末變。
秦統一六國後,推行郡縣制,巫溪縣屬黔中郡巫縣。西漢,巫溪縣屬南郡巫縣。東漢建安15年(公元210年),巫縣分設北井縣,縣治在今巫溪縣城廂鎮;建安21年(公元216年),北井縣歸屬固陵郡(今奉節縣)。三國時期,北井縣先後屬...
隋開皇初廢郡,存恆州、真定縣。開皇十六年(596年)真定縣分為真定、常山兩縣(常山縣治所安樂壘),屬恆州。大業元年(605年)改恆州為恆山郡,治真定縣。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恆山郡為恆州,治所石邑(今石家莊市振頭附近);...
民國九年(1920年),高明縣分設6個區:第一區明城;第二區更樓、新圩;第三區合水;第四區楊梅;第五區普安、崇步(均為西安);第六區三洲、秀麗(荷城)、大沙(人和)。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撤併為3個區,第一區為原第...
1958年4月、12月,漳縣、甘谷兩縣先後併入武山,縣境總面積達5368平方千米。1961年12月,三縣分置,恢復原武山縣域。1969年10月,屬天水地區。1985年7月,屬天水市。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15年10月9日,根據《甘肅省民政廳關於天水...
(前202年),廢衡山王國置淮南王國,屬淮南王國;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分淮南王國置衡山王國,屬衡山王國;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又廢衡山王國為廬江郡,屬廬江郡,隸揚州;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設樅陽郡,後為廬江郡,皖、樅兩縣分領...
1954年7月,長治、潞城兩縣合併,置潞安縣,屬山西省長治行政專員公署。1958年9月,撤潞安縣,併入長治市。1961年9月,市縣分設,復置長治縣,屬山西省晉東南專員公署。1967年4月,屬晉東南地區。1983年9月,屬長治市。2018年6月...
晉太康元年(280年),平吳。太康年間(280年至289年),改臨浦縣仍名領方縣(《宋書·州郡志》),上林縣分屬領方、潭中兩縣。東晉,於鬱林郡下新設新林縣,該縣為新林縣、潭中縣地。南北朝,仍之。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
小沙河,沙河古稱偶水。發源於山西左權縣,經邢台市沙河縣分為南、北兩支。南支由永年姚村入境,名為小沙河。在永年境內長度16.5千米。溜壘河,原名牛尾河,在永年區長8.4千米,槽深4.8米,粘土基底,屬人工開挖河道,主要負擔...
太原縣關帝廟,位於縣城北街中段路西,東向。創建於明嘉靖以前。這裡供奉著以“忠、孝、節、義”著稱的武聖關羽。抗日戰爭初期,前院正殿之南小院,曾是抗日統一戰線組織——山西省救國同盟會太原縣分會會址。城隍廟 城隍廟位於太原古...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復青龍鎮,縣境歸屬如舊。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嘉興為路,置華亭府,翌年改為松江府,屬江浙行省。二十九年,從華亭縣分出東北五鄉置上海縣。至正十六年(1356年)後,罷青龍鎮市舶司。本縣境域半為...
金鄉縣從故城阿城鋪遷入今城址,應在北魏的末期。 隋朝,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金鄉縣分置昌邑縣。大業二年(公元606年),隋朝政區更動,罷州置郡,郡置太守,昌邑縣復併入金鄉縣,金鄉縣歸屬濟陰郡(郡治曹州,即今曹縣西北)。金鄉縣...
1958年5月,井陘縣與礦區合併;同年11月,井陘、獲鹿合併稱井陘縣;同年12月,井陘、獲鹿分立為井陘區、獲鹿區,屬石家莊市。1960年3月,井陘、獲鹿二區合併為井陘縣,隸石家莊專區;同年5月,礦區從井陘縣分出,與井陘礦務局合併...
蜀漢後祖延熙十七年(254年),平都縣併入臨江縣,隸屬巴郡。隋恭帝義寧二年(618年),自臨江縣分置豐都縣,隸屬臨州。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隸屬忠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隸屬南賓郡。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