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十二景之一, 縉雲山蒼松古柏,與丹岩翠壁相鬱蒸,望之若雲霞,名列巴渝十二景之一。
王爾鑒的《縉嶺雲霞》詩中,其序云:“縉雲山九峰爭秀,色赤如霞。”古人以赤多白少為縉,故名縉雲,遂為山名。
老巴渝十二景,簡介,
老巴渝十二景
金碧流香黃葛晚渡
統景峽猿歌樂靈音
雲篆風清洪崖滴翠
海棠煙雨字水宵燈
華鎣雪霽縉嶺雲霞
龍門皓月佛圖夜雨
統景峽猿歌樂靈音
雲篆風清洪崖滴翠
海棠煙雨字水宵燈
華鎣雪霽縉嶺雲霞
龍門皓月佛圖夜雨
簡介
明英宗天順二年(1458)前就已存史的渝城八景,還是清代王爾鑒選定的巴渝十二景,“金碧流香”都位列之首。據說,站在此處清風徐來,暗香撲面,四處卻無草木花開。 漢時在金碧山分祀“金馬碧雞”,宋淳佑年間(1241—1250),制置使余玠在此壘石建金碧台,峭壁秀削,江城一覽,每清風徐過,便有流香馥郁,然四處尋找,卻無草木花開,所以得名。之後,明郡守張希召於台上建金碧山堂,乾隆郡守書敏也在此建過金碧亭。下邊有縣學(文廟)、禹王廟,左邊有東華觀,右邊有長安寺、羅漢寺。
事實上,清代中期前,金碧山下已成重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文化精英都集中在這裡。空閒,他們首選金碧山,登高望遠,飲酒作詩。 縉雲山這一名字的由來有多種傳說:一說黃帝時,有縉雲氏後裔居此。據郡志載宋靈成侯廟碑云:“此山出於禹別九州之前,黃帝時有縉雲氏不才子曰混沌,高辛氏亦有不才子八人投於巴(宗)以御魑魅,名基於此”,故得山名。二說因縉雲寺而得名。三是據《重慶府志》,在王爾鑒的《縉嶺雲霞》詩中,其序云:“縉雲山九峰爭秀,色赤如霞。”古人以赤多白少為縉,故名縉雲,遂為山名。“不管怎樣,縉嶺雲霞這一美景流傳至今。”
縉雲山山脈由東向西分別聳立著9座形態迥異的高峰,其中蓮花峰最高,獅子峰最秀,香爐峰最奇,寶塔峰最著名。站在這些山峰上,無論是日出還是日落,都有紅霞相伴。
縉雲古寺掩山中 除了觀雲霞外,縉雲寺的香火也很旺盛。據了解,從南朝劉宋景平元年建寺以來,縉雲寺至今已有1500年歷史。 寺門外,兩株銀杏筆直入天,如守衛般看護著這座千年古剎。向培倫介紹說,縉雲寺於劉宋景平元年(423年)由僧慈應主持開建,其後歷經廢興,今存縉雲寺大雄寶殿、經樓、佛像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破空和尚所修,天子殿是清雍正二年(1724年)明賢和尚所建。
山中的其他寺觀也為縉雲山增添了一份魅力。向培倫說,如紹隆寺,該寺初建於明朝,清雍正、道光年間兩度重建,原有前、中、後三殿,毀於20世紀60年代。1998年重慶市道教促進會在其廢址建紹隆觀,建成三清、玉皇、靈官、元辰、慈航、財神六大殿,已於1999年正式對外開放。而其餘的白雲寺、大隱寺、石華寺已不復存在,唯復興寺尚存一殿殘屋,寺前石柱的對聯,依稀可見昔日的香火之盛。
事實上,清代中期前,金碧山下已成重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文化精英都集中在這裡。空閒,他們首選金碧山,登高望遠,飲酒作詩。 縉雲山這一名字的由來有多種傳說:一說黃帝時,有縉雲氏後裔居此。據郡志載宋靈成侯廟碑云:“此山出於禹別九州之前,黃帝時有縉雲氏不才子曰混沌,高辛氏亦有不才子八人投於巴(宗)以御魑魅,名基於此”,故得山名。二說因縉雲寺而得名。三是據《重慶府志》,在王爾鑒的《縉嶺雲霞》詩中,其序云:“縉雲山九峰爭秀,色赤如霞。”古人以赤多白少為縉,故名縉雲,遂為山名。“不管怎樣,縉嶺雲霞這一美景流傳至今。”
縉雲山山脈由東向西分別聳立著9座形態迥異的高峰,其中蓮花峰最高,獅子峰最秀,香爐峰最奇,寶塔峰最著名。站在這些山峰上,無論是日出還是日落,都有紅霞相伴。
縉雲古寺掩山中 除了觀雲霞外,縉雲寺的香火也很旺盛。據了解,從南朝劉宋景平元年建寺以來,縉雲寺至今已有1500年歷史。 寺門外,兩株銀杏筆直入天,如守衛般看護著這座千年古剎。向培倫介紹說,縉雲寺於劉宋景平元年(423年)由僧慈應主持開建,其後歷經廢興,今存縉雲寺大雄寶殿、經樓、佛像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破空和尚所修,天子殿是清雍正二年(1724年)明賢和尚所建。
山中的其他寺觀也為縉雲山增添了一份魅力。向培倫說,如紹隆寺,該寺初建於明朝,清雍正、道光年間兩度重建,原有前、中、後三殿,毀於20世紀60年代。1998年重慶市道教促進會在其廢址建紹隆觀,建成三清、玉皇、靈官、元辰、慈航、財神六大殿,已於1999年正式對外開放。而其餘的白雲寺、大隱寺、石華寺已不復存在,唯復興寺尚存一殿殘屋,寺前石柱的對聯,依稀可見昔日的香火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