縑

<名>本義:雙經雙緯的粗厚織物之古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縑
  • 拼音:jiān
  • 本義:雙經雙緯的粗厚織物之古稱
  • 總筆畫:13
基本解釋,釋義,縑帛書,英文翻譯,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縑 jiān
部首:糹 部外筆畫:10 總筆畫:13
五筆86:XUVO 五筆98:XUVW 倉頡:VMTXC
筆順編號:5514315112234 四角號碼:2813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F23
字義 雙絲的細絹:~素。~緗。~帛。

釋義

<名>
本義:雙經雙緯的粗厚織物之古稱。
《釋名·釋采帛》:“縑,兼也,其絲細緻,數兼於絹,染兼五色,細緻不漏水也。”
《說文》解釋,縑就是雙絲的繒。漢以後,多用作賞贈酬謝之物,或作貨幣。唐制布帛四丈為匹,亦謂匹為縑。
同本義。
古時多用作賞贈酬謝之物,亦用作貨幣或紙張
縑,並絲繒也。――《說文》
縕為翁須作縑單衣。――《漢書·外戚傳上》。注:“縑,即今之絹也。
”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古詩《上山采蘼蕪
又如:縑囊(密不漏水的絹袋);縑素(供作書畫用的白色細絹;指書冊);縑彩(泛指珍貴的絲織物)
用縑做的衣服
披單縑來。――清·袁枚《祭妹文》
jiān
細密的絹。

縑帛書

縑帛書是簡策裝書以後的一種用絲織品書寫成的書。《墨子》中提到“書於竹帛”,就是指在用竹簡的同時又有用縑帛寫書的了。縑帛的幅面不定,可隨意裁之,文章小、文字少可以用小塊縑帛,文章大、文字多可以用大塊縑帛。
縑帛書出現和使用在竹簡、木牘盛行的時期。《墨子》中寫到“書於竹帛”,就是指寫在竹簡和燃帛上。縑帛書要比竹簡方便得多,因為縑帛柔軟而光滑,而且書寫時易著墨,幅面大小也可以根據文字多少任意裁切。《字沽》上說:“古之素帛,依書長短,隨意裁絹”,意即如此。帛書的形態,一般是一篇文章為一段,每段疊成一疊或捲成一束,稱作“一卷”。如今的圖書稱“卷”,就來源於此。後來發展為在縑帛的下端或左瑞裹上一根木軸,作為支撐,既挺括又易查找,縑帛書實際上是捲軸裝的前身,也是捲軸裝的一種。

英文翻譯

  1. a kind of fine silk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古甜切《集韻》《韻會》堅嫌切《正韻》古嫌切,𠀤音兼。《說文》幷絲繒也。《釋名》縑,兼也,其絲細緻,數兼於布絹也。細緻染縑為五色,細且致,不漏水也。《前漢·外戚篇》媼為翁須作單縑衣。《注》縑,卽今之絹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