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蚓鰻

線蚓鰻

線蚓鰻,Moringua abbreviata (Bleeker, 1863),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鰻鱺亞目蚓鰻科蚓鰻屬的一種魚類。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拉克代夫群島、印尼、菲律賓台灣、帛琉、琉球群島馬紹爾群島美屬薩摩亞等海域,水深3~25公尺。線蚓鰻體圓柱形,齒圓錐狀,上下頷骨齒及鋤骨齒各1列;前頷齶骨齒5枚。背鰭起點在肛門上方之後,臀鰭之上。頭長為吻長的7.2倍;尾長為頭與軀幹的0.5倍;吻長為眼徑的2.7倍。肛門在的後半部。吻鈍、短。口裂超過眼之後緣。鰓裂小,側位。胸鰭退化。體長可達33公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線蚓鰻
  • 拉丁學名:Moringua abbreviata (Bleeker, 1863)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鰻鱺目
  • :蚓鰻科
  • :蚓鰻屬
  • :線蚓鰻
  • 英文名:Short worm eel
資料庫,形態特徵,種群分布,生態,經濟利用,科學分類,

資料庫

拉丁目名
Anguilliformes
中文目名
鰻鱺目
拉丁亞目名
中文亞目名
拉丁科名
Moringuidae
中文科名
蚓鰻科
拉丁亞科名
中文亞科名
拉丁屬名
Moringua
中文屬名
蚓鰻屬
拉丁種名
abbreviata
中文名
線蚓鰻
拉丁亞種名
命名人
(Bleeker)
原始屬名
原始文獻
Bleeker,1863. . Neder. Tijdschr. Dierk. v. 1:163..;
同物異名
Moringua abbreviata (Bleeker); Aphthalmichthys abbreviatus Bleeker;
海拔上限
海拔下限
特有種
國內分布
台灣,浙江,福建,
資料來源
CoL China 2009

形態特徵

全長為體高80—95.3倍;為頭長8.5—10.5倍。眼後頭長為體高(胸鰭基部) 2.2—2.4倍;為眼徑3.1—3.6倍。體特別細長,側扁,呈帶狀,尾細長如鞭。頭小。吻喙狀。上下頜顯著延長,上頜上翹,下頜下彎,兩頜不能閉合。眼大,圓形。每側鼻孔2個,前鼻孔具瓣膜,後鼻孔無瓣膜。上下頜牙排列緊密,牙前端尖,後傾,呈銼狀,上頜骨牙的排列長度,為前頜骨與篩一犁骨癒合的牙的長度的1/3。鰓孔低而寬,鰓弓4個,鰓絲較長,無鰓耙。體無鱗。側線孔3行。背鰭位於胸鰭基前上方,臀鰭顯著前位,背、臀、尾鰭相連,胸鰭短。為暖溫水域深海廣布種。生活於水深205—4355m,成體暗褐色。全長440mm以下的幼體色淡。本種雄性個體在成熟期,兩頜縮短,牙完全脫落,胸鰭退化,前鼻孔形成鼻管,形態有極明顯變化。
線蚓鰻

種群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印屬拉克代夫群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琉球群島、台灣、馬歇爾群島、薩摩亞等。
線蚓鰻

生態

棲息在近海與河口區之泥質海底。尚未成熟個體多半時間多隱藏在砂中,成熟個體則有較明顯之胸鰭,雄性個體的上頷與鋤骨齒甚至會退化。由於成熟個體的差異生長,因此雌雄個體的脊椎數也有所不同。容易在夜間燈光的吸引下游向水面而被捕。
線蚓鰻線蚓鰻

經濟利用

無任何經濟價值。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目:
鰻鱺目 Anguilliformes
亞目:
鰻鱺亞目 Anguilloidei
科:
蚓鰻科Moringuidae
屬:
蚓鰻屬 Moringua
種:
蚓鰻 M. abbreviata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