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索依賴性遺忘

線索依賴性遺忘

亦稱線索性遺忘。遺忘的一種。在信息提取時因缺乏恰當的提取線索而產生的遺忘。圖爾文強調記憶項目所處的上下文信息或語境在項目提取中的重要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線索依賴性遺忘
  • 外文名:cue-dependent forgetting
  • 人物:圖爾文
定義及介紹,相關概念,

定義及介紹

線索依賴性遺忘(cue-dependent forgetting)指在信息提取時因缺乏恰當的提取線索而產生的遺忘。
加拿大心理學家圖爾文等人在1973年提出的編碼特殊性原理認為,一個記憶項目是與學習該項目時的上下文或情境聯繫在一起進行編碼的,同時產生一個唯一的痕跡,既包括記憶項目本身的信息,也包括其所屬上下文及情景的信息,是兩者的組合。由於記憶項目所處的上下文或情景作為一種線索與該項目一起儲存在記憶中,在提取時,這種線索促使記憶中的有關項目被提取出來。當對一個項目進行回憶時,若提供的線索與記憶該項目時所處的上下文或情景愈類似,則其回憶成績也就愈好。圖爾文等人據此認為,無法回憶某些事情,是因為缺乏適當的提取線索。圖爾文強調記憶項目所處的上下文信息或語境在項目提取中的重要作用。
巴德利把語境分為內在語境與外在語境。內在語境針對目標信息,外在語境針對背景信息。如,當知覺一個人的臉時,戴著眼鏡就是內在語境的一部分,而站的場所則構成外在語境。研究發現,一般被忽視的外在語境,其在存儲與提取時的一致性對遺忘有顯著影響。
鮑爾提出,存貯與提取時的心境一致性是影響遺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關概念

遺忘:遺忘是信息提取時發生錯誤的現象,如一個熟人的名字一時叫不出來。有各種不同類型的遺忘:完全遺忘,不能再認也不能回憶;臨時性遺忘(如舌尖效應),一時不能再認或回憶;永久性遺忘,永不能再認和回憶。
痕跡性遺忘:指記憶痕跡因腦中的代謝過程的不斷進行而受到消磨直至最後消失造成的遺忘。加拿大心理學家圖爾文根據遺忘產生的原因,把長時記憶的遺忘分為痕跡性遺忘和線索性遺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