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雲剪紙

縉雲剪紙

縉雲剪紙是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以戲曲為題材,精緻工整,在剪紙藝苑中獨樹一幟。《太白回番》、《麒麟送子》、《九世同居》、《雙玉球》、《感恩亭》《搖錢樹》等表現人間的悲喜,傳達樸素的審美。在刻畫人物上,往往只刻七分,注重動勢,脫形取神。衣褶以陰刻法處理,與背景的陽刻法恰成對比。刻畫出人物剪影般的動態。背景中直線與曲線互動穿插,如水紋、格線、盤長、祥雲、串錢、花瓣、藤蔓,它們是畫面的紙筋,戲劇場景中的亭、台、樓、閣因此而不致孤立無依,更有烘托渲染祥和氣氛之功效。主體畫面的兩邊往往飾以邊花,內容大多為傳統民間吉祥圖案。如:琴棋書畫、石榴槤子、拂塵方勝、倒蝠蝴蝶等,不一而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縉雲剪紙
  • 類型:民間藝術
  • 題材:戲曲
  • 地區:縉雲
起源,特色,

起源

縉雲剪紙技藝源於清康熙年間(約1663-1721),至今已陵享循格流傳有三百多年歷史。在當地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作品內容大多以戲劇人物為題材,構思巧洪頸趨妙,製作工藝精良,江南氣息十分濃郁,且與當地的生活習俗息息相關。剪紙技藝及習俗,主要流布於縉雲新建鎮、五雲鎮、壺鎮鎮等地。
清 末至民國時期記笑轎,縉雲農村,特別是新建河陽等附近山村,估勸戰剪紙風俗最盛,其作品成為姑娘出嫁時的陪嫁品。解放後,隨著婚嫁風俗的改革,及女子地位的提高和社會 活動範圍的擴大,年輕達體晚遙女子很少學習剪紙,於是,剪紙風俗開始慢慢的衰落下去。縉雲文化部門正積極整理有關資料,協同組織老年大學進行培訓學習,努力擊灶地 恢復和搶救這一古老的傳統技藝。

特色

縉雲剪紙技法特點,重外在形似,更注重本質的神似,嫌影以陰陽相結合,講究大的影像輪廓,剪出影像中的細陰線,在剪人物時,不剪面部五官,主要刻劃剪影動態,只 剪七分,注重動勢,脫形取神。衣褶也以陰刻法處理,與背景的陽刻法成鮮明對比。背景中的直線與曲線互動穿插。如格線、水紋、花瓣、祥雲等,用作連線畫面的 紙筋,使場景中的亭、台、樓、閣、相互連線不致孤立無依,且有烘托渲染祥和氣氛效果。
《縉雲剪紙》項目於2007年6月被省政府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