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中所謂‘閻浮洲四大河’之一。又稱婆叉、博叉,意譯胸、青河。是現今的奧克薩斯河(Oxus),發源於帕米爾高原(古之嶔嶺),由興都庫斯山脈北麓向西北方向流入鹼海。
佛典中所謂‘閻浮洲四大河’之一。又稱婆叉、博叉,意譯胸、青河。是現今的奧克薩斯河(Oxus),發源於帕米爾高原(古之嶔嶺),由興都庫斯山脈北麓向西北方向流入鹼海。
是現今的奧克薩斯河(Oxus),發源於帕米爾高原(古之嶔嶺),由興都庫斯山脈北麓向...此河流經睹貨邏等二十七國,此種說法出自《西域記》所說的‘縛芻大河中境西...
池有四口,口出一河,湍流入海,各分二萬五千道大河。統灌四大洲,東口所出,即殑伽河也,入東南海。南口出信度河,入西南海。西口出縛芻河,入西北海。北口出...
西縛芻河。從馬口中流出玻璃珂沙。共五百河流歸西海。北悉怛河。從獅子口流出金沙。共五百河流歸北海。是彼四河從無熱池。右繞七匝隨方而流。是香山北度二...
因此媯水之“媯”也是河神Vakhshu或Wakshu的第一音節的譯音。唐代中國音譯希臘名Oxus為烏滸水或縛芻河,因為魏晉至隋唐時代,“烏”仍可讀為a或o。...
吐火羅既是民族名﹐也是地名,亦作兜佉勒﹑吐呼羅﹑貨邏,希臘典籍中作Tokharoi,位於阿富汗北部烏滸水(今阿姆河)上游即縛芻河流域。“吐火羅”一詞可能源自吐火羅...
池西派一大流,西至達摩悉鐵帝國東界,與縛芻河合而西流,故此已右,水皆西流。池東派一大流,東北至佉沙國西界,與徙多河合而東流,故此已左,水皆東流。” ...
阿耨達池出四大河,《華嚴經》中“池山海珠四喻”之一。據《華嚴經·十地品》,從阿耨達池流出四條大河(指恆伽河、私陀河、信度河、縛芻河,此據《華嚴經...
西口出縛芻河,入西北海。北口出徙多河,入東北海。 [4] 恆河之沙極細,細則其數益以見多。故佛經中凡言極多之數不可計算者,則以恆河沙喻之。又因天竺...
北臨縛芻河。國大都城周二十餘里。人皆謂之小王舍城也。其城雖固居人甚少。土地所產物類尤多。水陸諸花難以備舉。伽藍百有餘所。僧徒三千餘人。並皆習學...
吐火羅族,中亞古國。本是民族名,中世紀轉為地名。指烏滸水(今阿姆河)上游即縛芻河流域,以今昆都士(唐代活國)為中心的阿富汗北部地區。...
北臨縛芻河。國大都城周二十餘里。人皆謂之小王舍城也。其城雖固居人甚少。土地所產物類尤多。水陸諸花難以備舉。伽藍百有餘所。僧徒三千餘人。並皆習學...
此為孔雀河,是印度河之源;瑪那薩羅沃池西岸,有琉璃岩,形如馬口,流出五百小溪,帶琉璃沙,流人西海,此為馬泉河,是印度縛芻河之源;瑪那薩羅沃池北岸有金剛岩,...
玄奘所譯縛芻大河之芻對譯kṣu,現代稱為瓦赫什河Vaksa。芻為初虞,它和支讖章虞之朱對譯的均是kṣu。既然kṣu可譯為章虞之朱,當可譯為章魚切之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