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綬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小兒衛生總微方論》卷十四。主治小兒疳氣,黃瘦肚大,手腳浮腫,飲水不休。
基本介紹
- 名稱:緋綬丸
- 出處:《小兒衛生總微方論》卷十四
- 組成:川楝子、川芎、橘皮、龍膽、巴豆
- 主治:小兒疳氣,黃瘦肚大,手腳浮腫,飲水不休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川楝子(去核),川芎各二錢,橘皮(去瓤)四兩,龍膽(去蘆)二兩,巴豆(去皮膜,將陳皮、龍膽同巴豆炒焦黑時去巴豆不用)十四個。
用法用量
上為末,糊為丸,如麻子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九,食後米飲送下;腹脹,食後陳皮湯送下。
主治
小兒疳氣,黃瘦肚大,手腳浮腫,飲水不休。
重要文獻摘要
《兒科》:“緋綬丸,治小兒疳氣,黃瘦肚大,手腳浮腫,飲水不休。川楝子去核,芎各二錢,橘皮四兩,去鑲,龍膽去蘆,二兩,巴豆十四個,去皮膜,將凍皮.龍膽同巴豆炒焦黑時,左巴豆小用。上四味為末,糊丸麻子大;硃砂末為衣,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九,米飲下:腹脹,陳皮湯下,食後,治小兒手足身體浮腫、以小便溫暖漬之,大良。”