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繪原圖

編繪原圖

編繪原圖是指根據地圖的用途和編繪規範(或編輯設計書)所編繪成的地圖原稿,經過地圖編繪作業,內容完備、可交付清繪的圖稿,是出版原圖的基礎。一般編繪原圖的比例尺與成圖比例尺相同,地圖內容過於複雜時可放大比例尺編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編繪原圖
  • 外文名:compilational original 
  • 根據:地圖的用途和編繪規範
  • 屬性:地圖原稿
  • 定位:是出版原圖的基礎
  • 比例尺:與成圖比例尺相同
定義介紹,原圖編繪,航測數位化,任務及要求,內容,地物地貌表示,註記圖外整飾,

定義介紹

內容全部集中在一塊圖版上,以便正確反映要素間的相互關係及出版圖的地圖容量。與出版圖不同之處主要在於它是手工繪製的,符號尺寸隨地圖比例尺的不同而異,符號的顏色鮮明,能掩蓋資料線劃,適合照相用,現在常用廣告畫顏料。編繪原圖的用色要適合復照要求,避免用藍色,其他要素儘量與印刷圖的顏色一致。出版地圖上要用網紋符號或彩色普染的,編繪原圖上可用代號和文字註記。線劃符號和註記的描繪要求清晰、位置準確、從屬明確,不過分要求整飾質量。編繪原圖是製作出版原圖的依據,決定成圖質量,除線劃質量不過高要求外,都得按設計進行。為避免圖紙變形,多裱在圖版上,註記多在聚酯薄膜上剪貼。

原圖編繪

原圖編繪是指在室內製作編繪原圖的作業。一般包括展繪數學基礎,圖形轉繪和各要素的編繪,最後得到編繪原圖
展繪數學基礎一般是用坐標展點儀將經緯線交點及控制點展繪在裱糊好的圖板上。圖形轉繪是指將地圖內容從編圖資料轉繪到已展繪經緯線網的圖板上。目前常用的是照相轉繪法。即先將編圖資料照相曬成藍圖,然後鑲嵌在圖板上,得到供編繪使用的底圖。在底圖上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各要素的編繪。為了處理好各要素的相互關係,精確保持某些地物的位置和輪廓形狀,應按一定的順序進行編繪。例如普通地圖的編繪順序是先水體,然後依次為居民地、交通線、等高線、境界線、土質植被等。對每一要素都要遵循從主要到次要的順序逐級編繪。
地圖編繪一般多採用等大(編稿圖的比例尺與成圖比例尺相同)兩版(線劃要素版與註記版)多色編繪法。如果地圖內容簡單,可採用連編帶繪法,即將編繪和清繪合為一個工序的方法。獲得的既是編繪原圖又是出版原圖。連編帶繪法多採用一版多色編繪法。編圖資料的比例尺與成圖比例尺相差過大時,需先製作適當比例尺的過渡底圖。為保證編繪原圖的質量,在正式編繪前,先做試編樣圖。

航測數位化

任務及要求

航測數位化原圖編繪是航測數位化成圖各工序的最後一道工序,其任務是把以前各工序(包括航測內業和外業)所提供的地形圖各種要素,按照統一的要求與規格,綜合地歸納到圖底上去,成為一整幅完整的地形圖,是製圖加工和印刷、出版各種地圖的基礎。其基本要求就是對原圖的質量要求,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1.數學精度和地理精度數學精度反映了地形圖的精確程度。在地形圖上可求出:點的地理位置,直線的長度和方向,平面圖形的面積,地面的坡度以及物體的大小,形狀和分布密度等。受測圖過程中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影響,地形圖含有一些不可避免的誤差,這些誤差在地形原圖上必須在規定的限差之內。地理精度反映了地形圖在顯示地形元素形態性質方面的質量,它決定了地形圖明確易讀的程度。根據地形圖的比例尺,用途和測區特點,在不影響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對地面上的物體分布狀況、相互關係及物體本身的輪廓進行綜合取捨,以保證地形圖在反映地面實際方面儘量達到主次分明,反映確切,明確易讀。
2.矢量質量和圖式與規範矢量質量反映了地形圖的清晰、整潔和美觀,為用圖創造良好條件。編圖過程中,應注意線條的規格要求,配置恰當,各種註記字型大小與位置恰當適宜。地形圖圖式是測制地形圖的基本依據,地形符號是將實地上各種地物和地貌的形狀進行概括和簡化後設計而成的,主要有地物符號、地貌符號和註記符號三種。圖式是測繪地形圖的依據之一,也是識別和使用地形圖的主要工具,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圖,有不同的地形圖圖式。

內容

以1:10000比例尺地形圖為例,圖上必須精確而明顯地表示:①埋石控制點;②居民地;③方位物;④水系(海岸、江河、湖池、溝渠、井泵等)及其附屬建築物;⑤道路(鐵路、公路、其他道路)及其附屬建築物;⑥文字註記;⑦地貌及土質;⑧植被;⑨管線及垣柵;⑩境界。

地物地貌表示

地物可歸納為3類:第一,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能按測圖比例尺精確在地形圖上反映出平面形狀的地物。測圖時,將其平面輪廓按測圖比例尺縮小後用相應的符號表示在地形圖上。第二,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不能按測圖比例尺在地形圖上保持其平面形狀的小面積地物,測圖時,將其中心位置用相應的符號精確的表示在圖上。第三,半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就是那些在圖上只能顯示其長度而不顯示其寬度的狹長地物。航測數位化原圖上的地物,大多是由調繪片上轉繪得出後,用相應的地物符號表示,各種地物的表示原則與方法,在地形圖圖式中有詳細的說明。
在地形圖上表示地貌,既要能顯示它的類型及山嶺、山脈的走向和起伏形態,還應能準確地判讀它的高程和坡度。對一些不能用等高線表示的特殊地貌,套用專門符號配合表示。①山頭和山脊的表示:山頭有各種類型,描繪時應準確而突出地顯示其特徵,圖中的黑點為山頭的最高點,通常是偏於等高線較密的一側。描繪時,應注意使山脊走向明顯,山頭的形狀要與其周圍的山脊線、地性線相適應。山脊可分為等傾斜山脊、凸形山脊、凹形山脊和梯階形山脊4種。表示時應顯示出不同脊的特點,當山脊線兩邊坡度不同時,陡的一邊曲線密,緩的一邊曲線稀。要注意山脊描繪的正確性、協調性,即山頭、山脊、鞍部間的轉換要協調。②窪地和鞍部的表示:窪地的表示與山頭的表示要領相似,在地形圖上也是用封閉曲線表示,但要在窪地的最低和最高等高線上加繪窪地示坡線,以示與山頭的區別。表示鞍部時,中心位置(即分水線和合水線相交處的變換點)要繪準,變換點的上、下兩組對應曲線的彎曲要協調。鞍部的類型特徵、寬窄,不能隨意勾繪,應與實地形狀相符合。石山地區的鞍部、或山坡上有突出山包而形成的鞍部,就不能單純於協調而失去真實性,所以應根據鞍部實際特點來表示。③谷地和山坡的表示:谷地有山谷(一般無水)與河谷(一般有水),是負向地貌的主要形態。谷地表示的方法與正向地貌的山脊類似,在顯示上也應突出其形態特徵。寬窄、坡度都應正確顯示。山坡是山脊與山谷的中間地帶,亦稱斜坡。山坡的形狀也可分為等傾斜坡、凸形坡、凹形坡、階狀坡4種。山坡並非理想的平面,有陡、緩、割裂大小、割切深淺的變化,是較難表示的地貌。表示時應使斜坡的走向、形狀、坡度變化顯示清楚,總貌不亂,並且要注意山谷、山坡、山脊三者之間的聯繫,過渡要協調,逼真不變形。

註記圖外整飾

註記是地形圖的基本要素之一。各種地形符號配合了註記後,才能使地形圖表達的內容更完善清晰。註記可分為名稱註記、說明註記和數字註記3種:註記用不同的字型、字位、字列、字向、字隔和顏色來顯示所說明的地物、地貌的類型、等級、排列、分布、走向等,如何根據不同情況選用它們,在地形圖圖式中都有具體要求和規定。註記的文字或數字應避免遮斷鐵路、公路、河流及有方位意義物體的輪廓線,尤其不能壓蓋居民地的出人口,河流匯合處,道路交叉點以及特殊地貌和獨立地物符號等。註記應正確無誤,不能遺漏,不能有錯字、別字。等高線高程註記一般注於難於判讀等高線高程處的等高線上,註記的數字頂部應朝向山坡上方,不應倒置。一般注在計曲線的平直處。圖外整飾的內容與規格按圖式規定執行。一般選擇靠圖幅中央位置的較大居民地名稱作為本幅圖名。若圖內無居民地,則可選擇明顯的山名或其他重要地名作為本幅圖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