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星龜

緬甸星龜

緬甸星龜(Burmese Star Tortoise ),俗名土陸龜,它是爬行綱、龜鱉目、曲頸龜亞目、陸龜科、象龜屬中的成員,也是象龜屬中最小的種類。主要分布在緬甸南部,它們對紅色敏感,喜歡在窒氣濕度較大的灌木棘、草叢申棲息。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緬甸星龜
  • 拉丁學名:Geochelone platynota 
  • 別稱:土陸龜、六紋星龜、星龜 
  • 二名法:Geochelone platynota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爬行綱 
  • 亞綱:無孔亞綱
  • :龜鱉目 
  • 亞目曲頸龜亞目
  • :陸龜科 
  • :象龜屬 
  • :緬甸星龜
  • 分布區域:東南亞
  • 命名人、時間:Blyth, 1863年 
  • 英文名稱:Burmese Star Tortoise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食物習性,繁殖習性,性別鑑定,產地分布,珍稀程度,

形態特徵

緬旬星龜和印度星龜外形十分相近,最大的不同,在於龜殼輻射的紋路,印度星龜每個背甲的輻射紋路在八條或以上,而且腹甲亦有相同的輻射紋,但緬甸星龜背甲的輻射紋只有六條或以下,呈現十分對稱的放射排列,不似印度星龜較為混亂的分布,而其腹甲則無輻射條紋,僅留下數個對稱的塊狀黑片。緬甸星龜的龜甲可長至30厘米,其背甲扁平不隆起,頭及四肢呈現黃棕色,前腳布有粗大隆起的鱗片,腹甲是黃色的,而且有著大塊的三角形黑色斑點,而不像印度星龜的放射狀黃線。緬甸星龜在體型上也和印度星龜相差無幾,而且二者都以雌龜的體型較大。一般成熟雌龜的背甲總長為26~30厘米,而雄龜的背甲則在15~18厘米。與一般龜相比,緬甸星龜沒有頸盾,而且邊緣兩邊每邊只有1l塊的緣盾,而其他的龜有12塊。尾部的端末有角狀物。
緬甸星龜

棲息環境

生活在緬甸南部灌木林、草叢等地區。雖然不喜歡太潮濕,但因其棲息地空氣濕度較大,所以飼養時要注意濕度。草食性為主,果實及昆蟲均食。
它的棲息環境與一般常見的印度星龜近似,喜歡棲息在溫暖乾燥的樹林、草原或堆滿土塊的環境中。除了每年明顯的雨季以外,他們非常喜歡在乾燥而溫暖的地表活動和覓食,而當夏季氣溫持續偏高時,個體則會接近水域,甚至尋覓可供泡澡的水塘,盡情享受混合著泥沙的洗浴。

食物習性

緬甸星龜也是純植食性的動物。它們喜歡吃果類、多刺仙人掌、莖葉肥厚的植物和薊。而家養的緬甸星龜如果餵過多的多汁植物則會造成惡劣影響,例如萵苣、生菜、番茄、和多汁性水果,實際上,這種陸龜需要粗質的高纖維食物。過度的多汁水果和軟性食物容易患腸胃疾病,如加速腸胃蠕動導致腹瀉。可以用甘藍、胡蘿蔔、芹菜、苜蓿芽等蔬菜餵養它們。
緬甸星龜
它們可以把它們所見到的所有食物吃個精光以備不時之需,所以不要過多的為它們。可以適當的讓它們保持一點飢餓,因為如果餵得太飽,則可能導致過胖或疾病。肉類絕不能給緬甸星龜食用,同樣蛋白質含量過高的蔬菜,如豆類也應排除在緬甸星龜的食譜之外。如果它們一直攝入此類食物,在過度生長的同時會導致骨骼發育不良,尿液帶血,膀胱結石以及肝臟問題。緬甸星龜需要大量補充鈣質和礦物質微量元素。尤其是對緬甸星龜幼體和孵化期的雌性緬甸星龜採取一些輔助措施至關重要。如果飼養在室內,必須在食物中填加維生素D3。

繁殖習性

每年7~8份是它們的交配季節,這時雄龜會試圖將其他龜翻倒。完成交配的雌龜大約在每年2月產卵,雌龜產卵時,會尋找合適的地點,然後在土上撒尿以使土壤變得鬆軟容易挖洞。產完卵後,雌龜就會走開。緬甸星龜產卵的數量少,一次只產2~5枚卵,龜卵通常只有5厘米大小,這些龜卵在29"C的溫度下經討100天就會孵化出來。

性別鑑定

緬甸星龜雌龜體形寬大,腹甲平坦,雌龜尾巴肥短。雄性龜體形較小而狹長,背甲長15~18 cm,雄龜的尾巴粗大,腹甲凹陷明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